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始皇陵裏有多少水銀?這些水銀是從哪來的?

秦始皇陵裏有多少水銀?這些水銀是從哪來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秦始皇陵中的大量水銀,《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載,“(皇陵)以水銀爲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爲燭,度不滅者久之”,《漢書》也有類似記載。不過,史料雖然如此記載,但陵墓中是否有沒有水銀,一直以來始終是個謎。

秦始皇陵裏有多少水銀?這些水銀是從哪來的?

直到現代,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利用科技手段,通過物探證明,秦始皇陵地宮內的貢含量的確極爲異常,且貢含量呈現爲東南、西南較高,而東北、西北較弱的趨勢。如果以水銀分佈代表江河湖海的話,這種分佈趨勢正好與我國的渤海、黃海分佈位置相吻合。經過對汞含量的分析,推斷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含量達一百噸左右。

那麼,在古代那種生產水平之下,秦始皇是如何弄到如此多水銀的呢?這裏就不得不提到一位秦朝的女富豪——巴清,在司馬遷記錄秦漢商業活動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巴清是唯一一個靠着經營丹砂入選的商人。

秦始皇陵裏有多少水銀?這些水銀是從哪來的? 第2張

《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爲貞婦而客之,爲築女懷清檯。夫倮鄙人牧長,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

從這段記載來看,巴清的家族因爲掌握着丹砂礦,因而長期從事採煉丹砂的生意,同時因爲掌握着獨特的丹砂開採和冶煉技術,因而家族得以傳數代而不墜,並壟斷了巴蜀地區的丹砂開採生意,從而積累了大量資產。

秦始皇陵裏有多少水銀?這些水銀是從哪來的? 第3張

實際上丹砂提煉水銀技術,早在春秋之前便已經出現,例如春秋霸主之一的齊桓公,便曾利用水銀防盜。唐朝的《括地誌》有載,“齊桓公墓,臨菑縣南二十一里牛山上。晉永嘉末,人發之,初得版,次得水銀池,有氣不得入,經數日,乃牽犬入中”。

此外,丹砂在當時的用途也極爲廣泛,既可用來製作顏料,又可用作鎮定劑,並可用來治療疥癬等皮膚病。再加上硃砂既有毒又防腐,因而古人認爲用硃砂提煉成的金丹具有延年益壽功效,從而常以硃砂作爲煉丹的主要材料。這些使得硃砂的開採、提煉等技術得以迅速發展,同時也使得巴清有了與秦始皇做生意的基礎,畢竟秦始皇對於長生可是極爲癡迷的。

因此,巴渝文化專家李永明等認爲,在當時能夠有能力提供多達100噸以上水銀的,大概也只有距離咸陽如此之近的巴清了。而除了巴蜀之地外,貴州的桐梓、思南、德江和陝西的洵陽、略陽、山陽、鳳縣等地也都有不少硃砂礦,這便爲秦始皇解決了生產水銀原料和技術問題。

那麼,水銀又是如何運輸的呢?我們知道,水銀是一種毒性較強的物質,具有一定揮發性,且揮發性會隨着溫度升高而增強,因而運輸水銀時,不僅必須保證密封,而且必須保證低溫。而以秦朝的科技手段和運輸能力來看,顯然很難達到運輸水銀的能力。

秦始皇陵裏有多少水銀?這些水銀是從哪來的? 第4張

因此,個人認爲,秦始皇陵中的水銀,極可能是就地提煉使用的。也就是說,從各個地區的硃砂礦將原料運輸到皇陵施工現場,然後在現場進行提煉使用,至於水銀容易導致中毒,這個恐怕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誰讓參與施工的大部分都是刑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