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襲人”這個名字有什麼出處呢?賈政爲何要罵賈寶玉

襲人”這個名字有什麼出處呢?賈政爲何要罵賈寶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襲人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襲人侍候賈母時,叫做珍珠;後來侍候賈寶玉,名字才被改爲“襲人”。

賈政聽到這個名字,問,“是誰這樣刁鑽,起這樣的名字?”

“寶玉見瞞不過,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讀詩,曾記古人有一句詩云:花氣襲人知晝暖。因這個丫頭姓花,便隨口起了這個。’……賈政道:‘究竟也無礙,又何用改。只是可見寶玉不務正,專在這些濃詞豔賦上作功夫。’說畢,斷喝一聲:‘作孽的畜生,還不出去!’”

賈寶玉改了一個丫鬟的名字,如何就見得“不務正”,氣得賈政罵他“作孽的畜生”呢?

(一)賈寶玉耍花招

“襲人”這個名字,有什麼出處呢?賈寶玉自己解釋說,“曾記古人有一句詩云:‘花氣襲人知晝暖’”。

其實不準確。應該是“花氣襲人知驟暖”,出自陸游《村居書喜》,全詩爲:

襲人”這個名字有什麼出處呢?賈政爲何要罵賈寶玉

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

坊場酒賤貧猶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賦足,經年無吏叩柴荊。

這首詩描寫鄉村生活,充滿田園意趣,滿是怡然自足之樂。“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一聯寫景,說花香撲鼻,知道是天氣忽然變暖了;雨過天晴,喜鵲喳喳,穿透樹林,整個畫面洋溢着大自然清新活潑的生命力。

不管是這一句,還是整首詩,都沒有絲毫香豔的地方,田園生活也是賈政所欣賞的境界,他爲什麼說是“濃詞豔賦”呢?——因爲賈寶玉此處耍了一個花招,襲人名字的真正出處並不是這首詩。

(二)賈政打個啞謎

自己的兒子是什麼肚腸,賈政門清。兒子的小花招豈能瞞過老子去。

“襲人”真正的出處是什麼呢?——盧照鄰《長安古意》。篇幅太長,共六十八句,這裏不引。

詩中先寫長安宮室之壯美、權貴生活之奢靡,其間着力描寫豪門所蓄之歌舞伎。那美貌的舞女,引起少年郎狂熱的情感:“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而舞女也心有靈犀:“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可謂一唱一和,郎情妾意。

接着以娼家爲中心,寫各色人物的夜生活。挾彈飛鷹的浪蕩公子、暗算公吏的不法少年、仗劍行遊的江湖俠客……白天各在一方,夜晚則殊途同歸,“共宿娼家桃李蹊”,美酒、歌舞,“羅襦寶帶爲君解,燕歌趙舞爲君開”,無非縱情聲色,徹夜狂歡。

襲人”這個名字有什麼出處呢?賈政爲何要罵賈寶玉 第2張

然後寫另一種慾望——權力。文臣武將之間互相排斥,傾軋;得意者驕橫一時,自謂富貴千載,卻不知滄海桑田,須臾變化。前文的奢華熱鬧一掃而空,悲涼之氣瀰漫開來。

詩末用窮愁著述的揚雄自比,與長安豪奢人物形成對照:“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牀書。”他們狂歡他們的,而我寧願獨守書齋,有這一牀書就夠了。以清操反殺狂歡,以刻苦反殺奢靡,兩句話掀翻前面六十四句。最後又以滿山桂花飛揚,來烘托山居之寂寥,“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詩人的精神氣度就全出來了:不遇於時的憤慨、潔身自好的志趣、甘守寂寞的情操。詩人選擇了與大多數人不同的生活。

“襲人”二字,就在這首詩的最後兩句裏。這兩句並沒有什麼,但全詩前面大部分篇幅,極力描寫長安奢靡放縱的生活場景,詞句富麗華贍、濃豔香美,難怪賈政反感,斥之爲“濃詞豔賦”。

