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出自馬陵之戰的成語典故是什麼?是“以逸待勞”

出自馬陵之戰的成語典故是什麼?是“以逸待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以逸待勞”,這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其源自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馬陵之戰。這場戰役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是秦國與趙國之間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秦將白起運用了“以逸待勞”的戰略,成功擊敗了趙軍,從而使得這個成語流傳至今。

馬陵之戰的背景是秦國爲了擴大自己的領土,對趙國發起了進攻。趙國雖然國力不如秦國,但是軍隊士氣高昂,決心抵抗到底。然而,秦將白起卻採取了一種看似被動,實則巧妙的戰略——他選擇在馬陵這個地方設下伏兵,等待趙軍的到來。

出自馬陵之戰的成語典故是什麼?是“以逸待勞”

馬陵地勢險要,四面環山,只有一條狹窄的道路可以通行。白起利用這個地形優勢,命令士兵在山上埋伏,自己則帶領一部分兵力在山下引誘趙軍。當趙軍進入馬陵時,白起立即下令關閉山道,然後指揮伏兵從山上衝下來,對趙軍進行包圍和攻擊。

趙軍雖然英勇抵抗,但是由於地形不利,加上秦軍的伏擊,最終被秦軍擊敗。白起成功地運用了“以逸待勞”的戰略,不僅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也使得這個成語成爲了後世的典範。

“以逸待勞”這個成語的含義是:在戰爭中,主動選擇有利的地形和時機,讓敵人處於被動和疲勞的狀態,然後發動攻擊,取得勝利。這個戰略的核心就是利用敵人的弱點,讓自己處於有利的位置。

馬陵之戰中的“以逸待勞”,不僅僅是軍事戰略的成功運用,更是智慧和勇氣的結合。它告訴我們,面對強大的敵人,我們不僅要有勇氣抵抗,更要有智慧去選擇戰鬥的方式和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在戰爭中取得最後的勝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