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康熙、乾隆帝都死於霧霾?老百姓還活不活了

康熙、乾隆帝都死於霧霾?老百姓還活不活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報道,澳門鏡湖醫院心臟內科醫生譚健鍬出了本書,指出康熙、乾隆等多位清帝都可能死於霧霾。

筆者雖然不太懂中醫,不過也希望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明,這種說法的可信度有多大。

明清時期的空氣確實不怎麼樣,空氣污染也比較嚴重,這與當時城市化發展以及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不無關係。

康熙、乾隆帝都死於霧霾?老百姓還活不活了


加上古代華北地區大多選擇燒炭取暖,加重了當時空氣環境的污染。

但使用煤炭取暖並非始於明清時期。考古發現,最早用煤炭作爲燃料的遺址。

是在1988年發掘的位於位於陝西神木縣敖包樑段秦長城,城垣夯層中夾雜有煤炭灰和未燒完的煤渣,修築時間爲秦昭王在位期間。

約當公元前295-前251年,也就是說我國明確可考察的煤炭使用時間至少有2200年。宋代時,煤炭開始大規模地被使用,以都城開封爲最盛。

如果僅僅是燒炭一個途徑就能造成空氣污染的話,估計宋朝的諸位皇帝基本都死於霧霾了。

康熙、乾隆帝都死於霧霾?老百姓還活不活了 第2張


當時,煤炭的使用對於生態環境還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因爲煤炭用量增大勢必會影響使用薪柴的數量,也減輕了植被的壓力。

據記載,明末皇宮中每年要消耗木柴約2600萬餘斤,紅螺炭約1200萬餘斤;這一數字到了清初,宮中用薪柴量減少爲每年木柴約800萬斤,紅籮炭約100萬斤。

(《石渠餘記》卷一清·王慶雲)皇宮中尚且如此,下層百姓對於木柴的需求就更多地被煤炭取代了,清朝前期使用煤炭的量在10萬噸左右,這些煤炭卻可以抵80萬噸的薪柴數量。

當然光憑藉煤炭不能完全緩解森林覆蓋率低下的現實,並且煤炭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比如燃燒時產生的污染物。

以及採煤過程中影響地下水位從而影響了河流水源。對於燃燒後的煤渣古人沒有更好的辦法。

康熙、乾隆帝都死於霧霾?老百姓還活不活了 第3張


只能是堆着,久而久之對城市的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但是,這些污染是否能影響長居深宮中的皇帝呢?

要知道,不管是康熙還是乾隆並不是每天都住在紫禁城裏的,他們會時常去皇家園林或者是避暑山莊裏消遣與辦公。

特別是乾隆,對於園林和享樂的追求是空前的,他又怎麼會讓自己在一個污染的環境下生活呢?

北京地處冀北,春秋多風沙而夏季乾燥炎熱。相對而言,北京西北郊地理條件就優越了許多,氣候也相對清涼。

特別是玉泉山附近的泉水豐沛,一直是京城重要的水源地。清代帝王嚴禁在此處從事農業活動,只作爲園林開發。

康熙、乾隆帝都死於霧霾?老百姓還活不活了 第4張


清代發展到中期城市人口密集,用水比較緊缺,但西北郊一代水源仍然相對充沛。

可惜的是,北京這邊受到氣候的限制,加之水田面積的一再擴大,西郊水系的治理問題已經擺到了乾隆皇帝的面前。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