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渡湘江》杜審言流放途中所作,映襯出一種冷寂之情

《渡湘江》杜審言流放途中所作,映襯出一種冷寂之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審言,字必簡,襄州襄陽人,出身於京兆杜氏,他頗有才華卻恃才傲世,與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爲“文章四友”。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杜審言所作的《渡湘江》吧。

人生秋雨,風波良多。長途奔波在旅程之上,多少煙雲變幻,都化作眼底微塵,不留些許痕跡。那些不能說出的,只能永遠保留心底,成爲歲月化石,既難復甦,又難忘記。

公元705年2月,太平公主攜手諸位大臣,玄武門中成功發動政變,迎唐中宗李顯再次復位,恢復大唐名號,史稱“神龍政變”。朝政之事就像六月天的雨,也像小孩子的臉,是說變就變,毫不客氣。側身其中的人既玩弄着朝政,也在被朝政無情把玩着,沒有誰能夠永遠長青,樹立不倒。

《渡湘江》杜審言流放途中所作,映襯出一種冷寂之情

作爲武后朝時的官員,杜審言也沒能逃脫秋後算賬,因爲交結依附於張易之兄弟,神龍元年初,被流放峯州(故址在今越南北部地區)。途中,乘船流經湘江,寫詩一首,回首前塵往事,感慨萬千。

《渡湘江》

【唐】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遊,

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

不似湘江水北流。

湘江,即湘水,源出廣西興安縣南海陽山中,東流入湖南境內,合瀟、漓、蒸諸水,北流至長沙入洞庭湖。杜審言流放途中,恰好必經此處,船行碧波,山水迥異,目睹此情此景,難免思緒浮動,眺望故里,不由遐想不已。

《渡湘江》杜審言流放途中所作,映襯出一種冷寂之情 第2張

“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寫詩人流放途中,觸景生情。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七月》:“春日遲遲,採繁祁祁。”回憶過往,想到昔日春季裏遊玩園林的盛事,再對比想到如今的慘況,不由悲從中來,悲不自已。

這種悲哀的情緒既建立在過往場面之上,更是以當前情景作爲基礎的觸目傷懷。過去的“園林”之暢遊,今日眼前“花鳥”入目都是愁苦,花也不覺其盛開豔麗嫵媚,鳥也不覺其鳴聲婉轉動聽,反而因爲回憶中的往昔之熱鬧,更加映襯出來當前的冷寂。

詩人感時,雖是“今春花鳥”,卻因貶謫邊疆荒涼地而頓起哀愁;詩人傷情,固然“遲日園林”,終究流放遠離故里處而立生悲涼。正是:園林雖好,故人飄零,偏生成一番離苦;花鳥嬌啼,心境難再,自造就一片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寫詩人狼狽南竄,徒羨湘水北流。流放地在邊遠南疆,是爲“京國人南竄”,他所憐惜的是自家身世,所羨慕的,是“湘江水北流”,因爲可以迴歸故里,不用那麼悵惘和失意。

《渡湘江》杜審言流放途中所作,映襯出一種冷寂之情 第3張

此處一個“獨憐”加一個“南竄”是真正傳神,把人物淒涼模樣具體地突出,大有“孤影自憐”“楚楚動人”的意趣。這份濃郁的悲愁味道,或許是詩人故意營造氛圍,刻意渲染情境,生生塑造“去國”貶官形象。

因同樣原因貶謫嶺南的韋承慶曾寫道:“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南中詠雁》),在詩中也用“南北”兩相對照,只不過他是借用雁爲參照物,而杜審言卻利用湘江水爲抒情對象。兩者皆“落句以自然爲宗,如此種最難”(沈德潛《唐詩別裁》),然而卻最爲合情合理,妙處擴大化後,情致自然不可勝數。

本詩出語自然,通篇起承轉合,圓潤自如,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中評道:“初唐七絕,味在酸鹹之外,‘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讀之初似常語,久而自知其妙。”

結無限情意在有限字句之內,緣情寫景;蘊萬千旨意於一二詩題之中,景隨情遷。詩句的妙處,不僅僅在於融情於景,情景交匯,還要跨越無盡時空,嬗變情理,使豐富的情感愈加餘味無窮,更富有表現力道。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