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舊唐書》·卷十三德宗下篇記載了哪些事蹟?原文是什麼?

《舊唐書》·卷十三德宗下篇記載了哪些事蹟?原文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舊唐書》記載的是唐朝的歷史,是一部偉大的史類文學作品,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共200卷,那麼其中卷十三德宗下篇記載了哪些事蹟?原文是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

貞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上御丹鳳樓,制曰:“朕以菲薄,託於王公之上,恭承天地之序,虔奉祖宗之訓,遐想至理,思臻大和。而誠不感物,化不柔遠,聲教猶鬱,徵賦仍繁。頃者務於安人,不憚屈己,與西蕃結好,申以齊盟。而戎心不厭,背義虧信,劫脅士庶,屢犯封疆,元元何辜,皆朕之失。乃者輦轂之下,兇狂結構,上帝垂祐,悉自伏誅,刑以止殺,諒非獲已。今三陽布和,萬物資始,思與羣公兆庶,惟新政理,宜敷在宥之澤,以覃作解之恩。可大赦天下,大辟已下罪鹹赦除之。”是日質明,含元殿前階基欄檻壞損三十餘間,壓死衛士十餘人。京師地震,辛亥又震,壬子又震。壬戌,以左龍武大將軍王棲曜爲麟州刺史、鄜州刺史、鄜坊丹延節度使。丁卯,京師地震,戊辰又震,庚午又震。以宣武軍行營節度使劉昌爲涇州刺史、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等州節度使。癸酉,京師地震。甲戌,以華州潼關節度使李元諒兼隴右節度使、臨洮軍使。乙亥,地震,金、房尤甚,江溢山裂,廬舍多壞,居人露處。陳留雨木如大指,長寸餘,有孔通中,下而植於地,凡十里許。辛巳,李泌以京官俸薄,請取中外給用除陌錢,及闕官俸外一分職田、額內官俸,及刺史執刀司馬軍事等錢,令戶部別庫貯之,以給京官月俸,令御史中丞竇參專掌之。歲得錢三百萬貫,謂之戶部別處錢,朝臣歲支不過五十萬,常有二百餘萬以資國用。壬午,地震,甲申又震,乙酉又震,丙申又震。甲辰,太僕郊牛生犢六足,又豕生兩首四足。築延喜門北複道屬永春門。涇原劉昌復築連雲堡。戊辰,鹿入京師市門。甲寅,地震。宴羣臣於麟德殿,設《九部樂》,內出舞馬,上賦詩一章,羣臣屬和。己未,地震。丁卯,有司條奏省官,其左右常侍、太子賓客請依前置四員,從之。庚午,地震。詔涇原劉昌於平涼會盟所收被害將士骸骨,葬於淺水原,爲二冢,立石堠志之,題曰懷忠冢。辛未,地震。中書省梧樹有鵲以泥爲巢。癸巳,以太子左庶子暢悅爲桂管觀察使。改左右射生爲左右神威軍。福建兵亂,逐觀察使吳詵。丁未,隴右李元諒築良原城。丁巳,右龍武統軍張伯儀卒。辛酉,以吉州刺史張庭爲安南都護、本管經略使。升鄆州爲大都督府。壬戌,加置諫議大夫八員,分中書四員爲右,門下四員爲左。檢校左庶子蕭復卒於饒州。丙寅,地震,丁卯,又震。月犯歲星。辛未,太子賓客吳湊爲福建觀察使。乙亥,熒惑、歲、鎮三星聚營室,凡二十日。是月,吐蕃寇涇、邠、寧、慶、鄜等州,焚彭原縣,邊將閉城自固。賊驅人畜三萬計,凡二旬而退。吐蕃入寇以秋冬,今盛暑而來,華人陷蕃者道之也。

《舊唐書》·卷十三德宗下篇記載了哪些事蹟?原文是什麼?

