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趙雲投靠劉備之後,他爲何晚年很少出現在戰場上?

趙雲投靠劉備之後,他爲何晚年很少出現在戰場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雲是漢末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與關羽張飛二人並稱爲燕南三士。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探尋。

一部《三國演義》最讓人喜愛的人物中,常山趙子龍一定位列前三,特別是書中描述的長阪坡一戰,趙雲藉此封神。雖然有書中的敘述有所誇張,但衆多書迷和歷史迷依舊陷於此中。趙雲的一生也是衆多三國愛好者們津津樂道的。歷史上的趙雲和書中的略有不同,他雖然是蜀漢集團的超級元老之一,並且善於突騎,但觀其一生,在三國爭霸的戰場上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重用。

趙雲投靠劉備之後,他爲何晚年很少出現在戰場上?

趙雲傾其一生輔佐蜀漢政權的奠基人劉備,幫助其成就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大業。劉備一生中最輝煌時刻並不是在建朝稱帝時,而是早先進位漢中王的時候。當時的劉備剛剛擊敗最強大的戰略對手曹操,手中盡握荊州、西川、漢中等地,"沃野千里、帶甲百萬、戰將千員"並非一句空話,可在勸說劉備稱王的諫表上,跟隨劉備很早,資歷僅次於關羽和張飛的趙雲卻從諫表上消失了:

秋,羣下上先主爲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

也不算完全消失,後面有個"等一百二十人",正式的上表中肯定是要都署名的,估計趙雲的排位怎麼也能名列前一百二十吧,但這個待遇對於蜀漢政權的超級元老趙雲來說是極度不公平的。即便從拉攏蜀中世家的角度,讓他們領銜,也不可能讓趙雲連黃忠的排位都不如吧?黃忠投效劉備的時候,趙雲都跟着混十幾年了。

要知道剛剛結束的和曹操爭奪漢中的關鍵性一戰時,趙雲配合黃忠搶了曹操的糧食和物質,又獨自嚇走曹操的大軍,爲漢中一戰的勝利立下了決定性的大功,連劉備都讚揚他"一身是膽",怎麼到論功行賞時就把趙雲給拋諸腦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劉備也是東漢末年最合格和最成功的三大管理者之一,不會突然的就把跟隨他起家的嫡系功臣甩在一邊,無緣無故的豈不是讓手下人心寒?這中間一定是有劉備和趙雲產生重大分歧的原因在內,甚至於對趙雲產生防備的心理,對此問題,小編分析出幾條原因,寫出來供讀者參考。

第一:趙雲太耿直,把自己放在了全軍的對立面,也讓劉備失信於全軍

劉備要奠定蜀漢政權的根基當然離不開攻略蜀中,在此之前,他僅僅是借了一個荊州存身,除關羽留守荊州外,劉備把能拿出手的家底全拿出來了。大傢伙跟着他千辛萬苦的攻略蜀地,沒好處怎麼行?但劉備本來就是三股勢力裏最窮的一個,要激勵士氣就只能用未來做獎賞,用即將獲得的蜀中財富做獎賞,劉備也對此作出了承諾,可拿下成都後,在劉備準備兌現承諾時,趙雲不合時宜的跑出來勸阻:

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爲,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

劉備是同意了趙雲的建議,因爲趙雲說的是對的,但對於一個一直窮困潦倒,然後突然暴富的人來說,心裏到底是什麼態度可想而知。並且最關鍵的就是讓劉備失信了,而且數萬軍中將士和衆多的將領也會因爲到手的獎賞得而復失產生嚴重的不滿,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爲理想奮鬥。

趙雲一條建議不但得罪了劉備,也得罪了幾乎所有軍隊中人,即便劉備有容人之量,也無法再提拔趙雲,因此,趙雲除了後來因漢中一戰立功後把將軍號換成了"虎威"外,一直到劉備死去,都沒能再升官,包括劉備稱帝時,官位不到一定地步,自然無法在諫表中名列前茅。

