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揭祕真實清史 雍正到底是怎麼看上甄嬛的?

揭祕真實清史 雍正到底是怎麼看上甄嬛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死後,劉禪繼位成爲蜀漢國的皇帝,同時將年號改爲建興元年(公元223)。在完成了登基、冊封皇后等一系列程序性的事項以後,他又派出使者前往吳國,以鞏固兩國的友好關係。孫權也遣使回訪,以表明兩國的親善友好。所有人都知道,劉禪這個皇帝只是一個牌位,蜀漢國實際掌握權力的是諸葛亮。劉備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還讓劉禪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他,劉禪也是“事無鉅細,鹹決於亮”。《三國志》也是在《後主傳》和《諸葛亮傳》當中同時記載了這件事情。本來,劉備在上一年的十月已經和吳國簽訂了和約,至此不過是一年的時間,諸葛亮爲什麼要和東吳人重新簽訂和約呢?

封建社會,皇帝死了要由他的兒子來繼承,不管他的這個兒子是個英才還是一個窩囊廢,都必須如此,這就是所謂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宗法制度。但有一個問題,老子的那個位子兒子可以繼承,老子的政策和所用的人兒子不一定一成不變全部“繼承”過來。儘管嘴上說得是所有的都不能改變,但實際上一成不變的事情是少有的,這就是爲什麼會出現“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

揭祕真實清史 雍正到底是怎麼看上甄嬛的?

網絡配圖

近年來,在電視劇領域,清宮劇越來越熱。從《宮心計》到《步步驚心》,再到火得一塌糊塗的《甄嬛傳》……有人將這些電視劇定義爲“宮鬥劇”,因爲其劇情都反映了後宮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的那些事,十分引人入勝。清宮劇之所以廣受歡迎,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爲劇裏邊那些貴妃、格格扮相端莊秀麗,觀衆看着十分養眼。可是最近,也不知道誰這麼敗興,在網絡上貼出了一組晚清時期清朝後宮一些貴妃、格格的真實照片。

這些照片確實真實可信,但是,一看照片裏這些“佳麗”的真實長相,就令很多人看慣了清宮劇的網友大呼“雷人”!完全難以接受。黑白照片中清朝宮廷女子相貌平平、面無表情,無論長相、身材、氣質都與現代後宮劇中的美女相差甚遠。影視作品中皇后的形象一般都端莊大氣,而照片中真實的隆裕皇后卻既清瘦又駝背,這種反差徹底毀了大家對“後宮三千佳麗”的美好想象,影視作品中美豔動人的“六宮粉黛”原來竟是相貌平平的普通婦人。

很多人由此就覺得納悶,說難道真實世界裏真就這樣?不錯,確實是這樣。有人說,你看皇帝這是“家天下”,天下的這些女人都是他的,爲什麼清宮這后妃這麼難看?

這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首先,我們都知道清朝是關外的滿族入關建立起來的。清朝立國之本是八旗制度,八旗爲正黃旗、正紅旗、正藍旗、正白旗、鑲黃旗、鑲紅旗、鑲藍旗和鑲白旗。八旗制度是滿族興旺發達的根本。因爲滿蒙通婚、滿蒙一家,所以隨着兵力規模的擴大,在滿八旗之外,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後來,不少北方的漢族人也加入到了他們的隊伍當中。所以,出於軍隊建制的需求,又分爲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按照清朝皇室規定,王公貴胄尤其是皇帝,娶妻納妃都不能是漢人(漢軍八旗視同於滿族人)。那麼,從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這裏邊選的老婆,基本上都是北方人,而且絕大多數是滿族人和蒙古族人。

揭祕真實清史 雍正到底是怎麼看上甄嬛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據統計,清朝十二帝的後宮中大概有187 名妃子,其中滿族佔130 多名,蒙古族大概有20多名,可見剩下的就非常少了。這樣一來,南方的女子就完全排除了。我們知道南方人顯得秀氣、纖小,而美女多出自江南,這也就是後宮女子看起來都較爲魁梧的原因。

再一個原因,那個年月後宮吃東西吃得好,而且也沒有哪個女的像今天說要減肥。吃得好還不減肥,那毫無疑問,這胖不就很正常了嗎?

