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武松追查大郎死因:鄰居怕武松還是更怕西門慶?

武松追查大郎死因:鄰居怕武松還是更怕西門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云:“事到萬難須放膽,宜於兩可莫粗心”。

一句話,兩層意思,既可合併理解,也能單獨解釋。前者是說,人越是到了非常危險的時候,就越要放開膽量。這個時候,膽小怕事不僅無濟於事,而且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尤其是生死存亡之際,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放手一搏。如果幸運的話,可能還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機。

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只能是死路一條。就像景陽岡上武松打虎,其實武松何嘗真的想要去打虎,只不過到了那個緊急關頭,要不拼命反抗,定會被老虎吃掉。好歹都是個死,還不如放開手腳搏他一把。當然,要換了別人,即便是拼掉老命,也未必不被老虎吃掉。問題在於,主動的死亡與被動的滅亡,總是有着本質的區別的。打虎死了是烈士,被虎吃掉是飯菜!

武松追查大郎死因:鄰居怕武松還是更怕西門慶?
 

網絡配圖

“宜於兩可莫粗心”說得則是,處在兩種可能的情況下,就絕不能貿然行事。而應在兩者之間權衡利弊,慎重把握,以便做出更有利於自己的決斷,防止因爲一時的麻痹大意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這一點,《水滸傳》中的何九叔顯然做得不錯,既伸張了正義,也保全了自己,沒有因爲身處兩強之間有性命之憂。

何九叔,《水滸傳》中的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要不是武大郎被殺牽涉了進來,相信不會有多少人能記得住這個名字。當時,武大郎因爲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被潘金蓮和王婆用毒藥害了性命。就在身爲仵作的何九叔前去爲武大郎驗屍的途中,早已等候在路上的西門慶將其叫到了一邊,先是塞了一些銀子,然後囑咐何九叔在驗屍的時候能替其掩蓋罪行。

要按照何九叔的職業道德和個人操守,此事斷然是不肯應允的。但何九叔今天面對的不是別人,而是橫行陽谷縣裏且黑白兩道通吃的人物。高壓之下,何九叔顯然有些吃不住勁了。平日裏,正眼都不瞧自己一眼的西門大官人突然找上門來,聰明的何法醫當然知道里面的蹊蹺。

武松追查大郎死因:鄰居怕武松還是更怕西門慶? 第2張

網絡配圖

但此時不答應,必被西門慶所害,答應了又昧了自己的良心,一輩子也不得安寧。況且,何九叔怎麼會不知道,被害人的那個在縣衙幹刑警隊長的兄弟武松回來後,又豈肯善罷甘休,饒得了自己?處在這樣的兩難境地,何九叔沒有自亂方寸,失去理智,先是收了西門慶的銀子,然後按照西門慶的要求出了個假證據,並將武大火化了事。當然更爲關鍵的是,爲了給後來的武都頭一個交代,還是趁着天黑,撿了武大郎的一塊骨頭藏了起來,銀子更是絲毫未動。

後路留出來了,何法醫就只等着武都頭前來興師問罪了。

從這起事件看,何九叔不僅處在了一個“事到萬難”的緊要關頭,同時也處在了一個“宜於兩可”的危險境地。但何九叔分明知道,放膽,是絕無可能的,既打不過西門慶,也鬥不過武都頭,剩下的就只能在“宜於兩可”之中做出選擇了。

毫無疑問,在這個看似棘手的問題上,何九叔何法醫是清醒的,也是理智的。不動聲色中,一面瞞過了西門慶,一面爲將來武都頭的發難預作了安排。果不其然,當武都頭辦完公差回來,一看哥哥不在了,頓時就起了疑心。

武松追查大郎死因:鄰居怕武松還是更怕西門慶? 第3張

網絡配圖

幾經打探,也就找到了何九叔的門上,先是將刀一橫,就要動粗。此時的何九叔卻是不慌不忙,說了聲“這個不勞武都頭操心”,就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隨後把證據也交給了武都頭。這樣一場危機,就這樣在何九叔的權變之中化解了。

試想,如果何九叔不這樣做,而是盲目地偏向於一邊,那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水滸傳》,看似打打殺殺,其實到處充滿智慧!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