趙雲投靠劉備之後,他爲何晚年很少出現在戰場上? 第2張

第二:劉備從赤壁之戰後開始發家,軍中的中下級將官或許大部分是趙雲的班底,劉備需要打壓趙雲

劉備在赤壁之戰前,四處漂泊,多次戰敗,跟隨他起家的軍中班底幾乎都損失殆盡。從袁紹那裏跑出來投奔劉表時,所帶的兵馬不說全部,起碼大部分是趙雲的"鄉黨":

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牀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

這數百人好好的不待在家大業大的袁紹軍中,爲什麼會跟着趙雲跑?因爲趙雲最早投效公孫瓚時就是帶着班底去的:

爲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

這些人全是他的常山老鄉,大傢伙生活困難,都跟着領頭羊趙雲出來找出路。後來趙雲離開公孫瓚回家鄉爲兄長守孝是孤身離開的,他的班底還留在公孫瓚那裏繼續效力。袁紹擊敗公孫瓚後,這些趙雲的"鄉黨"都歸降了袁紹,所以趙雲出來居中一聯絡,他們就全跟着趙雲又歸屬到劉備帳下。

這個時候,對於劉備集團來說,趙雲纔是最大的軍頭,劉備也是從荊州開始逐漸開始真正發家,趙雲招募過來的數百"鄉黨"存活下來的都會變成劉備軍中的軍官,劉備做爲雄主,能不開始防備趙雲?史書對於此時的趙雲的舉動也有評價:

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

趙雲也清楚自己的班底目前在劉備軍中占主導地位,因此主動不在自己掌控的部隊中使用常山老鄉,以免劉備疑心。劉備入蜀時不帶着趙雲就是要其遠離前線部隊。他並非不信任趙雲,出征蜀中時,是讓趙雲"特任掌內事",託付家小一定是託付給親信,信任度可見還是超級高的,但對於軍權,任何一位帝王都是絕不可能放送警惕的。

故而,趙雲在劉備生前從剛開始跟隨時的騎兵"主騎"變成主管護衛的"牙門將軍"(古時駐軍,主帥或主將帳前樹牙旗以爲軍門,稱"牙門",這個職位是劉備專門創造出來給趙雲的,魏延後來也做過這個職位,歷史上就這兩位做過),從一線主將逐步退居二線成爲護衛頭子,是有深層次原因的,是劉備剔除趙雲在軍中影響力的一種方式。

變成護衛頭子了,就無法鎮守一方,也沒法去前線立功,官職肯定就長不起來。雖然說元老們在後方閒着一樣升官,比如糜竺兄弟倆和在荊州的關羽,但如果加上劉備有意打壓,趙雲就只能止步不前了,後來者黃忠都是關內侯了,家丁魏延都是漢中太守了,趙雲還是個護衛(翊軍將軍)。

趙雲投靠劉備之後,他爲何晚年很少出現在戰場上? 第3張

綜合上面的分析,趙雲在劉備生前未能被重用就能得到一定的解釋了,其實不僅僅是在劉備生前,劉備死後趙雲一樣沒有被重用。劉備死後,趙雲憑藉資歷已經成爲軍中第一的將軍,劉禪登基後的第一年開始給趙雲升官:

建興元年,爲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中護軍的職責是"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加上"徵南"的將軍號,趙雲在軍中的官位已經達到頂峯,真正名義上的軍中第一人,也封侯了,但升了大官的趙雲只是個擺設,給他升官是需要用他的資歷壓制住內部的反對聲音,畢竟劉備剛剛去世,局勢不怎麼穩當。

當時軍中的大權是諸葛亮掌握在手中,或許是不看好趙雲領軍的能力,諸葛亮首次北伐時,軍中第一人趙子龍僅僅被做爲偏師使用,並且戰後還要一起承擔失敗的責任,被貶爲鎮軍將軍。再往後就沒有往後了,趙雲幾年後病逝,再三十二年後,蜀漢元老趙雲纔在姜維等的建議下獲得追諡"順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