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馮延巳《清平樂·雨晴煙晚》:表現了閨中人的淡恨輕愁

馮延巳《清平樂·雨晴煙晚》:表現了閨中人的淡恨輕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馮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一字仲傑,南唐吏部尚書馮令頵之長子。其先彭城人,唐末避亂南渡,其祖父遷居於歙州(新安)休寧馮村(今安徽省休寧縣馮村)。其父令頵追隨南唐烈祖李昪,南唐建國後出任吏部尚書,安家於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故史書稱其爲廣陵人。他的詞多寫閒情逸致,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有詞集《陽春集》傳世。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馮延巳的《清平樂·雨晴煙晚》,一起來看看吧!

馮延巳《清平樂·雨晴煙晚》:表現了閨中人的淡恨輕愁

清平樂·雨晴煙晚

馮延巳〔五代〕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這首詞中寫“雙燕”、“垂柳”、“落花”,這些都是暮春時節的特有風物。還寫有“雨晴煙晚”。“新月眉彎”,這些都是傍晚的景象。舊以農曆三月爲暮春,並稱每月初三的新月爲“蛾眉月”,據此則詞中所寫的應是三月初三左右的暮春晚景。但這首詞絕對不是單純寫景製作,它通過暮春晚景的描寫,以表現閨中人的淡恨輕愁。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雨後初晴,傍晚淡煙瀰漫,碧綠的春水漲滿新池。

春天傍晚,雨後轉晴,天空中夕陽返照,煙靄升騰,園林中綠水漲池,波光瀲灩。這些都是閨中人在小閣看到的遠景,寫來層次清楚,色彩鮮明,突出的表現了春雨過後傍晚時分特有的景象。這兩句詞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是人人都有的對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的熱愛,還看不出具有閨中少婦特徵的主觀感受。

“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這兩句是說,雙燕飛回柳樹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閣樓裏畫簾高高捲起。

這兩句把少婦的感情色彩表現得十分強烈。雙燕歸巢是傍晚時刻常見的景象,而“小閣畫簾高卷”一語,卻含蓄的表現了主人公對雙燕歸來的過分殷勤。這一動作的心理暗示在於:讓燕子快快歸巢,雙棲畫棟吧。閨中少婦把自己在暮春傍晚的時候所特有的感情和情懷,都融化到這無聲的高卷畫簾的行動裏。這兩句所寫的景物是由遠而近,通過“雙燕飛來”的進程,與“畫簾高卷”的行動以表現她的看不見、摸不着的心理活動。是虛則實之的藝術手法

馮延巳《清平樂·雨晴煙晚》:表現了閨中人的淡恨輕愁 第2張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這兩句是說,黃昏時獨自倚着朱欄,西南天空掛着一彎如眉的新月。

過片“黃昏獨倚朱闌”一句,是承接“小閣畫簾高卷”意脈的。從時間推移上由傍晚寫到黃昏,說明她“獨倚”的時間是很久的。從情懷寄託上明白寫出了閨中少婦的“獨倚”,表現了黃昏後的寂寞空虛的心境。這與上片“雙燕飛來垂柳院”形成鮮明對照,揭示了此詞的“燕歸人不歸”的懷人主旨。“西南新月眉彎”,是少婦淒涼冷落的“獨倚朱闌”時所見到的夜空景象,它和傍晚時期所見到的“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那種生機勃勃的熱烈場面前後異趣。在碧海青天之下“獨倚朱闌”的少婦,面對高掛在西南夜空的一彎新月,給與她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這種望月懷人的心理,是閨中少婦面對此景極有可能的思想感情。

“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末兩句是說,臺階上的落花隨風飛舞,羅衣顯得格外寒冷。

“落花風”,是暮春季節所特有的事物,閨中人對此十分敏感。末兩句不能簡單的看作是客觀風寒刺激的反應,而是她主觀意志的真實流露。時值暮春,春事將盡,綠肥紅瘦。她意識到“落花風”吹落了大地的春花,也將吹落她的年華。不免產生紅顏易老的感慨。但這種感慨作者寫得極爲含蓄,用風振羅衣而芳心自警的細節表現出來,言有盡而意無窮,藝術手法是極爲高超的。

這首詞寫的是傳統題材,但我們在誦讀時仍覺得清麗可喜,韻味無窮,這不得不歎服作者在構思上的獨具匠心和遣詞造句上的功力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