六月丁丑,鄂嶽觀察使李竦卒。乙酉,以尚書左丞杜祐爲陝州長史、陝虢觀察使。徵夏縣處士先除著作郎陽城爲諫議大夫。城以褐衣詣闕,上賜之章服而後召。乙丑,桂管都防禦觀察使暢悅卒。乙未,以諫議大夫何士幹爲鄂、嶽、沔、蘄、黃等州都團練觀察使。乙亥,封皇子、皇弟邕王謜等七人爲王,兼卿、監、祭酒等官。癸卯,熒惑退行入羽林。

秋七月庚戌,以左金吾將軍張獻甫爲邠寧節度使;陳許防禦兵馬使韓全義檢校工部尚書,充長武城及諸軍行營節度使。癸丑,邠寧軍因韓遊瑰受代,憚張獻甫之嚴,乘其無帥,縱兵大掠,仍脅監軍楊明義奏請範希朝爲帥。都虞候楊朝晟斬其亂首二百餘人,方定。朝命仍以希朝副獻甫。己未,奚、室韋寇振武軍。壬戌,詔以太尉、中書令、西平郡王李晟長子願爲銀青光錄大夫、太子賓客,賜勳上柱國,與晟門並列戟。乙丑,以前撫州刺史戴叔倫爲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本管經略使。丁丑,以兵部尚書崔漢衡爲晉州刺史、晉慈隰觀察使。壬申,詔:“嗣王、郡王朝會,班位在本官班之上。左右庶子準令在左右丞侍郎之下、諸司四品之上,今在少卿之下,非也,宜改之。”乙亥,以蘇州刺史孫晟爲桂州刺史、桂管觀察使。荊河自陝州至河陰,水色如墨,流入汴口,至汴州,一宿而復。又汴鄭管內烏皆入田緒、李納之境,銜柴爲城,方十餘里,高二三尺,緒、納惡而去之,信宿復如之,烏口皆流血。

八月,以權判吏部侍郎吉中孚爲中書舍人。乙酉,檢校司徒、兼太子太師、汧國公李勉薨。甲午,京師地震,其聲如雷。九月丙午,詔:“比者卿士內外,左右朕躬,朝夕公門,勤勞庶務。今方隅無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節日,宜任文武百僚選勝地追賞爲樂。每節宰相及常參官共賜錢五百貫文,翰林學士一百貫文,左右神威、神策等軍每廂共賜錢五百貫文,金吾、英武、威遠諸衛將軍共賜錢二百貫文,客省奏事共賜錢一百貫文,委度支每節前五日支付,永爲常式。”戊申,晉慈隰觀察使崔漢衡加都防禦使名。癸丑,賜百僚宴於曲江亭,仍作《重陽賜宴詩》六韻賜之。羣臣畢和,上品其優劣,以劉太真、李紓爲上等,鮑防、於邵爲次等,張濛、殷亮等二十人又次之。唯李晟、馬燧、李泌三宰相之詩不加優劣。庚申,吐蕃寇邠、寧、坊等州。

冬十月,詔中書門下選常參官曾爲牧宰有理行者以名聞。宰臣奏於頎、董晉等十二人前任有治跡,詔頎等於左右丞各言政要,左右丞條奏,上乃御宣政殿親試其言而後用之。丙戌,以右神策將軍李長榮爲河陽三城懷州團練使,仍賜名元。戊子,回紇公主將妾媵六十餘人、馬二千匹來迎鹹安公主,命刑部尚書關播送公主歸蕃。十二月辛巳,少府監李觀卒。

五年春正月壬辰朔。乙卯,詔:“四序嘉辰,歷代增置,漢崇上巳,晉紀重陽,或說禳除,雖因舊俗,與衆共樂,鹹合當時。朕以春方發生,候及仲月,勾萌畢達,天地和同,俾其昭蘇,宜助暢茂。自今宜以二月一日爲中和節,以代正月晦日,備三令節數,內外官司休假一日。”宰臣李泌請中和節日令百官進農書,司農獻穜AL之種,王公戚里上春服,士庶以刀尺相問遺,村社作中和酒,祭勾芒以祈年穀,從之。丁卯,右散騎常侍宜城縣子柳渾卒。

二月己丑,貶京兆尹鄭叔則爲永州長史。戊戌,以滄景留後程懷直爲滄景觀察使。庚子,以大理卿董晉爲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御史中丞竇參爲中書侍郎、平章事兼轉運使;以戶部尚書,依前度支轉運副使。

三月甲辰,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卒。乙卯,以兵部郎中姚南仲爲御史中丞,司農卿薛珏爲京兆尹,以大理卿李速爲黔州刺史、黔州觀察使。癸亥,以資州刺史龐復爲安南都護、本管經略使。丙寅,貶禮部侍郎劉太真爲信州刺史。以給事中杜黃裳爲河南尹。戊辰,詔以李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左衛率府胄曹參軍,賜姓名曰李承緒,仍賜錢千貫,俾自營居業。

