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揭祕中國殭屍的服飾竟還有這樣的講究

揭祕中國殭屍的服飾竟還有這樣的講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殭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中是很受歡迎的題材。在電影中,殭屍身着清朝官服,雙手伸直,雙足併攏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別方位,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用符貼在殭屍的前額可以讓殭屍睡着。

因爲殭屍總是跳躍前進,所以在中國建築的風水慣例中,通常在大門下會裝一塊約15釐米高的門檻,用來阻擋殭屍跳進家中。在《正牌韋小寶奉旨勾女》中,張衛健看見清朝回來的梁朝偉(韋小寶)時一頓海扁之後問:“我一直找的殭屍裝,你是在哪裏找到的?  

揭祕中國殭屍的服飾竟還有這樣的講究

殭屍

爲什麼中國的殭屍都穿着滿清的朝服?

清朝的官服從拍攝效果上比較符合殭屍的形象,因爲清朝官服比較直統統的,顏色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個服飾與漢服不一樣,有一種壓抑、沉悶的味道,所以用於拍殭屍最合適。如果用唐朝、明朝、漢朝的服裝來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爲漢服顏色可能較淺(如白色)、比較寬大,拍殭屍沒有清官服合適,反而會有一種飄逸的仙氣在裏面。

最具反諷意味的是,終生拖着辮子,以滿清忠臣自居的封建餘孽辜弘銘,到東瀛,見到日本的典章制度、文物衣冠之後,竟然流着眼淚感嘆:日本人才是真正的唐代中國人,日本文化纔是真正的唐文化。

實際上,自從滿清佔據中國,日本對古典華夏的心理認同就逐漸消退,乃至變成對現實清國的鄙夷與仇視。在滿清最興盛的時代,不斷有中國船到長崎,也不斷有一些遇見風浪的船漂到日本的各個地方。之間常常會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當時的日本人明明知道中國漢族人對當時辮髮易服很在意,但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就要喜歡在衣服上面做文章,挑開已經漸漸平復的舊時傷疤。原因很簡單,因爲日本讀書人雖然對歷史上的中華文化有欽慕之意,但是對現實清國的存在卻相當蔑視。  

揭祕中國殭屍的服飾竟還有這樣的講究 第2張

殭屍

……所以打心眼裏對滿清有一種敵意,因此在記載了服色之後,他不忘記添上一句:“滿清太祖皇帝自韃靼統一華夏,帝中國而制胡服,蓋是矣。”他們說,中國已經榮光失盡,因爲滿族人的入主中原,所以“今也,先王禮文冠裳之風悉就掃蕩,辮髮腥羶之俗已極淪溺。則彼土之風俗尚實之不可問也”。

除日本的和服,朝鮮、越南、流球(即今之日本沖繩)的民族服飾也受到漢服的影響。朝鮮、越南立國上千年來,在文化上,一直把中國當成效法的模式,文化、典籍、服飾、髮式都和中國相似。(朝鮮、越南上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其中,朝鮮古稱箕子朝鮮、衛滿朝鮮,漢武帝元封二年,定爲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唐高宗總章元年,置安東都護府,治地平壤。越南古稱交趾,秦始皇始設象郡,漢武帝元鼎五年,定爲日南、九真、交趾三郡,漢末改稱交洲,唐初始稱安南,置安南都護府,治地河內;自秦至五代,一直是中國直屬郡縣,公元968年,丁部領建立丁朝,開始成爲獨立的封建王朝,自稱“大瞿越國”。)

在服飾上,尤其是宮廷禮服,國王、大臣的朝服,幾乎就是中國漢族王朝宮廷禮服,皇帝、大臣朝服的翻版,試以朝鮮末代國王李朝高宗以及越南末代國王保大所着之弁冠、兗服來看,與明朝宗藩服飾如出一轍,不過比之明朝皇帝,其造型顯得小一號而已,因爲朝鮮、越南是中國的藩屬國,在衣冠服制的使用上,有一定禮數,不能超過宗主國。以漢族帝王的正式禮服——冕旒兗服爲例,明代皇帝的冕旒是十二旒的,朝鮮、越南是六旒的。  

揭祕中國殭屍的服飾竟還有這樣的講究 第3張

殭屍

最可笑的,是中國人自己,上千年漢唐衣冠喪失殆盡,穿個旗人的馬褂,卻叫“唐裝”。至於“旗裝”,可以望文生義,也就是旗人婦女的袍服,雖然今天的“旗裝”和清代旗人女子的旗裝比較起來略有變化,但仍然保持其基本特點:立領、緊身、衣袖窄小,用衣釦。真正見到漢人發明、創造的寬衣大袖是卻稱爲“和服”,而和漢人的傳統服裝沒有血緣聯繫的馬褂、旗裝,反登堂入室,鳩佔鵲巢,成爲中國的“國服”,甚至也獲得了洋人的鼓譟、吹捧。面對這種歷史的捉弄,實在令人苦澀不堪!又痛心無比!

