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即位第一天就給臣子下跪 清史上絕找不出第二例

即位第一天就給臣子下跪 清史上絕找不出第二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一日,皇太極登基,稱天聰漢。在熱鬧的登基儀式中,皇太極率領各大貝勒向天盟誓,然而在宣誓完畢之後,皇太極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讓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居上,他率諸貝勒對此三人行三拜禮。

因爲皇太極深知,他之所以順利登上汗位,是和他們三人忠心擁戴分不開的,皇太極此舉也正是表明,他對三人誠懇的感謝。同時也給了他們三人以不同於其他人特殊的地位和禮遇,就連皇太極做朝,這三位貝勒也是和皇太極並列面南而坐,其狀好比四個皇帝同朝理政。

當然了,這只是天聰漢皇太極的權宜之計,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是絕不會允許這種局面長久的存在下去的。

剛登基的皇太極有着他自己的苦衷,此時的汗位只是個虛名,努爾哈赤的“八大貝勒共治國政”,讓這些貝勒們手握重權。

大貝勒代善握有兩紅旗兵馬,二貝勒阿敏握有鑲藍旗兵馬,三貝勒莽古爾泰握有正藍旗兵馬,連兩白旗兵馬實權,也分別掌握在在族叔、固山額真阿敦和額駙、固山額真達爾漢的手裏。皇太極此時名爲汗王,手中的權力也僅限於兩黃旗。

即位第一天就給臣子下跪 清史上絕找不出第二例

這種“十羊九放”的共治國政制度實際上是分庭抗禮,它是一根繩索,捆綁着皇太極開創未來的手腳,它也是一張幕布,遮掩着現時的混亂和日後的“骨肉相殘”,皇太極正在一步一步的策劃實施着如何解決這些兄弟們。

這三尊佛中大貝勒代善最不好惹,有擁立之功,根基也最穩。思來想去,阿敏是他叔叔舒爾哈齊的兒子,於是“外人”阿敏就被排在了重點位置。

天聰四年(1630年)三月,皇太極在入關搶劫了一番後班師回盛京,派遣阿敏率兵到永平四城換防。此時明朝在孫承宗的策劃下,集中重兵收復了關內失地,由於阿敏指揮失當,拒不發援,導致了灤州失守。爲了泄憤,阿敏殺了皇太極欽定的永平巡撫白養粹,並實施了慘無人道的屠城,然後乘夜棄城逃出關去。

阿敏的敗逃,打亂了皇太極的戰略計劃,更爲嚴重的是:阿敏在永平犯下的屠城暴行極大的損害了皇太極的權威。剛剛頒佈的優待俘虜的上諭被阿敏踐踏的體無完膚,這不但寒了投降漢人的心,也葬送了皇太極在關內佈下的棋子。

永平四城失守,引爆了皇太極和阿敏原本就脆弱的關係,皇太極大怒,定了阿敏十六大罪。衆貝勒“領會”了汗王的聖意,一致同意對阿敏做出死刑判決。但是皇太極並不想要阿敏的命,根本目的是剝奪他的權力,因此只給阿敏判了個無期,永久禁錮。崇德六年(1640年),阿敏在煎熬中悽慘死去。阿敏掌管的鑲藍旗被賜給了皇太極兄弟--聽話的濟爾哈朗。

第二個被拿下的是三貝勒莽古爾泰,他對皇太極的態度比阿敏好不到哪去,甚至更加極端。

天聰五年(1631年),大淩河之戰,兩人發生了衝突。皇太極正在一線視察戰況,莽古爾泰湊上來說話:“昨日一戰,我手下傷亡重大,能不能從正藍旗手下挑選出來的精兵調回來補充一下?”(之前皇太極把莽古爾泰的手下調走了一部分,也許是戰爭需要,也許是想削弱他的實力。)

這話皇太極聽着就不高興了,說道:“你手下每次差遣,都不太聽話,經常給我捅婁子。”莽古爾泰認爲皇太極是沒事找事,以爲是在誣陷他,兩個人你來我往就吵起來了。如果說他們是兩個無拘無束的少年,亦或是平起平坐的兄弟,這種爭吵也許沒什麼。

即位第一天就給臣子下跪 清史上絕找不出第二例 第2張

可是一個臣子對君主敢直面威脅,這種舉動意味着什麼?很顯然莽古爾泰根本還沒有適應他們之間的角色轉換。那麼不及時改變,就註定會被消滅。

事後,莽古爾泰經人開導,覺得自己做的可能有點過分,晚上,他特意向皇太極賠不是,可是皇太極拒不接見,表明了水火不容的堅決態度。但是這個時候,大淩河之戰正酣,勇將莽古爾泰還有利用價值,此事就暫時擱下了。

戰事剛結束,在皇太極的授意下,代善出面召開了貝勒會議,決定以“大不敬”罪,革去莽古爾泰和碩貝勒,降爲多羅貝勒。

處罰書送到皇太極那裏審批,既是原告,又是法官,皇太極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隨便說了句“你們看着辦就行”,看來對這個判決皇太極還是滿意的,於是維持了原判。此後莽古爾泰就基本靠邊站了。天聰六年(1632年),莽古爾泰去世,鬱悶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他掌管的正藍旗被皇太極親弟弟德格類掌管。

時間一久,皇太極總覺得自己手上的兩黃旗有點少了,恰好此時莽古濟家的奴僕告發德格類於莽古濟謀逆,還搜出了私造的“金國皇帝之印”。皇太極趁機給莽古爾泰兄弟安上了圖謀不軌之罪,將其削去宗籍,剝奪爵位。正藍旗也被收回,由皇太極長子豪格掌管,繞了一圈終於把正藍旗繞進了自己家。

接下來就該輪到大貝勒代善了。

天聰五年(1631年),大臣李伯龍奏請改變上朝的禮儀制度。原來朝見皇太極,大小官員都是按年齡排序,就產生了上朝時部分官員大小亂排隊的現象,他請求皇太極效仿漢文化重新制定禮儀制度。其背後的目的是想改變各貝勒和皇太極面南而坐的尷尬。

皇太極一想,頓時心生一計,可是他知道強扭的瓜不甜,便將李伯龍的奏清交給了大貝勒代善和衆貝勒,讓他們“領會文件精神”。

代善在政治舞臺是個經過大風大浪的人,一拿到文件就心領神會,立馬錶態說:“我等擁戴您居大位,又與上並列而坐,心裏十分不安,從今往後,您南面居中坐,我與其他兩位貝勒侍坐於側,這纔是君臣之道。”其他衆貝勒當然也紛紛贊同。皇太極也不來虛的,批覆同意了。

即位第一天就給臣子下跪 清史上絕找不出第二例 第3張

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正式廢除了八貝勒共治的制度,開始“南面獨坐”。三大貝勒名存實亡。

後來代善因爲莽古濟公主事件,引起了皇太極的不滿,認爲代善明知他與莽古濟關係不好,還明目張膽的和她交往,這是故意和他過不去。皇太極對代善予以痛斥,把以前陳穀子爛芝麻的事都翻了出來,甚至還賭氣退位,逼着後金羣臣治代善的罪。

後金羣臣公議,革除了代善大貝勒名號,剝奪了正紅旗十牛錄部衆。後來代善和兒子嶽託、碩託、薩哈廉多次被皇太極打壓。經過一些列的變故,代善的政治威望和地位受到了沉重打擊,徹底喪失了與皇太極抗衡的能力。

天聰十年(1636年),在消除了各方勢力以後,皇太極宣佈稱帝,國號大清,改元崇德。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