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北宋被金國滅亡背後的驚天祕密是什麼?

北宋被金國滅亡背後的驚天祕密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冷兵器時期,這道萬里長城,成爲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一條分界線。如果沒有這道長城的保護,面對遊牧民族入侵的時候,中原王朝就要付出更加巨大的代價,甚至是亡國之痛。

翻開地圖就知道,中原王朝賴以生存的兩河流域全是平原,適合耕種,但不適合作戰,可以說根本無險可守。唯有北面的太行山、軍都山、燕山這些山脈,才能作爲抵擋遊牧民族的屏障。而偉大的萬里長城,就是沿着這些山脈修建而成的。

長城以外的地方,全是遊牧民族的居住地,比如匈奴、契丹、女真、遼、金、元,還有清。一旦那些塞外的遊牧民族突破了長城,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整個華北平原將無險可守,遊牧民族的部隊將縱橫天下,所向披靡。

可能會問,可以防禦呀?

北宋被金國滅亡背後的驚天祕密是什麼?

網絡配圖

怎麼防禦?如何防禦?遊牧民族的主要部隊是騎兵,而中原正統王朝的主要部隊是步兵。假設一下,如果沒有長城的保護,這將意味着在千里平原上,中原王朝將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新的長城,直接用步兵去抵禦對手騎兵的攻擊。要知道,這不是什麼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而是嫌自己活得太長了!

除了長城以外,華北平原無險可守。不要去指望那條黃河,那條河天天發水災不說,冬天還會結冰。寒冬臘月的時候,那些遊牧民族騎着馬,滑着冰就過來了。

北宋就是因爲沒有長城的保護,纔會被敵人那麼欺負,最終亡了國。所以一旦長城被攻陷,中國只能以長江爲起點,重新構築第二條防線。這也就構成了南北兩個中國的格局。不管是三國爭霸,還是南北兩朝和北宋、南宋,皆如此。

因此,長城關係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存活,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爲中原民族的發展和延續,做出了自己巨大的貢獻。

可是,推翻了後唐,後晉高祖石敬瑭就這樣把長城拱手相讓了!

六年後,即942年,石敬瑭駕鶴西去。他的侄子石重貴繼承皇位,史稱“後晉少帝”,也稱“後晉末帝”。

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妥善處理跟盟國契丹的關係,石重貴在登基稱帝后,先後頒佈了三道聖旨:

第一,在稱呼問題上,石重貴只稱“臣”,不稱“孫”。這個人比他爸爸有骨氣,他不承認契丹這個“親爺爺”。

第二,在利益問題上,石重貴要求修改當年的協議,重新恢復公平、平等的原則。後來,在無法求同存異下,石重貴索性單方面斷絕了與契丹的貿易,並把契丹的商人全部抓了起來。

第三,在尊嚴問題上,爲了給自己的祖先雪恥,並重溫當年中原王朝橫掃天下的雄風,石重貴毅然決然地下旨:討伐契丹,生擒德光者,擢升節度使!

這一下子,這位被“懸賞”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終於被激怒了……

北宋被金國滅亡背後的驚天祕密是什麼? 第2張

網絡配圖

947年,在經過了三次南下親征後,契丹攻陷了開封城,他們俘虜了石重貴,後晉也隨之滅亡。

這一年,趙匡胤20歲。

後面的故事,則跟前面接上了,契丹滅亡了後晉,耶律德光準備順勢統一中原,無奈水土不服,再加上中原人們的強烈反抗,最終,耶律德光只能退回草原,並死在了路上。

契丹退兵後,開運四年(947年)六月三日,幽州招討使劉知遠進駐開封。他登基稱帝,改國號爲“大漢”,史稱“後漢”。而在這一年中,趙匡胤離開了家門,開始了艱苦的流浪之旅。

在這王朝交替的過程中,中國還先後出現了十個割據一方、自立爲王、不聽中央管理的國家,我們稱之爲“十國”,或者稱之爲“十一國”。

這些國家分別是: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荊南)、閩、北漢。在這十國中,有史學家們認爲,“北漢”是正統王朝“後漢”的延伸,就跟北宋、南宋的關係一樣,因此不能稱之爲“國”。如果把它刪除了,就是“五代九國”。

北宋被金國滅亡背後的驚天祕密是什麼? 第3張

網絡配圖

後來,不算北漢,加上中國北面的一個“桀燕帝國”和中國西部的“西岐帝國”,這就是現在沸沸揚揚的最新解釋——五代十一國。

當然了,不管這些國家是九個,還是十個,甚至是十一個,我就不在這裏一一介紹了,反正在後面的歷史中,這些國家都會一一浮現出來。

至此,五代十國的歷史,暫時告一段落。那麼接下來,就是要在這個錯綜複雜的迷局裏,找到那唯一制勝的鑰匙,去解決這些難題,並完成那最終的目標了——統一天下!

爲了找到這把制勝的鑰匙,顯德二年(955年)四月,周世宗柴榮舉行了一場大規模的考試,其中的一道題目,就叫作“平邊策”。文裁縫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