可見在當時那個年代能擁有一套殭屍裝是很風光的事。可是爲什麼殭屍總是穿清朝的衣服呢?這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分析。

經濟學角度:清代的戲服多,便宜,殭屍片一般又都是低成本電影,爲成本考慮,所以製片們讓殭屍集體換成了清朝的衣服。

時間角度:死亡時間小於100年成不了精,死亡時間超過500年就成了魔頭了,所以只有死亡時間在100~500間的纔可能成爲殭屍。

如此算來只有出生在公元1500~1900年的人才可能成爲殭屍,這個時間段出生的人差不多都是清朝人,而且傳說清朝人下葬的時候都穿着官服,體面。  

揭祕中國殭屍的服飾竟還有這樣的講究 第4張

殭屍

照這麼估計,若干年以後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殭屍應該是穿着中山裝、西裝或NIKE,帶三塊手錶,使用牙防組推薦的牙膏的形象了。

民族感情角度:在清初,滿人入關時,大肆殺戮,很多平民百姓死在他鄉,於是出現了運屍人的工作,將屍體運回老家安葬。後來傳說出現了四川、湘西的趕屍人,屍體會自己跳着走。

反清復明一直是香港的主流思想,很多人都同情反清復明的志士,貶低滿人,因此這些會跳的屍體就被安上了滿人官員的樣子。

而且香港是在清朝手上被英國割據的,因此香港人心裏有怨恨,於是拿清朝調侃,這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至於爲什麼選擇官服,則是因爲民間反清、反貪的表現,是士大夫文人的想象和社會寄託。

影視學角度:清朝的官服從拍攝效果上比較符合殭屍的形象,因爲清朝官服比較直統統的,顏色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個服飾與漢服不一樣,有一種壓抑、沉悶的味道,所以用於拍殭屍最合適。

如果用唐朝、明朝、漢朝的服裝來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爲漢服顏色可能較淺(如白色)、比較寬大,拍殭屍沒有清官服合適,反而會有一種飄逸的仙氣在裏面。  

揭祕中國殭屍的服飾竟還有這樣的講究 第5張

殭屍

所以拍漂亮的女鬼一般穿的都是古代漢服,纔有《倩女幽魂》等一系列經典女鬼。試想讓聶小倩穿清朝官服,那該是一種什麼效果?民俗角度:清朝有種道士叫“訓屍人”,他們具有引導屍體行動的一種法術。

有很多有地位的以及有錢的人,在死去以後,希望落葉歸根,在屍體未腐化時由術士趕回鄉安葬,這時候就需要做屍體處理。

道士一般會用他們的手藝把屍體做得僵硬,以便行走,然後打扮一下,這時候給它們穿上官服也是很擺譜的事。

趕屍人被稱爲“趕屍匠”,大約三五同行,有的用繩繫着屍體,每隔幾尺一個,然後額上貼黃紙符,另外的便打鑼響鈴開路,晝伏夜行。天亮前投棧,揭起符紙,屍靠牆而立,到夜間繼續上路。

亦有人指趕屍者其實背起屍體而行,但由於身穿黑衣夜行,途人便自然看不見趕屍者,以爲有行屍。  

揭祕中國殭屍的服飾竟還有這樣的講究 第6張

殭屍

文學史角度:殭屍之說盛行於明中葉以後及清朝。清朝一方面是對於殭屍事件的記載更多,對於殭屍的研究更多。

更重要的是,清朝的小說和讀本等文學形式興起了一個高潮,民間通俗文學對於這類身邊的怪事會做出不同的鬼怪等等的解釋,殭屍就是其中一種。

這些東西也被更多的書籍和民間傳說記載,被用到現在的一些電影的取材上了。

清代筆記載殭屍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語》及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此二書可以說是“殭屍大全”。香港的殭屍電影大都來自這些書籍,因此很自然的殭屍穿的都是清朝的衣服。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