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說唐演義全傳》第二回:謀東宮晉王納賄 定燕山羅藝興兵

《說唐演義全傳》第二回:謀東宮晉王納賄 定燕山羅藝興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唐演義全傳》是清代長篇章回體英雄傳奇小說,共68回,題“鴛湖漁叟校訂”,簡稱《說唐》,又名《說唐前傳》《說唐演傳》《說唐全傳》。後與《說唐演義後傳》《說唐三傳》合刻,改名《說唐全傳》。今存最早刻本爲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成書於清雍正、乾隆年間。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第二回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詩曰:

四皓招來羽翼成,雄心豈肯老公卿。

直教豆向釜中泣,寧論燃萁一體生。

宇文述道:“大王,那第一件,皇后雖不大深喜東宮,然還在兩便,必須大王做個苦肉計,動皇后之憐,激皇后之怒,以堅其心,此其一也。第二件,須要一位親信大臣,言語足以取信於上,平日間進些讒言,臨期一力攛掇,這便是內外夾攻,萬無一失了。第三件,廢斥東宮是件大事,若沒罪惡,怎好廢斥?須是買他一個親信,要他首發,無事認有事,小事認大事,有了狠見證,使他分辯不得,那時不怕不廢。內有皇后作主,中有大臣取信,外有首人作證,何愁此事不穩?必須萬全方可。”晉王道:“我自有備,只要足下爲我謀之,他日功成,富貴共享。”正是:

《說唐演義全傳》第二回:謀東宮晉王納賄 定燕山羅藝興兵

巧計欲移雲掩日,深謀致令臘回春。

當下晉王不惜資財,從朝中宰執起,下至僚屬,俱各有厚贈饋送。宮中宦官姬侍,皆重賞賜。在朝各官,只有唐公雖爲舊屬,卻不受晉王禮物。時有大理寺卿楊約,乃越公之弟,卻與宇文述是厚交好友,一日偶來拜望宇文述,延至內坐。但見:

商彝周鼎,秦環漢玉,彝上硃砂連翡翠,鼎中煙內結青雲。瓊脂玉碾就連環雙扣,玻璃盞鑲嵌瑪瑙珍珠。玉鴛鴦玩夜光珠,珊瑚樹伴金如意。

正是:

漫道王宮多富貴,安排妙策動人心。

楊約見奇珍異寶,輝煌射目,不轉睛觀看道:“小弟家中金珠頗有,此類甚少,常從家兄處見來,覺兄所有更勝。”宇文述道:“弟乃武夫,如何有這些古玩?此皆晉王有求於兄處,故託弟送上。”楊約道:“晉王之物,弟如何敢領?”宇文述道:“弟有一論,還有一場大富貴送與令兄,可容納否?”楊約道:“請教。”宇文述道:“兄知東宮所不欲於令兄久矣,他日得登大位,則豈有與令兄專權乎?況權高招譖,今之屈首於賢昆玉之下者,安知他日不危於賢昆玉乎?今幸東宮失德,晉王溺愛於宮中,主上久有廢立之心,若賢昆玉有贊成之功,能援立之,則晉王當銘於肺腑,這纔算永遠悠久的富貴。兄以爲何如?”楊約點頭道:“兄言固是,但廢立是件大事,容回舍慢慢與兄圖之。”二人痛飲至夜而散。

到次日,楊約心中想道:“得了晉王許多古玩,須爲他轉回吾兄之心方好。”故意每值楊素回府相見之際,假作愁容。一日,楊素問道:“每見汝愁容可掬,卻是爲何?”楊約道:“前日東宮護衛蘇孝慈道,兄長過傲太子,太子道,‘必須殺此老賊’。老賊非兄而何?愁兄白首恐遭危耳。”楊素道:“太子無奈何我。”楊約道:“不然。太子乃將來人主,若有不測,生命所關,豈可不作深慮?”楊素道:“據你意思,還是謝位避他,還是改心順他?”楊約道:“謝位失勢,順他不能釋怨,只有廢得他,更立一人,不惟免禍,還有大功。”楊素撫掌道:“不料你有奇謀,出我意外。”楊約道:“這事若行,宜速不宜遲,若太子一旦用事,禍無日矣。”楊素點頭會意。於是楊素在隋主面前,晉王好,東宮歹,一齊搬將出來,隋主十分準信。起初,楊素還忌皇后阻他,後來皇后反要他相幫,內外讒言,使得東宮太子如坐鍼氈,十分難過。那宇文述卻又打聽得東宮有個倖臣,喚作姬威,與段達相厚。字文述便多將金寶託段達買囑姬威,要伺太子動靜。又密對段達道:“若見姬威,且許他日後晉王自立,富貴共之,千乞留心。”那段達受託而去,自此積毀成山。晉王又每日與張衡謀士,將玩好之物,百般約獻進後宮,孝順皇后,欲使母子離心,按下不表。

