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龔自珍《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運用比興手法並以獨明的孤花自況

龔自珍《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運用比興手法並以獨明的孤花自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盦,清朝時期思想家、文學家,也是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他的詩作多爲詠懷和諷喻之作。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龔自珍所作的《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吧。

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

龔自珍 〔清代〕

漠漠春蕪春不住,藤刺牽衣,礙卻行人路。偏是無情偏解舞,濛濛撲面皆飛絮。

繡院深沉誰是主?一朵孤花,牆角明如許!莫怨無人來折取,花開不合陽春暮。

龔自珍《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運用比興手法並以獨明的孤花自況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廢園之中茫茫一片春草青翠茂密,卻也不能留住春光。野藤荊棘侵佔了路徑,妨礙着行人的步履。不懂得性情的柳絮偏偏在隨風起舞,密集地,輕輕地拂落在人們的臉面上。

有花木的院子的主人是誰呢?一朵孤單的鮮花正在牆角里開的耀眼。可不要怨無人來摘取它,因爲它開在春暮,可真不是時候啊!

註釋

鵲踏枝:詞牌名。即“蝶戀花”,又名“鳳棲梧”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漠漠春蕪:茫茫一片春草。漠漠:廣漠無邊的樣子。

春蕪:春草碧綠貌。

春不住:春去了。

礙卻:妨礙。

濛濛:一作“濛濛”,雨雪雲霧迷茫的樣子。此處指飛絮漫天飛舞。

繡院:指有花木的院子。

明:指花開的耀眼。

如許:這樣。

不合:不該。

陽春:溫暖的春天。

龔自珍《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運用比興手法並以獨明的孤花自況 第2張

賞析

這首詞運用比興手法,極寫廢園的荒蕪淒涼景色,並以獨明的孤花自況。

上片先寫廢園春光關不住,春之景象中又有牽衣藤刺,撲面飛絮,這藤刺、飛絮,或許就是他對於時政的感慨。下片還是扣住春光來寫,不過這春光卻是暮春的景象,一朵孤花開放在牆角,沒有人來採摘。結尾兩句含有勉勵的意思,勉勵年輕一代珍惜少年時光,有所作爲,莫使良機空逝而徒然嘆息。抒發其興亡、盛衰和懷才不遇之感。全詞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寓意深刻。鬱勃激盪而悽絕靈動,在晚清詞壇別樹一幟。

起句“漠漠春蕪春不住”,廣漠的園地上一片荒蕪蕭索,春日的芳華已消逝褪盡的景象。“藤刺牽衣,礙卻行人路。”而那些“藤蔓”——昏庸的王公大臣及其幫兇的文人們,卻處處牽制,阻礙着維新改革者的道路。“偏是無情偏解舞”。“舞”在此處有雙關作用。一是代表那些昏庸的王公大臣們紙醉金迷,酣歌漫舞;二是指行人之舞,即改革維新者前進的步伐。二“舞”是對立存在的。“濛濛撲面皆飛絮”,說明維新改革者的道路坎坷,詞人怒斥羣醜,悲憤之勢已出。

下半片的“繡院深沉誰是主?一朵孤花,牆角明如許!”一朵明麗的孤花在荒蕪的廢園中寂寞地開放,無人培護,無人欣賞。突出了它獨立荒園,孤芳高潔的品格。花與詞人的心境融合無間,靈犀相通。結尾“莫怨無人來折取,花開不合陽春暮”,是安慰孤花,亦強作自解,以孤花自喻。詞人透露出一種懷才不遇的淒涼,同時又以身不逢時而自我寬慰。

龔自珍《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運用比興手法並以獨明的孤花自況 第3張

這首詞寫得十分蘊藉含蓄,深意在所描寫的景象之外。詞刻意描繪廢園春景,是要讓讀者看到一幅時代的政治畫圖,就是清王朝在那些“藤荊”之類的奸佞之臣當權下,正走向末路和敗亡。詞人也強烈感受到時下政治的腐時,深深地爲國家民族的前途而憂慮。“繡院深沉誰是主”,“繡院”暗喻的是當時的清王朝,這一句還包含了詞人盼望“聖主明君”招攬人才,改革時政,振興國運的懷抱。詞的最後幾句,則是詞人以花自比,抒發的是空懷救國救民之才而無法施展的人生感慨。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公元1815年(嘉慶二十年乙亥)六月(一說這首詞作於公元1814年(嘉慶十九年)或道光二十年(1840年))。經世致用,原是龔自珍青年時期即深懷的抱負,但是嘉慶十五年(1810年)應順天鄉試竟只中了個副榜,三年後再試又落榜。這首《鵲踏枝》就寫於這一時期這樣的心境中。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