夏四月乙未,以太子少師蕭昕爲工部尚書,致仕,給半祿、料,永爲常式。初致仕官只給半祿,無料,上加之以待老臣,半料自昕始也。五月戊辰,宋州麥一莖九岐者百餘本。六月乙未,以光祿卿裴腆爲桂管觀察使。

秋七月,以嗣滕王湛然爲太子賓客、入回紇使。八月辛未,以同州刺史竇覦爲戶部侍郎。九月壬戌,詔褚遂良已下至李晟等二十七,圖形於凌煙閣,以繼國初功臣之像。

冬十月丙午,西川韋皋奏與東蠻合力大破吐蕃於故巂州,擒其將臧遮遮。自是吐蕃挫銳,竟復巂州。庚午,百僚請復徽號,不允。己丑,易定節度使、檢校司空、平章事張孝忠以擅出兵襲蔚州,降檢校司空爲左僕射。桂管觀察、御史中丞孫晟卒。癸巳,以戶部侍郎竇覦爲揚州長史、兼御史大夫、淮南節度使。十二月庚午,回紇汨咄錄長壽天親昆伽可汗卒。辛未,以淮南節度使杜亞爲東都留守、畿汝州都防禦使,兵部侍郎裴諝爲河南尹,司農卿李翼爲陝虢都防禦觀察使。壬申,以陝虢觀察使杜祐檢校禮部尚書,兼揚州長史、淮南節度使。六年春正月戊辰朔。戊申,大雪。

二月戊辰朔,百僚會宴於曲江亭,上賦《中和節羣臣賜宴》七韻。是日,百僚進《兆人本業》三卷,司農獻黍粟各一斗。岐州無憂王寺有佛指骨寸餘,先是取來禁中供養,乙亥,詔送還本寺。珍戌,以中書舍人陸贄權兵部侍郎。甲午,以吏部侍郎劉滋爲吏部尚書。丁酉,王武俊守隸州將趙鎬以郡歸李納,武俊怒,以兵攻之。

三月庚子,百僚宴於曲江亭,上賦《上巳詩》一篇賜之。壬寅,渾瑊自河中來朝。戊午,牂柯蠻來朝。甲子,以旱,日色如血,無光。

夏四月甲辰,大風雷。閏月庚申,太白、辰星聚東井。戊午,始雨。五月丙寅朔,上御紫宸受朝。上以是月一陰生,臣子道長,父子必以是朔面焉,故取朔日受朝。壬午,以寧州刺史範希朝爲單于大都護、麟勝節度使。是夏,淮南、浙東西、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衆。

秋七月丙寅,淮南節度使竇覦卒。癸酉,復呼親王母曰太妃,公主母曰太儀。八月丁未,工部尚書致仕鮑防卒。九月乙丑,收諸道進奏院官印,悉毀之。己卯,詔:“十一月八日,有事於南郊太廟,行從官吏將士等,一切並令自備食物。其諸司先無公廚者,以本司闕職物充。其王府官,度支量給廩物。其儀仗禮物,並仰御史撙節處分。”冬十月己亥,文武百僚京城道俗抗表請徽號,上曰:“朕以春夏亢旱,粟麥不登,朕精誠祈禱,獲降甘雨,既致豐穰,告謝郊廟。朕倘因禮祀而受徽號,是有爲爲之。勿煩固請也。”辛亥,回紇弔祭使、鴻臚卿郭鋒覆命,回紇遣達北勒梅錄將軍來,告九姓回紇登裏邏沒密施俱錄忠貞昆伽可汗之喪。

《舊唐書》·卷十三德宗下篇記載了哪些事蹟?原文是什麼? 第2張

十一月庚午,日南至,上親祀昊天上帝於郊丘。禮畢還宮,御丹鳳樓宣赦,見禁囚徒減罪一等,立仗將士及諸軍兵,賜十作萬段匹。今後刺史、縣令以四考爲限。青州李納以棣州還王武俊,並其兵士三千。是歲,吐蕃陷北庭都護府,節度使楊襲古奔西州。回紇大相頡幹迦斯紿襲古,請合軍收復北庭,乃殺襲古,安西因是阻絕,唯西州猶固守之。回紇亦爲吐蕃所逼,取浮圖川,乃遷部落羊馬於牙帳之南以避之。

七年春正月壬戌朔。己巳,襄王僙薨。庚辰,以湖南觀察使裴胄爲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以常州刺史李衡爲御史中丞。