且說靠山王楊林,統兵五萬,直抵冀州。那羅藝字廉庵,父名允剛,乃北齊駕下勳爵,因功高望重,封在燕山,世襲燕公。因羅允剛中年早喪,那羅藝少年就襲了燕公之職,他爲人剛勇異常,一生耿介,淡薄清廉,能使一杆滾銀槍,沙漠馳名。夫人秦氏,乃親軍護衛秦旭之女,結髮二十載,並無所出。其時羅藝聞楊林兵破馬鳴關,秦旭父子盡忠死節,夫人聞得這個消息,一哭幾絕。後聞楊堅篡位,滅了周主。羅藝得了此報,心中大喜,正好復仇,遂起強兵十萬,戰將千員,俱系訓練精銳,即日起身,兵犯河北冀州等處,所到之外,勢如破竹。忽報隋主着楊林領兵五萬前來,羅藝一聞此報,添兵鎮守冀州,自領兵迎敵。

且說楊林先鋒,乃是四太保張開、七太保紀曾。二人正行,忽報羅藝兵馬擋住去路。張開聞報,分付紮下營寨,次日開兵。來日,那張開、紀曾全身披掛,立於旗門之下。只見對陣上二根素羅旗迎風飄蕩,閃出一位英雄,坐在馬上,面如滿月,海下一部美髯,怎生打扮?但見:

頭戴金盔,鑲珠嵌寶;身穿銀甲,雪片飛飄。勒甲絛上排八寶,白羅袍暗繡神鏊。爛銀槍神愁鬼泣,銀花鐗打將英雄。五明馬如龍似虎,統貔貅燕郡名標。

張開一見,知是羅藝,拋手中文八蛇矛,當心便刺,羅藝挺槍劈面來迎。不數合,張開看來招架不住,怎當羅爺這杆槍神出鬼沒,只望左腋下,不離心窠腹上,一槍緊一槍。戰到情濃,羅藝逼開蛇矛,扯起銀花鐗,道聲:“我的兒,照爺爺的傢伙罷。”張開叫聲不好,耍的一鐗,打中後心,吐血伏鞍而走。紀曾大怒,仗着開山斧,厲聲高叫:“呔!羅藝休得無禮,太保爺爺抓你驢頭下來。”舉斧蓋頂劈來。羅藝回馬便走,紀曾隨後趕,羅藝看得親切,將坐騎一磕,那馬忽失前蹄,紀曾取斧照頂砍下,羅藝舉槍一晃,向紀曾咽喉耍的一槍,挑於馬下,這便是羅家回馬殺手獨門槍。羅藝揮兵過來衝殺,有數裏之遙。楊林大兵早到,聞得鐗打張開,槍挑紀曾,羅藝好不驍勇,領兵衝殺過來了。楊林大怒,催兵前進,到了九龍山紮下營寨。次日擺齊隊伍,親出營前。那邊羅藝用強弓硬弩射住陣腳,見對陣白旗招展,閃出一位英雄,怎生結束:

頭帶爛銀冠,上插沖天金翅;身披素錦袍,時新巧繡飛龍。外着魚麟鑌鐵甲,緊繫藍田碧玉帶。手執虎頭槍,暗插囚龍棒。坐下抓蹄白虎馬,上按天宮計都星。大隋首將,橫行天下,靠山王位,四海馳名。

