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石敬瑭“兒皇帝”之稱與燕雲十六州的割讓

石敬瑭“兒皇帝”之稱與燕雲十六州的割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石敬瑭後晉的開國皇帝,他的統治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充滿爭議的階段。他被後世稱爲“兒皇帝”,這一稱呼源於他爲了穩固自己的帝位,不惜以臣子之身份侍奉強鄰契丹的行爲。那麼,石敬瑭爲何會被稱兒皇帝?他又爲何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呢?

石敬瑭原是後唐的將領,後因政變篡位成爲後晉的皇帝。在他即位之初,國內局勢不穩,外有強敵環伺,尤其是北方的契丹對他的威脅最大。爲了保住皇位,石敬瑭在936年向契丹求援,請求契丹幫助他平定內亂。作爲交換,他承諾向契丹稱臣,並以歲貢和割地爲條件。這種自貶爲兒的做法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因此石敬瑭被後人譏諷爲“兒皇帝”。

石敬瑭“兒皇帝”之稱與燕雲十六州的割讓

至於燕雲十六州的割讓,這是石敬瑭爲了獲得契丹支持而付出的代價之一。燕雲十六州位於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帶,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原王朝的北部屏障。石敬瑭將這些地區割讓給契丹後,契丹的勢力得以進一步南擴,而中原王朝的防禦線則大幅後退,這對後來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石敬瑭的這種做法在當時雖然爲他贏得了短暫的安穩,但長遠來看,卻削弱了中原王朝的國力,加劇了民族矛盾,也爲中國歷史上的“百年國恥”埋下了伏筆。他的“兒皇帝”之稱和燕雲十六州的割讓,成爲了他個人以及後晉王朝永遠無法洗刷的污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