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吳三桂一生官位顯赫難道謀反實爲康熙帝所逼?

吳三桂一生官位顯赫難道謀反實爲康熙帝所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一生官位顯赫,叱吒風雲,可仍然是一個不幸的人。不要說因爲背叛明朝被人一直目爲“漢奸”,就是在清朝,因爲最後的反水,在滿人看來,無疑也是最大的叛逆。可站在吳三桂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是一個大冤枉。

吳三桂一生官位顯赫難道謀反實爲康熙帝所逼?

網絡配圖

至於吳三桂,實力聲望功業權勢,尚可喜不能比,耿精忠更不能比,則要從長計議,暫不動他爲宜。雲南苗蠻雜處,形勢複雜,吳三桂長居此地,情況熟,底子厚,繼續治理也不是壞事。另外,用八旗換防,路途遙遠,複雜艱險得很。況且所有對吳三桂忠誠度的懷疑均系猜測,並無真憑實據,貿然強行撤藩,恐不能令人心服。

講得很有道理!可以說,絕大多數朝臣對馬上撤吳,都是投了反對票的,包括大學士索額圖、圖海等重臣顯臣,只有刑部尚書莫洛、兵部尚書明珠等少數人主撤,但那時的大事件並非議會制多數表決通過即可,反對者多也沒用。

康熙力排衆議,大手一揮,撤藩之奏一律恩准,三藩同撤,馬上行動!衆臣愕然,這可是他們認爲的下下策啊!吳三桂們更是愕然,絕沒想到,當初的如意算盤,結果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皇上怎麼能這樣?聖明何在?

誰讓你們認識不到狡兔死的道理呢?這麼多年了,還執迷不悟。就說你老吳,歷來同類者,要麼再佔個自家獨立山頭,要麼交出一切安當釣魚公,有幾個兩頭擺、走中間路線能成功的?明代沐家?畢竟是少數,何況條件還不一樣,人家和皇上啥關係!

還想打小算盤?一般的皇上也就算了,可現在你們面對的可是那千年一帝,能不與衆不同嗎?

吳三桂一生官位顯赫難道謀反實爲康熙帝所逼? 第2張

網絡配圖

什麼輕率冒進、意氣用事、褊狹固執、獨斷專行,一樣不少,都端出來讓你們瞧瞧,不要以爲咱康大帝只想做個高大全平面的人,他也渴望多層面、多棱角、有立體感的,這樣更有魅力嘛。

只是這次,康大帝另一面表現得不是時候。軍國大事豈能兒戲?他想得太單純、太幼稚了,純稚得讓人不可理解,簡直匪夷所思。

他對實際情況根本就沒有認真考慮過,更未靜下心來設身處地感受一下三藩們的真實想法,迫切、冒進、固執、專斷,完全佔據了他的大腦,竟天真地以爲,只要他的聖旨一到,他們馬上會卷着鋪蓋回老家,困擾朝廷十幾年的問題立刻就解決了。

也許有人會詰責,這分明是對康大帝的誣衊之詞,聖明之君豈會如此?史書上明確記載,康大帝曾經說過:“三桂等蓄謀已久,不早除之,將養癰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清史稿》卷二六九一《索額圖傳》)。

怎麼講呢,這清史類的東西,一旦針對帝王,向來都是極盡文過飾非、顛倒黑白之能事,聖祖尤甚。就說上面這一段,明眼人一觀便知,睜着眼睛說瞎話呢,胡扯八道。

吳三桂一生官位顯赫難道謀反實爲康熙帝所逼? 第3張

網絡配圖

人家尚可喜,明明率先提出撤藩在前,大亂中至死未叛在後,對大清那個忠誠,日月可鑑也,怎能說蓄謀已久?再說吳三桂,前面分析了,哪有的事,就是狂貶他的清史書上,其實也找不到任何真憑實據的。

咱們還是繼續往下看,一切更加豁然也。

耿精忠暫且不提,且說吳三桂,接到皇上恩准撤藩的聖旨,簡直當頭捱了一棒,可想而知那是啥滋味。熱血疆場上的出生入死、雲貴高原上的苦心經營、榮華在手的富貴人生、權勢在握的叱吒風雲、昔日君主的皇恩浩蕩、今日聖上的恩斷義絕,等等,猶如過電一樣,在他腦海中閃現,內心翻江倒海、痛苦不解、委屈憤怒、猶豫彷徨。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