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常山趙子龍爲什麼願意爲了救劉備的兒子甘願丟性命呢

常山趙子龍爲什麼願意爲了救劉備的兒子甘願丟性命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初屬公孫瓚,後歸劉備。這位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千百年來,關於他的美德,他的佳話,在我國人民中廣爲流傳,可謂有口皆碑。

常山趙子龍爲什麼願意爲了救劉備的兒子甘願丟性命呢

劉備曾封趙雲爲“五虎大將”之一,所以,在人們心目中對趙雲最深的印象是他智勇雙全。《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寫趙雲“單騎救主”故事,說:當曹操大軍壓境之時,劉備帶領10餘萬軍民,從新野前往江陵,命張飛斷後,趙雲保護家小。行至當陽,被曹軍追上,勢不可當,軍民大亂,情況十分危急。劉備拋妻別子,倉惶南奔。趙雲在混亂中也與劉備家小失散,身邊僅三四十騎相隨,便在亂軍中四處尋找,先後找到了簡雍、甘夫人,刺死曹仁部將淳于導,救出糜竺。趙雲將甘夫人等送至長阪坡,又折回尋找糜夫人和阿斗(劉禪)。

常山趙子龍爲什麼願意爲了救劉備的兒子甘願丟性命呢 第2張

路遇曹將夏侯恩,趙雲一槍將其刺死,奪得曹操的那把“青缸”寶劍。此時,趙雲已是單槍匹馬,但毫無退卻之意,只顧往來尋找小主人,最後終於在一土牆下的枯井旁找到了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此時身帶重傷,爲免拖累趙雲救主,拒絕趙雲多次請其突圍,投井而死。趙雲見糜夫人已死,恐曹軍盜屍,遂推倒土牆蓋住枯井。隨後,放下護心鏡,將阿斗放在懷中,重新上馬,在亂軍中奪路突圍。其間,刺死曹洪部將晏明,衝開一條血路;又遇曹將張郃,趙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慌忙之中連人帶馬跌入一土坑之中。張郃正要用槍刺殺,忽然一通紅光滾起,趙雲坐騎平空一躍,跳出坑外,張郃見狀,大驚而退。曹操在景山上看見趙雲威不可當,下令:“不許放冷箭,只要提活的。”趙雲趁勢槍刺砍殺,拼命突圍,衝出重圍時,已是血滿戰袍。見到劉備後,趙雲下馬伏地而泣,說自己未盡職責,遂將胸前酣睡的小主人還給了劉備。

常山趙子龍爲什麼願意爲了救劉備的兒子甘願丟性命呢 第3張

趙雲在當陽長阪救阿斗事,於史有據,但又不能說盡然有據,因爲此事在《三國志》中記載十分簡略。據趙雲本傳記載:劉備因曹軍壓境,“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直接寫趙雲救主有關的只有14個字,而且用以描寫行爲、動作和結果的,只有“抱”、“保護”、“皆得免難”七個字。寥寥數字,平淡無奇。

常山趙子龍爲什麼願意爲了救劉備的兒子甘願丟性命呢 第4張

元代的《三國志平話》對此事的描寫也很簡單,不過一二百字,而且故事主要不是爲突出趙雲形象。羅貫中在創作這段故事時,在星星點點史實基礎上,作了大幅度的虛構和誇張,編織出了一串串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大大突出了趙雲智勇雙全的形象。其智如主母自盡,他推倒土牆掩埋屍體,以免遭敵軍凌辱;又如將阿斗抱藏懷中,既便於應戰,又能護衛幼主。其勇如從四更殺到天明,又如在精疲力竭中還從敵人手中奪來寶劍,甚至跌入坑中還能勒馬躍起,斬將、砍旗、奪槊,單人獨馬,先後殺死曹營名將50餘人。故事顯得豐滿,可讀性很強。

儘管趙雲抱着劉禪,保護着甘夫人,只能匆匆撤退,根本不可能在敵軍中橫衝直撞的。但是,幾百年來,由於羅貫中筆墨酣暢的描寫,人們都相信,當年趙子龍確曾在長阪當陽與敵搏鬥,捨命救主。自明萬歷年間的丙子年(公元1576年)人們即在長阪坡上建有“長阪雄風”大石碑,後來又增建有“長阪坡公園”、“子龍閣”、“糜後祠”等,以顯彰“常山趙子龍”的威名和英雄業績。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