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張喬《潭上作》:這首詩體現了作者對世俗生活的厭倦

張喬《潭上作》:這首詩體現了作者對世俗生活的厭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喬(生卒年不詳),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人,懿宗鹹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鹹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卷。事見《唐詩紀事》卷十七,《唐才子傳》卷十。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張喬的《潭上作》,一起來看看吧!

張喬《潭上作》:這首詩體現了作者對世俗生活的厭倦

潭上作

張喬〔唐代〕

竹島殘陽映翠微,雪翎禽過碧潭飛。

人間未有關身事,每到漁家不欲歸。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喬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寫的是日暮時分,詩人在潭水旁所見所想。

第一句,寫了竹島,殘陽,翠微三種意象,但筆者認爲,這句詩中還暗含了一個意象,那就是溪流,因爲有水纔有島,古文言文中稱之爲汀,洲。而正是因爲有水,纔會在夕陽餘暉照耀下,映照着翠微(青山)“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在水中小島上長滿了竹子,夕陽照耀着溪水與竹林,掩映着旁邊的青山。

張喬《潭上作》:這首詩體現了作者對世俗生活的厭倦 第2張

第二句,寫了雪翎,白色羽毛的鶴,而鶴都是棲息在有水的沼澤地,同時本詩寫的是潭,而有潭的地方必定有溪,有河流,正好驗證了第一句的猜測,另有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有關潭與溪的描繪做作證。還寫了潭邊的走獸,諸如野兔之類。前兩句寫了潭邊周圍的動植物,景色,向我們描繪一幅清淨優美的自然美景。寫景是爲了抒情服務,這是所有古詩中的常見的寫作技巧,上兩句寫的幽靜清冷的景色自然也就是爲後兩句的抒情做鋪墊的。

第三,四句,含義是人世間沒有與我有關的事,每次來到這裏(溪水旁潭水邊),享受着這大自然的美景,我就不想回去。最後兩句直接抒情,尤其是最後一句既間接抒發了對潭邊美景的讚美,也由此產生了一種留戀忘返的心情,同時更能體現作者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對隱居山林的嚮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