二月己巳,涇原帥劉昌復築平涼城。城去故原州一百五十里,本原之屬縣,地當御戎之衝要。昌復浹辰而功畢,分兵戍之,邊患稍弭。庚子,侍中渾瑊自河中來朝。

三月辛酉,陳許節度使曲環奏請權停當道冗官,待一二後,民力稍給,則復之。壬戌,左龍武統軍戴休顏卒。甲子,涇原節度使劉昌築胡谷堡,改名彰義堡。堡在平涼西三十五里,亦御戎之要。壬申,詔:“頃來賜衣,文彩不常,非制也。朕今思之,宜有定製,節度使宜以鶻銜綬帶,觀察使宜以雁銜威儀。”威儀,瑞草也。關輔牛疫死,十亡五六。上遣中使以諸道兩稅錢賣牛,散給畿民無牛者。辛巳,詔神威、神策六軍將士自相訟,軍司推劾;與百姓相訟,委府縣推劾;小事移牒,大事奏取處分,軍司、府縣不得相侵。癸未,義武軍節度使、檢校司空、平章事張孝忠卒。

夏四月庚子,太子少師致仕蕭昕卒。汴州獻白烏。戊午,詔:“仲夏之時,萬物敷暢,陽德方茂,陰事始承。昔者觀於法象,因天地交會之序,爲父子相見之儀,沿習成風,古今不易。王者制事,感動因人,酌其情而用中,順其俗以爲禮。鹹覿之義,既行於父子之間;資事之情,豈隔君臣之際。申恩卿士,自我爲初。起今年五月朔,御正殿,召見文武百官,外官因朝奏,鹹聽就列。仍編禮式,以爲常典。”己未,安南首領杜英翰叛,攻都護府,都護高正平憂死。五月庚申朔,上御宣政殿見百官,從新制也。辛未,置柔遠軍於安南都護府。甲申,端王遇薨。許州獻白烏。戊子,以衡州刺史齊映爲桂管觀察使。六月庚子朔。乙巳,太常卿崔縱卒。

秋七月庚午,以信州刺史鄭叔則爲福建觀察使。癸酉,上幸章敬寺,賦詩九韻,皇太子與羣臣畢和,題之寺壁。戊寅,以邕王謜爲義武軍節度使、易定觀察等大使,以定州刺史張升云爲留後。庚辰,以虔州刺史趙昌爲安南都護、經略招討使。八月己丑,以翰林學士歸從敬爲工部尚書。甲午,給事中鄭瑜爲中書舍人。丙申,貶宗正卿李翰爲雅王傅;翰林學士陸贄爲兵部侍郎。罷學士。庚戌,夏州奏開延化渠,引烏水入庫狄澤,溉田二百頃。九月庚申,兵部尚書致仕馬炫卒。

冬十月癸丑,每御延英令諸司官長二人奏本司事。尋又敕常參官每一日二人引對,訪以政事,謂之巡對。

十一月乙丑,令常參官趨朝入閣,不得奔走。周親已下喪者禁慘服,朝會須服本色綾袍金玉帶。丁酉,以前福建觀察使吳湊爲陝州長史、陝虢觀察使。是冬無雪。

八年春正月丙辰朔。癸酉,罷桂管經略招討使。

二月丁亥,許州人李狗兒持杖入含元殿,擊欄檻,又格擒者。誅之。庚子,京師雨土。己酉,吏部尚書李紓卒。乙丑,山南東道節度使、檢校戶部尚書嗣曹王皋薨。庚午,宣武軍節度使、司徒、平章事劉玄佐卒。癸酉,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奏請,有當道閒員官吏,增其俸祿,從之。己亥,以湖南觀察使李衡爲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襄州軍亂,掠府庫民財殆盡,都將徐誠斬其亂首楊清潭,方止。丙子,以荊南節度使樊澤爲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以江西觀察使裴胄爲江陵尹、荊南節度使。以戶部尚書班宏判度支,戶部侍郎張滂爲諸道鹽鐵轉運使。己卯,以陝虢觀察使吳溱爲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汴宋等州觀察使。辛巳,以同州刺史姚南仲爲陝虢觀察使。壬午,以左庶子李充爲京兆尹,以蘇州刺史齊抗爲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

