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朝十大名將之一:宋高宗麾下名將武忠王劉錡

宋朝十大名將之一:宋高宗麾下名將武忠王劉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錡(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靜寧)人。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第九子,南宋抗金名將。劉錡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勳,於順昌之戰中大破金兀朮軍,官至太尉、威武軍節度使。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劉錡去世,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諡武穆(一說諡武忠)。宋孝宗時追封爲吳王,加太子太保。死後被尊爲神。著有《清溪詩集》,已佚。《全宋詩》中錄其詩七首。

據史料記載,劉錡有兩個諡號除“武穆”外,還有“武忠”諡號。“武穆”見於劉錡本傳“贈開府儀同三司,⋯⋯後諡武穆。”除本傳外,還有《要錄》卷一九七,紹興三十二年二月丁未條,記劉錡“武穆”諡號。“武忠”諡號處處有:

1、《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九六:“太尉、威武(軍)節度(使)、贈開府儀同三司劉錡諡武忠。”

2、岳飛之孫岳珂在著述中,多處稱劉錡“劉武忠公”。如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二三有《劉武忠書簡帖》介紹雲:“紹興開府劉武忠公錡,字信叔。”,“劉武忠”也出現在他著錄劉錡詩文、書信的標題上。岳珂《裎史》卷九《黑虎王醫師》中記紹興末,金人再起“邊釁”,“時劉武忠錡帥京口,請以先發制人之策,決用兵,上意猶隱忍不決⋯⋯”又見同卷《鱉渡橋》,金主完顏亮圖瓜洲,“時劉武忠錡屯京口,病且亟……”(《東南紀聞》卷二所記同《鱉渡橋》,當是從《裎史》轉記而來)。岳飛在孝宗時追諡“武穆”,與劉錡另一諡號同,蓋亦是岳珂只用劉錡“武忠”諡號的一個原因。

宋朝十大名將之一:宋高宗麾下名將武忠王劉錡

3、宋末人歐陽守道《巽齋文集》卷八有其爲劉錡《清溪詩集》三卷(已佚)作的序,名爲《清溪劉武忠公詩集序》。上引史料可補劉錡諡號這一缺漏。此外,宋洪邁《夷堅志》丙卷四《王雙旗》、清厲鶚《宋詩紀事》卷五五《席天裙》,都提到劉錡的“武忠”諡號,亦可作爲輔證。

而由劉錡指揮的順昌之戰成爲了他軍事生涯的定點,這是一場發生在中國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南宋軍民爲阻擊金軍進攻,在順昌(今安徽阜陽)進行的城邑守衛戰。

紹興九年,宋、金達成以黃河爲界的和議。次年五月,金熙宗和都元帥完顏宗弼,以收回河南、陝西之地爲藉口,撕毀和約,兵分四路出山東、陝西及汴(宋東京,今開封)、洛(今洛陽)兩京,大舉攻宋。宗弼親率主力10餘萬,奪取東京後,揮師南下。南宋新任東京副留守劉錡北上赴任,五月十五行至順昌,聞金軍前鋒已進至陳州(今河南淮陽),距順昌約300裏。順昌地處淮北潁水下游,爲金軍南下必經之地。劉錡爲屏蔽江淮,決定以所率“八字軍”等約兩萬人與知府陳規共同堅守順昌。戰前,劉錡鑿沉船隻,激勵將士決心守城;廣派斥候察明金軍動向;發動民衆環城修築土圍,用以護城屯兵;同時加固城池,增設障礙,準備迎戰金軍。

二十五日,金軍遊騎進抵順昌城郊,劉錡設伏擒獲金軍千戶兩人,得知金將韓常和翟將軍部屯駐距城30裏的白龍渦。劉錡乘其不備,派兵千餘人夜襲其營,斬獲甚衆。二十九日,金軍三路都統和韓、翟兩軍 3萬餘衆,渡潁水迫近城下。劉錡使用疑兵計,大開城門,金軍不知虛實,不敢冒進。劉錡乘其猶豫之際,以強弓勁弩齊射,繼以步兵持長槍、大斧猛衝。金軍不支,向潁水潰退,多落水中溺死。六月初二,金軍移駐城東拐李村,劉錡利用金軍騎兵不善夜戰的弱點,派驍將閻充率銳卒500夜襲金營,大敗金軍。

宗弼得悉前鋒軍連遭重創,親率精兵10餘萬由東京馳援,進抵潁水北岸,人馬蔽野。劉錡部將中有人恐寡不敵衆,建議退守江南。劉錡召集諸將曉以利害,激勵將士背城死戰。並派曹成等二人去金營行間,詭稱劉錡是太平邊帥之子,只圖逸樂,不懂戰守。宗弼信以爲真,將攻城的鵝車、炮具留下,率龍虎大王、三路都統、韓、翟將軍人馬,合圍順昌。宗弼見城垣簡陋,聲言可以用靴尖踢倒,遂遣精騎攻東西兩門,自率親兵4000,往來爲援。兵皆鐵盔重鎧號“鐵浮圖”。時值盛夏,金軍不慣炎熱。早晨天氣涼爽,金軍猛攻,劉錡堅守不戰;午後天氣酷熱,金兵力疲氣衰,劉錡派數百人出西門佯攻,繼以5000精兵潛出南門,攻擊金軍側翼,大敗金軍(一說劉錡還在潁水上游及草中置毒,金軍人馬食水草後致病)。宗弼不甘失敗,移駐城西,企圖久圍順昌。時連日大雨,劉錡又頻頻派兵夜襲,十二日,宗弼乃率部退回東京,順昌圍解。

此戰,劉錡以順昌城爲防禦要點,利用金軍不慣炎熱、不習夜戰的弱點,以攻爲守,以長擊短,重創金軍主力,粉碎了金軍的進攻,成爲南宋抗金戰爭中,以少勝多、以步制騎的著名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