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成語典故 > 成語“心懷叵測”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心懷叵測”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懷叵測成語意思】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釋義:

心懷: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心存險惡,不可推測。也作“居心叵測。”

【心懷叵測歷史故事】

成語“心懷叵測”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東漢末年,曹操準備率兵南征,於是他召集大臣們商議。謀士荀攸說:“周瑜剛死,可先打東吳,再打劉備。”曹操說:“如果大軍南下,涼州的馬騰來襲擊許都怎麼辦?”

成語“心懷叵測”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第2張

荀攸說:“依我的看法,可以封馬騰爲徵南將軍,派他去征討孫權,將他引進京來,然後消滅他。”曹操非常同意荀攸的主張,當即派人去涼州召馬騰進京。馬騰接到詔書以後,和幾個子侄商量去還是不去。

兒子馬超主張去。侄子馬岱不主張去。馬岱說:“曹操這個傢伙,陰險毒辣,心懷叵測,叔父如果去了,恐怕會遭到殺害。”馬騰沒有聽從馬岱的話,帶着五千涼州兵來到京都,後來果然被曹操所殺。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