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孫悟空求學告訴我們:一動不動的未必是好學生

孫悟空求學告訴我們:一動不動的未必是好學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來看看這隻猴子的來歷。

盤古開天地後,東勝神洲有一傲來國,傲來國有一海,海中有一名山叫花果山,山頂有一仙石,長期以來,受天地之真氣,吸日月之精華。就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花果山頂的石頭裏忽然就蹦出一猴來。這猴呢,不足四尺(按現在說呢,就是不到一米三),尖嘴少腮,野性十足,頑劣異常。

一天,天氣炎熱,衆猴避暑,去山澗洗澡,發現一瀑布,衆猴說,誰進得去,出得來,就拜誰爲王。石猴有膽有識,果敢聰慧,第一個進去出來,發現了水簾洞,然後帶衆猴進洞……從此,他在水簾洞爲王……

孫悟空,不是一隻貪圖享樂的石猴,而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猴子,爲了實現理想,他可以忍受千般困苦,萬般折磨。

孫悟空求學告訴我們:一動不動的未必是好學生

網絡配圖

花果山水簾洞的日子,過得好不快活。白日裏,吃山果,飲泉水,山水間嬉戲玩耍;晚上,洞府內歇息,無狼蟲虎豹之威脅。衆猴對自己的大王,可以說是衆星捧月,愛戴有加。然而,不久衆猴發現,他們的大王開始神思憂慮,唉聲嘆氣。問之,原來大王是爲生命死亡而憂慮。通背猿猴告訴石猴,佛、仙、神三者,可以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石猴聽之,馬上準備尋佛訪道,求不老之身術。

砍竹做篙,松枝做筏,這石猴獨自登筏,飄飄蕩蕩,一直向大海深處。過了海,又上山,不懼狼蟲,不畏虎豹,寒來暑往,過海上山幾次,不知路途多遠,時間卻已有八九載,到了南贍部洲地界,遊長城,走小縣,見了人,學人話,學人禮……一心想遇高人,求佛仙神聖之道,不料全見世人皆是匆匆忙忙爲名利,不免失望,繼續登筏前行,飄蕩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已是十載。

沒一人陪伴,沒有盤纏,猴子十年飄蕩,風雨無阻,只爲尋得名師,做他的學生,實現自己的理想。筆者也做過學生,哪裏有尋師之苦,飢寒之交迫?常想,現在的孩子,如果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會不會像猴子一樣,自願放棄安逸,走一條自我奮鬥的路?如果自己不足一米三,尖嘴無腮,無父無母無背景,一個標準的矮矬窮,是否會有這隻猴子的勇氣、自信去懷抱理想?如果讓自己一人孤苦無依,在外飄蕩十年而身無分文,是否堅持得下來?我佩服這隻猴子,是從一開始,不是從他有了七十二般變化,會駕筋斗雲,能長生不老纔開始佩服的。

十年時間沒有白費,菩提祖師接受了猴子做徒兒,取名孫悟空。

孫悟空做學生,與其他學生不同。上課是思維活躍,聽到妙處,是興奮不已,班裏動靜最大的。

孫悟空求學告訴我們:一動不動的未必是好學生 第2張
 

網絡配圖

且看他,每日裏學習言語禮貌,習字焚香,講道論經,有空,便提水掃地,修樹澆花……菩提祖師的教育是很全面的,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並非像現在有些學校,教育出一些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再看他,菩提祖師講課時他的表現,抓耳撓腮,眉開眼笑,興奮的手舞足蹈。菩提祖師問,班裏的孩子都乖乖地聽,悟空你爲何癲狂跳躍?悟空回答,自己聽到妙處,喜不自勝,故而跳躍。做老師的人,肯定有體會,上課,那些坐着乖乖的,一動不動的未必是好學生。相反的,那些上課雀躍,神情豐富變化的,一定是領悟了知識,學習效果最好的。所以說,從聽講來看,孫悟空是衆弟子中,悟性最好,學習效果最佳的。

孫悟空與其他弟子不同,其他弟子循規蹈矩,想法有限,孫悟空思想不受束縛,眼寬心大,非長生不老之道不學。

菩提祖師聽悟空這道不學,那道也不學,假裝生氣,用戒尺敲悟空頭三下,倒揹着手,走入裏面,將中門關了,撇下衆徒兒而去。其他弟子見老師不講課了,生氣而去,皆埋怨悟空,好高騖遠,不腳踏實地,悟空不惱,滿臉陪笑。聰慧的悟空,已經領悟了師傅的意思,內心狂喜不已。是夜,待其他弟子睡熟,悄悄進入菩提祖師的房間,聽他傳給自己長生不老的祕訣……

孫悟空求學告訴我們:一動不動的未必是好學生 第3張

網絡配圖

 接下來,爲了避雷、火、風三災,菩提祖師問悟空,是學三十六般變化,還是七十二般變化?悟空說學七十二般變化,自己要在多裏撈摸。弟子志向遠大,聰慧異常,又肯勤學苦練,作爲老師,肯定是願意傾其自己所有,傳授給弟子的,所以,在悟空勤學苦練,學會七十二般變化後,菩提祖師又給孫悟空教了個“筋斗雲”。一個筋斗雲,便是十萬八千里,當年悟空花費十年時間走的路程,現在一個時辰便能到達。悟空,從此果真是有了造化的,不再是那個矮矬窮的石猴!

各位看官,明白了嗎,菩提祖師爲何那麼多弟子,唯獨孫悟空本領最爲強大?所以,我們還是要有遠大理想的,萬一努力一下,像孫悟空一樣,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