羅藝見楊林白麪黃眉,髭鬚三綹,勒馬橫槍立於旗門之下。遂叫道:“楊林,俺聞你名稱大將,曾保隋帝南征北討,以成天下,尚且貪心不足,滅北齊。恨不踏平營寨,滅你邦家,吾之願也。”楊林道:“羅將軍,汝之所論,理固當然,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古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今天時在隋,故一戰而定北,再戰而平陳,四海鹹平,邊疆敬服。將軍雖有舊仇宿怨。亦只好待時而動。陳、齊一滅,天下歸隋,料不能再興齊室。看將軍擁甲兵十萬,虎視一方,何不歸我大隋?老夫到長安,自當保奏將軍,永鎮燕山,自有蟒袍掛體,玉帶垂腰,不知將軍意下若何?”羅藝聞言,心中想了一想,叫道:“楊林且休饒舌,惑俺三軍。自古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俺何懼之有?你今巧言抵飾,要俺順隋。也罷,必須依俺三件,俺就降隋;如若不依,俺誓死不降。”楊林道:“將軍,哪三件?乞道其詳。”正是:

《說唐演義全傳》第二回:謀東宮晉王納賄 定燕山羅藝興兵 第2張

永鎮燕山寰宇宙,虎踞北地顯威風。

當下羅藝據鞍說道:“第一件,我雖降隋,但俺部下有十萬精兵,須聽俺自調度,永鎮蒸山。這可使得麼?”楊林道:“這件且便依你。”“第二件,俺羅藝名雖降隋,卻不上朝見駕,聽調不聽宣。這可使得麼?”楊林道:“且依你。”“第三件,凡有誅戮,不行文書,生殺自專。這使得麼?”楊林笑道:“將軍,此三件乃易事,都在老夫身上。”遂分付三軍退下十里之路。羅藝見楊林退兵,自把鞭梢一展,大小三軍也退十里。羅藝邀了楊林至燕山府去,楊林道:“將軍如不放心,老夫同將軍到府,動表奏聞聖上,候旨下卻再長行。”

羅藝大喜,同楊林並轡而行,不一日,已至燕山府,大開四門,迎接楊林入城,竟至帥府。羅藝大排筵宴,犒賞三軍。楊林忙修表章,差官星夜至長安上表章。這邊羅藝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每日請楊林觀兵,以候聖旨。非止一日,忽報隋主差夏國公齎表,已離城二十里了。羅藝聞報,分付三軍擺齊隊伍,出城迎接。不一時,夏國公竇德建入城,羅藝忙排香案。竇建德開讀詔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據靠山王所奏,燕公羅藝,廉明剛勇,腸隱忠良,實乃干城之將,堪爲冀北屏藩。茲爾羅藝,加封爲靖邊侯,統本部強兵百萬,虎據冀北,使沙漠喪膽,屈突寒心。聽調不聽宣,生殺自專。永爲鎮主,世襲斯職,無負朕意。欽哉!謝恩。大隋開皇二年月日敕

羅藝接過聖旨,命香案供着,即殺牛宰馬,大排筵宴,厚待天使。送楊林赤金五千兩,白銀五萬兩,綵緞千端,明珠一匣。又送竇建德黃白銀各一千兩,綵緞百端。以下三軍,俱各重賜。次日,羅藝擺酒長亭,與楊林餞別,親送十里而別。正是:

丈夫蹤跡類如此,應作風雲變豹斑。

卻說楊林收服羅藝,就同竇建德出巡冀州、大同,凡有強人賊盜生髮之處,即便提兵徵滅。忽報登州海寇作亂,上岸搶虜子女金帛,殺人放火,十分急迫。楊林聞報,對竇建德道:“汝且先回復旨,老夫親往登州,便宜行事。”於是帶領大小兒郎,竟往登州而來。正是:

凜凜威風鎮六州,南征北討顯奇謀。

觀兵海寇撫夷亂,從此經綸輔帝猷。

楊林兵到登州,那邊海寇聞知楊林兵到,不敢交戰,各各胡哨而散。楊林兵到,卻撲個空,但見人煙稀少,半爲瓦礫之場;屋宇零星,難作皇華之地。那楊林十分嘆息,就屯兵城內,令軍士幫民修造屋宇,動表奏聞。自卻鎮守登州,親行臨督,整治府庫,作築城垣,不一年,把登州修得十分齊整堅固,按下不表。

單講晉王日日圖謀東宮之事,凡朝中宰執僚屬皆有厚贈;就是宮中姬侍宦官,皆有賞賜。在朝各官,只有李淵不受禮物,道:“臣雖舊屬,但人臣不敢私交。”這晉王見李淵不受禮物,心中好生不喜,道:“我的內外已成,不怕你怎的,若我如願,必須殺此老賊,方消我恨。”