夏四月丁丑,貶左金吾大將軍嗣虢王則之爲昭州司馬,左諫議大夫、知制誥吳通玄爲泉州司馬,給事中竇申道州司馬。戊子,以雅王傅李翰爲金吾衛大將軍。翰前爲竇參所惡貶官,至是參敗,上遽召翰,口授將軍,便令金吾仗上事,翌日除書方下。庚寅,以汴州長史劉士寧爲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時吳湊行次汜水,聞其有變而還。乙未,貶中書侍郎、平章事竇參爲郴州別駕,竇申景州司戶。尋杖殺申。諸竇皆貶。以尚書左丞趙憬、兵部侍郎陸贄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丁酉,韋皋請十二而稅,以給官吏,從之。丙午,以東都、河南、淮南、江南、嶺南、山南東道兩稅等物,令戶部侍郎張滂主之;以河內、河東、劍南、山南西道等財,戶部尚書、判度支班宏主之。一遵大曆故事,如劉晏、韓滉分掌焉。給事中韋夏卿左遷常州刺史,坐交諸竇也。是月,吐蕃寇靈州。

五月乙卯朔,上御宣政殿受朝。丙辰,初增稅京兆青苗畝三錢,以給掌閒廣騎。戊午,以光祿少卿崔穆爲黔州觀察使。己未,大風,吹壞廬舍、門闕。丙寅,以大理卿王翃爲福建觀察使。戊辰,初令授臺省官者各具舉主於授官詔。先是郎官缺,左右丞舉之,御史缺,大夫、中丞舉之,詔書不具所舉。及趙憬、陸贄爲相,建議郎官不宜專於左右丞,宜令尚書、丞、郎各舉其可,詔書具所舉官名,御史亦如之,異日考殿最以舉主能否。從之。癸酉,平盧淄青節度使、檢校司徒、平章事李納卒。癸未,前太僕少卿劉士幹有罪賜死,劉玄佐養子也。六月,吐蕃寇涇州。

秋七月甲寅朔,戶部尚書、判度支蕭國公班宏卒。以桂管觀察使齊映爲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以翰林學士歸崇敬爲兵部尚書,致仕。辛巳,大雨。八月乙丑,以天下水災,分命朝臣宣撫賑貸。河南、河北、山南、江淮凡四十餘州大水,漂溺死者二萬餘人。辛卯,以青州刺史李師古爲鄆州大都督府長史、平盧淄青等州節度觀察海運陸運、押新羅渤海兩蕃等使。丁未,詔以歲凶罷九日賜宴。九月丁巳,韋皋攻吐蕃之維州,獲蕃將論莽熱以獻。貶太子賓客於邵江州別駕,尋卒。乙亥,以太子賓客薛珏爲嶺南節度使。

冬十月己亥,追封故皇弟遐爲均王。庚戌,覆命金吾置門籍。

十一月壬子朔,日有蝕之。己巳,貶左庶子姜公輔泉州別駕。嚴震奏破吐蕃於芳州。壬申,詔自今死刑勿決,先杖。十二月庚寅,詔賜遭水縣乏絕戶米三十萬石。丁未,以給事中李巽爲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閏月癸酉,門下省奏:“郵驛條式,應給紙券。除門下外,諸使諸州不得給往還券,至所詣州府納之,別給俾還朝。常參官在外除授及分司假寧往來,並給券。”從之。甲戌,牂柯、室韋、靺鞨皆使朝貢。

九年春正月庚辰朔,朝賀畢,上賦《退朝觀仗歸營詩》。乙酉,劍南東川節度使王叔邕來朝。癸卯,初稅茶,歲得錢四十萬貫,從鹽鐵使張滂所奏。茶之有稅,自此始也。甲辰,禁賣劍銅器。天下有銅山,任人採取,其銅官買,除鑄鏡外,不得鑄造。

二月庚戌朔。先是宰相以三節賜宴,府縣有供帳之弊,請以宴錢分給,各令諸司選勝宴會,從之。是日中和節宰相宴於曲江亭,諸司隨便,自是分宴焉。易定留守張升云爲義武軍節度使。辛酉,詔復築鹽州城。貞元三年,城爲吐蕃所毀,自是塞外無堡障,犬戎入寇,既城之後,邊患息焉。