但是賈政並沒有說破,只是罵一句,趕出去算了。他爲什麼不拆穿賈寶玉的謊言呢?因爲沒法說啊,說了豈不是承認自己也同樣“專在這些濃詞豔賦上作功夫”嗎,好尷尬啊。

賈政是不是這樣呢?還真是——青春年少的時候曾經是。書中說,賈政“起初天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所謂“詩酒放誕”,正是才子的路數,無非嘲風弄月,風流自賞,所好大抵不離“濃詞豔賦”。兒子此時喜歡的那些,都是他玩剩下來的,他能不熟悉嗎,他好意思說破嗎。

賈政不能不打自招,所以識破歸識破,卻並不說破,只和兒子打了這麼個啞謎。這個啞謎王夫人聽不懂,但賈寶玉聽得懂,所以一個字也不敢分辯,乖乖退出去。

(三)父子間的啞謎裏隱藏着世上一出無奈的大戲

賈政也曾“詩酒放誕”——誰都是那麼過來的,賈母就罵過他,還記得你老子怎麼打你的?其實,昨日之賈政,就是今日之賈寶玉;而成人之後,賈政日益變得端正嚴肅,就完全否定了自己的過往,反對兒子去搞“詩酒放誕”,希望他用心舉業,有所成就。

襲人”這個名字有什麼出處呢?賈政爲何要罵賈寶玉 第3張

不僅“濃詞豔賦”,所有會使兒子分心的“雜書”,賈政都希望一概屏蔽,曾叫小廝給族塾的先生帶話:“去請學裏太爺的安。就說我說了,什麼《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在賈政看來,只要學好考試課程就行了,不考的統統不要理。這個態度,這個調調,和今天的很多家長何其相似乃爾!

賈政也從那個年齡過來,也經歷過體驗過,爲什麼不能理解兒子呢?自己也喜歡過的東西,憑什麼不準兒子喜歡呢?因爲他成年了,捱過生活的打了,現實、責任、環境已經教會他怎麼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他知道了什麼路走得通,什麼路走不通,自然不願意看到兒子重複自己走過的彎路,而希望他比自己有出息,不要浪費青春年華,能夠早點懂事,發憤成才。

看上去刻板、嚴厲到不通情理,其實還不是因爲愛嗎。天下做老子的,誰又不是這樣呢?

可是這一番苦心大抵是無效的。古人說,無怨仇不成父子。老子所求,與兒子所想,永遠方鑿圓枘,不能相合,聲嘶力竭也沒有用,暴跳如雷也沒有用,傷心垂淚也沒有用。這是世上最無可奈何、最叫人哭笑不得的一出大戲,古往今來,概莫能外。可能還會一代一代,永遠上演下去。

當賈寶玉日後,如果有可能,面對自己青春期的孩子,不知他是否會發覺眼前的一幕一幕是何等眼熟,只不過,自己站到了這個相同情境的另外一頭。

襲人”這個名字有什麼出處呢?賈政爲何要罵賈寶玉 第4張

因爲不能理解就是不能理解,指望十幾歲的閱歷能理解幾十歲的心思,不是搞笑嘛。他還託庇於家庭溫柔羽翼之下,還沒捱過生活的打,怎麼能體會得到呢?先知先覺,那還都成了聖人。人生原有一截彎路必須要走,原有一段時光就是用來浪費的,這個省略不得。青春年少時,多多少少,總會有點“作”,或者吃穿用度,或者言行舉止,或者人際交往,總有某些方面會存在令老子娘煩惱甚至抓狂的東西。

但是這個“作”是人生必不可缺的,缺失了,心靈成長不健全。變態心理學的很多案例表明:成年後的某些嚴重心理疾病,往往有一個共同背景,就是在青春期階段因爲家教過於嚴格或者環境過於嚴酷,以致過於“懂事”,毫無叛逆。你看,該“作”的時候沒有“作”,這個缺失日後一旦反噬,可能是毀滅性的。

我的想法是,對於青春期孩子,做父母的,切不可強求,要容忍,最好學會欣賞孩子的“作”——最起碼說明孩子沒什麼毛病,很正常嘛。不要太過明察秋毫,有時候就要裝聾作啞,你看賈政都知道裝一裝,糊弄過去,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