不想一廢一興,自有定數。那楊素得了晉王厚禮,素知文帝懼內,最聽婦人之言,每每乘內之時,在皇后面前稱揚晉王賢孝,挑撥獨孤皇后。婦人心地偏窄,見識淺露,常在文帝面前冷言冷語。外面又加楊素贊他,贊成廢立之事,弄得他父子們百般猜忌。況文帝素性多疑,常常遣精勇衛尉打聽太子消息,宮門不時差禁軍把守。到開皇三年十月,有東宮倖臣姬威,出首太子道:“東宮叫師姥卜吉兇,道聖上忌在十八年,此期速矣。又於廄中養馬千匹。”只這兩件,把個太子生扭做悖逆的罪了,一件扭兩罪,盈山積海。大凡失於遺愛的,內有母親救解,外有大臣諫諍,沒有這兩件,就不好挽回。苦於楊林遠鎮山東登州,益發無人解救了。文帝得這個首章,大怒,親御武殿,身着戎服,排立勇士,敕召太子。太子跪在殿下。宣讀詔書,廢東宮太子爲庶人,立晉王爲東宮。宇文述爲護衛。東宮舊臣唐令臣、鄒文勝等,皆被楊素誑奏斬首。市朝側目,無敢言者。大夫袁旻奏道:“父子乃天性至親,今主公反聽讒言,有傷天性。今依臣奏,將楊素、姬威以誣罪太子之事反坐,伏乞主公將楊素等俱皆斬首,則朝野肅清,臣等幸甚。”又有文林郎楊孝政進章諫諍,略曰:

臣文林郎楊孝政,誠惶誠恐,稽首頓首。切念東宮賢孝素著,有何師巫之事?況深居內宮,所養之馬何在?有何實據?乞聖上將出首之奸徒楊素等,同着法司審明果否,廢立不遲。不可誤聽讒言,有傷天性。此奏。

當下楊素言道:“只宜訓誨,不當廢黜。”文帝不準所奏,將袁、楊二臣並皆拿下,再無敢言者。只有不怕事的李淵上疏道:“太子失德,既經廢黜,但不可廢天下之重任。況幾件事情俱無實據,又無對證,還宜憫恤。”文帝雖不全聽,卻給五品俸祿,終養太子於內苑。太子不甘,常常爬在樹上伸冤叫喊,皆被楊素矇蔽,言是瘋顛之疾,文帝置之不理。還有太子的親弟名秀王,因見晉王與楊素誣陷太子,心中常常不平,要也他申冤理白。不期又被張衡用計,埋兩個木人在華山之上,身藏楊堅、楊諒名諱,反縛釘心,誣奏是秀王故魘聖主,也將來廢了。以此非禮,滿朝俱各不服。

適有貝州刺史裴肅上本道:“二庶人得罪內廷,寧無革心?伏願君父天心之容,封小國觀其所爲。若能遷善,永作藩籬,亦聖上之宏恩也。”這裴肅乃李淵親故,晉王見本,大怒大惱,即召宇文述、張衡計議道:“這明明是李淵那廝爲斬麗華之故,恐我懷恨,怕我爲君,故行阻撓。必須殺此老賊,你我方得安穩。”張衡道:“這卻不難,主上素性猜疑,常夢洪水淹沒都城,心中不悅。前日郕公李渾之子,名喚洪兒,聖上疑他名應圖讖,叫他自盡,全家自行殺害。只要散佈流言,說淵洪從水,卻是一體,未有不動疑者。”只如此謠言,恐難免殺身之禍。正是:

奸謀陰自蜮,暗裏欲飛災。

世亂忠良厄,無端履禍芽。

自此張衡暗布流言道:“李子結實而得天下,楊主虛花而沒根基。”又道:“日月照龍舟,淮黃水逆流。掃盡楊花落,天子季無頭。”

初時鄉村亂說,後來街市喧喧;始是小兒胡言,漸至大人傳播。巡城官禁約不住,漸漸傳入禁中。晉王故意秦道:“里巷妖言,大是不祥,乞行禁止。”文帝聽了,甚是不悅。連李淵也擔着一身干係,坐立不安。但文帝只疑在李渾身上,又值中郎將斐仁基上表道:“李渾之子名喚洪兒,暗合圖讖,陰謀不軌。”正是:

妖言暗播害忠良,李渾無辜卻受殃。

這本一上,不知文帝怎生批發,且聽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