三月己亥,以駕部郎中、知制誥張式爲虢州刺史。

夏四月辛酉,地震,有聲如雷,河中、關輔尤甚,壞城壁廬舍,地裂水涌。五月庚申,廢諸州府執刀。甲辰,以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右僕射賈耽爲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尚書左丞盧邁本官同平章事。以鄭州刺史李融爲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乙巳,韋皋奏,遣軍出西山,破吐蕃峨和城、定廉城、通鶴軍,凡平堡五十餘所。是日以蕃俘器仗來獻。丙戌,以門下侍郎、平章事董晉爲禮部尚書,罷知政事。甲寅,加韋皋檢校右僕射,以司農少卿裴延齡爲戶部侍郎、判度支。庚申,以給事中李衡爲戶部侍郎、諸道鹽鐵轉運使。

秋七月己未,敕縣令以四考爲限,無替者宜至五考。庚子,以信州刺史孫公器爲邕管經略使。故事,宰相秉筆決事,每人十日一易。至是賈耽、趙憬、陸贄、盧邁同平章政事,百僚有所關白,更相讓而不言。始詔令旬日秉筆,後詔每日更秉筆。劍南西山羌女國王湯立志、哥鄰王董臥庭、白狗王羅陀匆、弱水王董避和、逋租王弟鄧告知、南水王侄尚悉曩等六國君王,自來朝貢。六國初附吐蕃,韋皋擊西山討吐蕃,故六蠻內附,各授官秩遣之。八月庚戌,太尉、中書令、西平郡王李晟薨,贈太師,廢朝五日。己巳,皇太子長男廣陵王淳納妃郭氏。九月己卯,罷九日宴,以太師晟喪也。

冬十月己酉,侍中馬燧對於延英。燧足疾,詔令不拜,行僕於地,命宦者扶持之。止謂之曰:“前日卿與太尉晟俱來,今公獨至。”因歔欷泣下。及燧退,上送及階。癸酉,環王國獻犀牛,上令見於太廟。

十一月乙酉,日南至,上親郊圓丘。是日還宮,御丹鳳樓,制曰:“朕以寡德,祗膺大寶,勵精理道,十有五年。夙夜惟寅,罔敢自逸,小大之務,莫不祗勤。皇靈懷顧,宗社垂祐,年穀豐阜,荒服會同,遠至邇安,中外鹹若。永惟多祐,實荷玄休。是用虔奉禮章,躬薦郊廟,克展因心之敬,獲申報三之誠。慶感滋深,悚惕惟勵,大福所賜,豈獨在予,思與萬方,均其惠澤,可大赦天下。”辛卯,華州潼關鎮國軍、隴右節度使李元諒卒於良原,以其部將阿史那敘統元諒之衆,戍良原。壬寅,河南尹、東都留守裴諝卒。甲辰制以冬薦官,宜令尚書丞、郎於都堂訪以理術,試時務狀,考其通否及歷任考課事蹟,定爲三等,並舉主姓名。仍令御史一人爲監試。如授官後政事能否,委御史臺、觀察使以聞,而殿最舉主。十二月丙午朔,制:“今後使府判官、副使、行軍已下,使罷後,如是檢校試五品以上官,不合集於吏部選,任準罷使郎官、御史例,冬季聞奏。”丙辰,宣武軍亂,逐節度使劉士寧。壬戌,以通王諶爲宣武軍節度使,以宣武軍節度副使李萬榮爲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汴宋等州觀察留後。朔方靈鹽節度副大使、太子少師、檢校左僕射、餘姚郡王杜希全卒。

十年春正月乙亥朔。乙酉,以虔王諒爲朔方靈鹽豐節度大使,以朔方等道行軍司馬李欒爲留後。壬辰,南詔異牟尋大破吐蕃於神川,使來獻捷。己亥,昭義節度使、檢校司空平章事李抱真請降官,乃授檢校左僕射。時抱真病,巫祝言宜降爵,故有是請。

二月丙午,以瀛州刺史劉澭爲秦州刺史、隴右經略軍使、理普潤縣,仍以普潤軍爲名。乙卯,以給事中齊抗爲河南尹。乙丑,義成軍節度使、鄭滑觀察使李融卒。丁卯,詔:“君臣之際,義莫重焉,每聞薨殂,良深悼惻。應文武朝臣薨卒者,其月俸、料宜全給,仍更準本官一月俸料,以爲賻贈。”三月乙亥,黃霧四塞,日無光。以華州刺史李復爲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滄州程懷直來朝,賜安業坊宅,妓一人,復令還鎮。庚辰,南詔異牟尋攻收吐蕃鐵橋已東城壘一十六,擒其王五人,降其民衆十萬口。壬申,以同州刺史盧徵爲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使。辛丑,以延州刺史李如暹所部蕃落賜名曰安塞軍,以如暹爲軍使。

