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黃庭堅詩詞名句賞析:乃翁知國如知兵,塞垣草木識威名

黃庭堅詩詞名句賞析:乃翁知國如知兵,塞垣草木識威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乳名繩權,號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圍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黃庭堅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爲“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軾稱爲“山谷體”。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軾、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爲“宋四家”。在文學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作品有《山谷詞》《豫章黃先生文集》等。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黃庭堅的《送範德孺知慶州》,一起來看看吧!

黃庭堅詩詞名句賞析:乃翁知國如知兵,塞垣草木識威名

乃翁知國如知兵,塞垣草木識威名。

敵人開戶玩處女,掩耳不及驚雷霆。

平生端有活國計,百不一試薶九京。

阿兄兩持慶州節,十年騏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臥虎,邊頭耕桑長兒女。

折衝千里雖有餘,論道經邦正要渠。

妙年出補父兄處,公自才力應時須。

春風旍旗擁萬夫,幕下諸將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賞析】

這是一篇送人之作。範德孺是范仲淹的第四子,名範純粹。他在1085年(元豐八年)八月被任命爲慶州(治所在今甘肅慶陽)知事,此詩則作於1086年(元祐元年)初春。慶州當時爲邊防重鎮,是北宋與西夏對峙的前哨,環慶路的轄區,相當今甘肅慶陽、合水、華池等縣地。范仲淹和他的第二子範純仁都曾知慶州,並主持邊防軍政大事。所以詩就先寫范仲淹和範純仁的雄才大略,作爲範德孺的陪襯,並寄離勉勵之意,最後才正面寫範德孺知慶州,揭出送別之意。全詩共十八句,每段六句,章法井然。

詩一開始就以縱論軍國大事的雄健筆調,寫出了其父范仲淹的才能、業績和威名,有高屋建瓴的氣勢。“塞垣草木識威名”,用翻進一層的寫法,極寫范仲淹的名震邊睡。草木爲無情之物,原本談不上識與不識,此時草木都能識,足見其聲威之盛。草木尚能如此,人則更不待言。所以透過草木,實是寫人。同時這一句也是用典:唐德宗曾對張萬福說過:“朕以爲江淮草木亦知卿威名。”(《舊唐書·張萬福傳》)據史載,1040年(康定元年)范仲淹爲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第二年,徙知慶州,爲環慶路經略安撫招討使,兵馬都部署。他在主政期間,功業卓著,“威德著聞,夷夏聳服,屬戶蕃部率稱曰‘龍圖老子’”(《繩水燕談錄》),人稱爲“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名臣傳》)。因而這一句是對他功業威名的高度概括。接着寫其傑出的軍事才能。“敵人開戶玩處女”一句用《孫子·九地》語:“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以此形容宋軍鎮靜自着,不露聲色。“掩耳不及驚雷霆”,則寫迅捷的軍事行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裏用“驚雷”代替“脫兔”的比喻,表現出黃庭堅對典故的改造與化用。《晉書·石勒載記》有“迅雷不及掩耳”之說,《舊唐書·李靖傳》也說:“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所謂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驚雷”對“處女”,不僅有動靜的對比,而且更加有聲有色,形象的反襯更爲鮮明。這兩句詩是范仲淹用兵如神的真實寫照。如他率兵築大順城,“一旦引兵出,諸將不知所向。軍至柔遠,始號令告其地處,使往築城。至於版築之用,大小畢具,而軍中初不知。賊以騎三萬來爭,公戒諸將,戰而賊走,追勿過河。已而賊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賊失計,乃引去。於是諸將皆服公爲不可及。”(歐陽修《文正範公神道碑銘》)接下二句又是一轉:范仲淹不僅是傑出的統帥,更是治國的能臣。“平生端有活國計”就是讚揚他的經邦治國的才能,“百不一試”,即還未來得及全面施展,就溘然長逝,沉埋九泉了。這兩句也是寫實。104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范仲淹入爲樞密副使,旋爲參知政事,推行了一系列刷新朝政的措施,史稱“慶曆新政”,但只一年多即遭挫折而失敗。

