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成語典故 > 成語“守株待兔”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語“守株待兔”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守株待兔的意思】

《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釋義: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比喻原來的經驗;

【守株待兔的故事】

話說在春秋時期,宋國有一位農夫。他一年四季,每天早出晚歸,十分精心地耕種着自己的一塊土地,可到頭來,即使是遇到好年景,也只落得個頓頓粗茶淡飯,剛剛能填飽肚子。他實在是很辛苦。

成語“守株待兔”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一天正午,烈日炎炎,勞作了整整一上午的農夫感到十分疲倦,就坐在一棵大樹下休息。這時,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樁子上,昏死過去。農夫跑過去拎起了兔子,心中不禁一陣竊喜,心想:“哈!想不到不費吹灰之力就撿到了一隻兔子,看來我真是時來運轉了!以後我要是天天能撿一隻兔子,那該多好啊!”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子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大餐

成語“守株待兔”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第2張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裏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他幹一會兒就朝草叢裏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而農夫地裏的野草卻越長越高,把他的莊稼都淹沒了。

這件事很快傳遍了宋國,人們都笑話他的這種行爲。

——《韓非子·五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