第三個原因,由於北方冬天天氣寒冷,取暖手段又較爲單一。只能多穿多吃,要不“扛”不過去啊!一多穿就會顯得臃腫,多吃則會增加脂肪。所以,照片裏清朝後宮那些妃子有的顯得有點兒胖,這是非常真實的。

清朝後宮真實的選秀是不是這樣呢?不是。真實的選秀女範圍比電視劇裏寫的廣泛得多,程序也複雜得多。它爲什麼這麼重視選秀女呢?

首先,秀女也有嚴格的區分。根據出身的不同,秀女分爲“八旗秀女”和“包衣三旗秀女”。八旗秀女,顧名思義,是出身於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的秀女。這是由戶部主持選拔的,每三年挑選一次。八旗秀女,除了作爲皇上的后妃充實到後宮以外,還有的要賜婚給皇帝的直系親屬,比方說親王、貝勒,等等。所以八旗秀女十分受重視。不過,八旗秀女在選擇過程中受重視程度也不同,一般得按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這個順序來選。還有一部分秀女呢,叫“包衣三旗秀女”,是包衣三旗的後代。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務府主持,選的是正黃、鑲黃、正白這上三旗包衣人家13-17歲的女子。選他們家的女子進宮幹嗎呢?主要是當宮女,承擔後宮雜役的。當然這裏頭也有個別幸運的也能逐漸升爲嬪妃,但數量極少。所以,這個選秀女的過程,是決定着清室這個系統婚姻的大事,絲毫馬虎不得。

選秀女關卡重重,規模很大。凡是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13 歲到17 歲的女孩必須進宮參加秀女的選擇。這24 旗裏面所有的姑娘在13 歲到17歲都不能結婚。有人說爲什麼要到17 歲呢?假如這次海選正好趕上身體不舒服,或者有病住院沒工夫來了,那你就輪候着吧,所以輪到3 年以後你就可能就17歲了。如果你沒進過宮,那對不起,你就等到二十、三十都不準嫁人。要讓皇上知道了還得罰你,就連一些大臣的孩子也不例外。乾隆年間,閩浙總督德沛上疏給乾隆皇帝,說請皇帝下旨允許我兒子娶兩廣總督馬爾泰的女兒。但馬爾泰的女兒還沒參加選秀女呢!乾隆皇帝爲此大怒,說這還了得,這個選秀女的規矩你不守,大清根基都要動搖了!爲啥?這是整個種族延續的大事。所以說它的選擇方式是非常嚴謹的。

揭祕真實清史 雍正到底是怎麼看上甄嬛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選秀過程中,皇上是看不過來的,主要是皇后帶着手下的太監、宮女來進行挑選。這樣一來誤差就會很大。另外一個你記住,選秀女可不是選美,爲什麼呢?它規定了必須穿旗裝,不能穿世俗的裝束,這樣就會使很多長得好看的人出不來。那個時候選秀女的主要標準是什麼呢?給皇上或者王公貴胄選老婆看重兩樣,一個是門第,一個是品行。皇后的標準是母儀天下,妃子則要端莊賢淑,這是第一位的,不是長得漂亮就可以。當然你也不能太醜,母儀天下嘛,模樣也得說得過去。而且清朝皇帝對於美色是很忌諱的,因爲“紅顏禍水”這個觀念深入人心,怕天下這些讀書人說閒話。所以這是大清時候選秀的一個傳統。

品行這一條咱們說過了,再說一下門第。這門第特別關鍵。再以《甄嬛傳》爲例,華妃之所以飛揚跋扈的,是因爲她哥哥是大將軍年羹堯。有了這樣的門第,一般來說都能選進宮,相貌只是所有因素中的最後一個。所以說,那時所謂的選秀女不是選美,不是光看你的模樣,品行、門第等這些都非常重要。

順便講一下,清朝後妃總共有八個等級,最尊貴的是皇后,其次皇貴妃和貴妃,然後是妃,再之後是嬪,貴人,往下常在、答應。剩下的就是宮女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