黃庭堅詩詞名句賞析:乃翁知國如知兵,塞垣草木識威名 第2張

第二段寫範純仁。“兩持慶州節”,指1074年(熙寧七年)及1085年(元豐八年)兩度爲慶州知州。“騏驎地上行”襲用杜甫的詩句“肯使騏驎地上行”(《驄馬行》)。騏驎是一種良馬,《商君書·畫策》:“騏驎騄駬,每一日千里。”馳騁廣野的千里馬正用以比喻範純仁。“潭潭”二句寫他戍邊衛國的雄姿。“潭潭”,深沉寬廣,形容他的統帥氣度,如臥虎鎮邊,敵人望而生畏,不敢輕舉妄動。“邊頭”一句則寫他的惠政:勸民耕桑,撫循百姓,使他們生兒育女,安居樂業。同上段的中間二句一樣,這兩句也是一個對比:對敵人有臥虎之威,對人民則具長者之仁。“折衝”一句承上經略邊事之意而來,是活用成語。《晏子春秋》:“夫不出尊俎之間,而折衝於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原指在杯酒言談之間就能禦敵致勝於千里之外,此處用以指範純仁在邊陲遠地折衝禦侮,應付裕如。但下句一個轉折,又把意思落到了經邦治國之上:範純仁雖富有軍事韜略,但治理國家正少不了他。

第三段歸結爲送別範純粹,臨別贈言,寄以厚望。“妙年”一句承接上面的“父兄”而來,銜接極爲緊密。“春風”二句描寫儀仗之盛、軍容之壯,幕下諸將士氣高昂,期待着秋日草枯,好展露鋒芒。王維《觀獵》:“風勁充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所謂“射獵”有時常用以指代作戰,如高適《燕歌行》:“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照理,順着此層意思應是希望戰績輝煌,揚威異域。但是詩意又一轉折:不要追求智名勇功,只需對“羌胡”略施教訓即可。孫子曾經說過:“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折箠”,即折下策馬之杖,語出《後漢書·鄧禹傳》:“赤眉來東,吾折箠笞之。”詩至最後,宛轉地揭出了詩人的期望:不要輕啓戰端,擅開邊釁,守邊之道不在於戰功的多少,重要的是能安邊定國。

至此,就表現出這首詩的立意與匠心了。詩中寫韜略,寫武功,只是陪襯,安邦治國纔是其主旨。所以第一句就極可玩味,“知國如知兵”,“知國”爲主,“知兵”爲賓,造語精切,絕不可前後顛倒。“知國”是提挈全詩的一個綱。因而一、二段寫法相同:先寫軍事才能,然後一轉,落到治國之才。詩入突出父兄的這一共同點,正是希望範德孺繼承其業績,因而最後一段在寫法上也承接上面的詩意:由諸將的思軍功轉爲期望安邊靖國,但這一期望在最後卻表達得很委婉曲折。儘管如此,聯繫上面的筆意可知,如果直白說出,反嫌重複淺露,缺乏蘊藉之致。

這首送人之作,不寫依依借別之情,不作兒女臨路之嘆,而是發爲論道經邦的雄闊慷慨之調,送別意即寓於期望之中。詩人如同在寫詩體的史傳論贊,雄深雅健,氣度不凡。這正表現出黃庭堅以文爲詩的特色。這種特色還體現於獨特的語言風格方面。他以散文語言入詩,多用虛詞斡旋,大量運用典故成語,力盤硬語,造語獨特,使詩產生散文一樣的氣勢,好像韓愈寫的贈序,渾灝流轉。如“敵人”一聯,點化成語,別具一種格調,是未經人道之語。“平生”、“折衝”二聯都是十足的散文句式,古雅朴茂,“百不一試”連用四個仄聲字,奇崛頓挫,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這首詩的用韻也別具一格。它一反常用的以換韻標誌段落的寫法,第一段用“名、霆、驚”韻,第三段用“須、枯、胡”韻,中間一段卻三換其韻,首聯、尾聯分別與第一段及第三段押同一韻,中間一聯則押仄聲的“虎”、“女”。全詩三段,句子安排勻稱,而韻律卻參差有變。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