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歷史上唯一一次建都南昌!南唐爲躲避後周攻勢

歷史上唯一一次建都南昌!南唐爲躲避後周攻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代以後,中國進入了長時間的諸侯割據的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政權之一,經歷了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皇帝。鮮爲人知的是,李璟曾因種種原因將南唐都城遷至南昌,雖然歷時只有短短4個月,卻成爲了南昌歷史上唯一一次建都活動。

 金陵受敵

南唐難御後周攻勢

建國於公元937年的南唐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今南京),歷時39年,於公元975年覆滅。南唐最爲繁盛的時期擁有35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

據江西隋唐史專家、江西師大教授陳金鳳介紹,後周的周世宗柴榮主政期間,國力強盛,成爲南唐最大的威脅。從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十一月開始,後周發兵南下,連挫南唐主力,奪取了淮南州縣。

在顯德三年的來遠鎮(今安徽安豐縣境)一戰中,南唐大敗。《資治通鑑》記載了這場戰鬥:“伏屍三十里,收軍資器械三十餘萬。”顯德四年,後周攻陷楚州,南唐防禦使張彥卿“與軍十萬戰而沒,無一生還者”。顯德五年,周軍又佔南唐江淮之間的揚、楚等14州。

面對後周咄咄逼人的攻勢,南唐無力招架。江淮地區各州縣被後周攻克後,南唐北部邊境盡失,只能依靠長江天險作爲阻隔。無奈之下,李璟只好遣使求和,願意成爲附庸國。

爲保國土

提議遷都南昌

李璟的求和得到了後周的同意,雖暫時免除了戰爭威脅,但他明白,後周不會止步於長江以北,南唐在江南的國土仍然岌岌可危。

淮南戰敗後不久,李璟連忙派人加固金陵城防,與此同時,他還有了遷都的念頭。

南唐交泰二年(公元959年)七月,李璟向羣臣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康(南京別稱)與敵隔境,江又在下流……今吾移都豫章,據其上流,而制其根本,上策也。”在李璟看來,僅僅依靠長江作爲屏障的建康並不安全,相比之下位於長江中游的豫章(南昌舊稱)則要好得多。

歷史上唯一一次建都南昌!南唐爲躲避後周攻勢

 

對此,陳金鳳也認爲,南昌地處長江中游、南唐統治的腹地,軍事地理形勢相對優越。在重水路的古代,從金陵到洪州(今南昌)必須沿長江而上,過彭蠡湖(鄱陽湖)進入贛江才能抵達。與建康相比,的確更加安全。並且憑藉南昌有利地形及南唐水軍的優勢,也不失爲可行的戰略。

難捨南京

羣臣反對遷都

然而,李璟遷都的提議卻遭到了羣臣的反對。自唐末以來,經過楊吳、南唐數十年的治理,六朝故都金陵早已成爲了當時以繁華著稱的大都市。陳金鳳認爲,在城中坐擁豪宅園林的顯貴們顯然不願捨棄自己在南京苦心經營的產業。

雖然此提議引起了一片反對聲,但李璟卻十分堅定,決議要將都城遷往南昌。經過數月籌備,南唐很快便於交泰二年十一月建洪州爲南都南昌府。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後周將領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稱帝建立宋朝。爲統一南方,他在開封大練水軍。

李璟知道宋的攻勢相比後周只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更加堅定要遷都。翌年二月,李璟命太子(即南唐後主李煜)留守金陵,自己從建康起程,走長江水路向南昌進發,正式開始遷都。

 君臣思歸

李璟計劃重歸金陵

建隆二年三月,李璟到達南昌。之前,他還在廬山流連取樂了十多天。

據陳金鳳介紹,文武百司、大批官僚及隨從人衆一下子涌進了本屬藩鎮之地的南昌城,一時間“城邑迫隘,官府營麻,十不容一二,力役雖繁,無所施巧,羣臣日夜思歸”。

在陳金鳳看來,五代十國時的各個政權雖被稱爲“國”,其實只是在一定地域內建立了統治的地方割據,除了統治集團的利益外,君臣間並沒有更爲深刻的道義紐帶,絕大部分臣僚並無效忠朝廷之心。

因此,南唐遷都南昌後,雖然擺脫了北面的威脅,但對於一些大臣來說,還不如留在南京。隨李璟到洪州的羣臣各有自己的小算盤,不僅不打算和李璟共患難,還常常抱怨洪州的居所不如南京。

與此同時,李璟也從變得心灰意冷。遷都不僅沒能換得重振旗鼓的機會,反而引來諸多抱怨,因此很快便生悔意。

複議遷回

未能成行便已身死

於是,南唐君臣又有了東遷的念頭。然而,成行前,李璟一病不起,於建隆二年六月病死在長春殿。他原本遺囑留葬洪州西山,但李煜還是將他迎回了金陵。

南昌作爲南唐的都城,前後僅約4個月,作爲南都的建置也僅維持到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滅南唐爲止。

南唐遷都南昌是江西曆史上唯一一次建都活動。李璟在南昌大興土木,營建長春殿、澄心堂,修築鳴變路,並按京城體制改建南昌城。據《南昌建設發展史》記載,唐貞觀十年(公元637年),灌嬰城西遷並擴大,在原城西北隅重築新城。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洪都觀察使韋丹擴建洪都府,使灌嬰城比漢初時擴大了4倍,成爲南方手工業中心城市。

李璟遷都南昌,客觀上對南昌的城市建設起了較大推動作用。雖然那些建築早已難覓蹤影,但4個月的“皇城”經歷並非完全無跡可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