《舊唐書》·卷十三德宗下篇記載了哪些事蹟?原文是什麼? 第3張

夏四月戊辰,地震,癸丑復震。恆州奏見巨人跡。以雲南告捷使高細龍爲左武衛將軍。是月,太白晝見。有大鳥飛集宮中,食雜骨。是春霖雨,罕有晴日。

六月壬寅朔。昭義軍節度使、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義陽王李抱真卒,詔以其將王延貴權知昭義軍事。癸丑,以祠部郎中袁滋兼御史中丞,爲冊南詔使。甲寅,以辰州刺史房孺復爲容管經略使。丙寅,韋皋奏西山峨和城擊破吐蕃城柵,斬首二千八百級。庚午,度支使裴延齡兼靈、鹽等州鹽池井榷使。辛未晦,有水鳥集於左藏庫,是夜暴雨,大風折木。

秋七月壬申朔,以邕朔,以邕王謜爲昭義軍節度使,以昭義軍押衙王延貴爲潞府左司馬,充昭義節度留後,賜名虔休。抱真別將權知洺州事元誼不悅虔休爲留後,據洺州叛,陰結田緒。庚辰,賜南詔異牟尋金印銀窠,其文曰“貞元冊南詔印”。先是,吐蕃以金印授南詔,韋皋因其舊而請之。汴州軍亂,攻節度留後李萬榮,不勝而潰,萬榮悉捕斬其孥。己亥,前汴州節度使劉士寧宜於郴州安置,飲州守鎮黃少卿叛,攻邕管經略使孫公器,又陷欽、橫、潯、貴等州。吐蕃大將論乞髯、陽沒藏、悉諾硉以其家內附,授歸義將軍。因置四品已下武官,以授四夷歸附者,仍定懷化大將軍已下俸錢。九月辛未朔,以袁州刺史董鎮爲邕管經略使。戊子,賜百僚九日宴,上賦詩賜之。辛卯。南詔獻鐸槊、浪人劍、吐蕃印八紐。戊戌,定州張升雲改名茂昭。

冬十月癸卯,御宣政殿,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等舉人。壬戌,刑部尚書劉滋卒。

十一月乙酉,諸道鹽鐵轉運使張滂爲衛尉卿,以浙西觀察使王緯爲諸道鹽鐵轉運使。庚寅,祕書監致仕穆寧卒。十二月庚子朔。壬戌,貶中書侍郎、平章事陸贄爲太子賓客。

十一年春正月庚午朔。乙亥,嶺南節度使薛珏卒。乙未,以祕書少監王礎爲黔中經略觀察使,衛尉少卿武少儀爲邕管經略使。丙申,以邕管經略使王鍔爲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

二月癸卯,以衢州刺史李若初爲福建觀察使。乙巳,岫渤海大欽茂之子嵩爲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乙卯,於涇州彰信堡置潘原縣。甲子,九姓回紇骨咄祿昆伽奉誠可汗卒。

三月庚午,司徒兼侍中馬燧以疾請罷侍中,不許。辛未,賜宰臣兩省供奉官宴於曲江亭。乙丑,以吏部侍郎鄭瑜爲河南、淮南水陸轉運使。丙申,諸州準例薦隱居丘園不求聞達蔡廣成等九人,各授試官,令給公乘,到京日量才敘用。

夏四月,旱。壬戌,貶太子賓客陸贄爲忠州別駕,京兆尹李充信州長史,衛尉卿張滂汀州長史。癸亥,以兵部侍郎韓皋爲京兆尹。甲子,賜南詔敕書,始列中書三官奉宣行,復舊制也。丙寅,幽州劉濟奏大破奚王啜剌等六萬餘衆。

五月丁卯朔。庚午,命有司慮囚,旱故也。丁丑,以宣武留後李萬榮爲汴州刺史、宣武節度副使、知節度事。以昭義軍節度留後王虔休爲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昭義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度支營田、潞澤磁邢洺觀察使。又以朔方留後李欒爲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靈鹽豐夏四州受降定遠城天德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度支營田觀察押蕃落等使。甲申,以河東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太原尹李自良卒。庚寅,遣使冊九姓回紇騰裏羅羽錄沒密施合胡六骨咄祿毗伽懷信可汗。癸巳,以通王諶爲河東節度使,以河東行軍司馬李悅爲河東節度營田觀察留後、北都副留守。甲午,初鑄河東監軍印。監軍有印,自王定遠始也。六月,河陽獻白烏。甲辰,晉慈隰觀察使崔漢衡卒。癸丑,以絳州刺史姚齊梧爲晉慈隰都防禦觀察使。

秋七月丙寅朔,右諫議大夫陽城爲國子司業。河東監軍王定遠配流崖州,坐專殺也。辛卯,江西觀察使、洪州刺史齊映卒。八月辛亥,司徒兼侍中、北平郡王馬燧薨,贈太傅。丙辰,以楚州刺史路寰爲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閏月己丑,國子司業裴澄表上《乘輿月令》十一卷,《禮典》十二卷。九月己卯,賜宰臣兩省供奉官宴於曲江,賦詩六韻賜之。丁巳,加韋皋統押近界諸蠻及西山八國、雲南安撫等使。滄州大將程懷信逐其帥程懷直。

冬十月丁丑,以虔王諒爲橫海軍節度大使,以兵馬使程懷信爲留後。

十一月丙申,日南至,不受朝賀,以司徒馬燧葬也。辛丑,太常定馬燧諡曰“景武”,上曰:“景,太祖諡,改莊武可也。”己酉,潭州獻赤烏。十二月戊辰,上獵苑中,戎多殺,止行三驅之禮,勞士而還。

十二年春正月甲午朔。庚子,元誼、李文通率洺州兵五千、民五萬家東奔田緒。壬子,以前滄州節度使程懷直爲左龍武統軍。乙丑,成德軍節度使、檢校司徒、兼侍中渾瑊兼中書令;興元節度使嚴震、魏博田緒、西川韋皋並加檢校左右僕射、中書門下平章事。於是方鎮皆敘進兼官。上制《貞元廣利藥方》五百八十六首,頒降天下。

三月癸巳。甲午,韋皋奏收降蠻七千戶,得吐蕃所賜金字告身五十五片。乙巳,以戶部侍郎裴延齡爲戶部尚書。戊申,以兵部尚書董晉充東都留守、判東都尚書省、東畿汝州都防禦使。四月壬戌朔。戊辰,左右十軍使奏:去年冬車駕幸諸營,欲於銀臺亭子門外立碑以紀聖蹟。從之。庚午、魏情節度使、度支營田觀察使,檢校左僕射、平章事、魏州長史、駙馬都尉、雁門郡王田緒卒。庚辰,上降誕日,命沙門、道士加文儒官討論三教,上大悅。

五月辛卯朔。丙申,邠寧節度使張獻甫卒。甲辰,以邠寧都虞候楊朝晟爲邠州刺史、邠寧、慶節度使。銀夏節度使韓潭讓新授禮部尚書,乞雪崔寧,許其家收葬。丁已,駙馬郭暖、王士平、曖弟煦暄,坐代宗忌辰飲宴,貶官歸第。六月壬戌,故驩州司戶竇參,許其家收葬。乙丑,初置左右護軍中尉監、中護軍監,以授宦官。以左右神策軍使竇文場、霍仙鳴爲左右神策護軍中尉監,以左右神威軍使張尚進、焦希望爲左右神威中護軍監。辛巳,宣歙觀察使、宣州刺史劉贊卒。

七月乙未,以東都留守、兵部尚書董晉檢校左僕射、同中書目門下平章事、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潁觀察使。時李萬榮病,萬榮子乃自署爲兵馬使,軍人又逐乃,汴州亂,故命董晉帥之。以太子賓客爲東都留守、判東都尚書省事、東畿汝都防禦使。是日,汴州節度使李萬榮卒。八月辛未朔,日有蝕之。己巳,以前魏博節度副使田季安爲魏州長史、魏博節度觀察等使。庚午,增修望仙門,廣夾城、十王宅、六王宅。癸酉,以虢州刺史崔衍爲宣、歙、池觀察使,以乞髯子湯忠義爲歸德將軍。丙子,以汝州刺史陸長源爲宣武行軍司馬。丙戌,門下侍郎、平章事趙憬薨。九月甲午,以河東行軍司馬李景略爲豐州刺史、天德軍豐州西受降城都防禦使。丙午,戶部尚書、判度支裴延齡卒。庚戌,幸魚藻宮,即日還內。壬子,吐蕃寇慶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