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趙國真的有那麼難打嗎 秦滅趙國爲何花了14年才徹底結束

趙國真的有那麼難打嗎 秦滅趙國爲何花了14年才徹底結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秦滅趙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衆所周知,秦始皇是攻滅兼併山東六國,統一中原後才建立起大一統的秦王朝。而關於秦始皇攻滅六國的順序,除了韓、趙、魏、楚、燕、齊的主流說法之外,還有一種說法的順序爲韓、魏、楚、燕、趙、齊,從兩種秦滅六國的順序中可以發現,唯一發生順序變化的就只有趙國

趙國真的有那麼難打嗎 秦滅趙國爲何花了14年才徹底結束

那麼爲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是秦軍攻克趙都邯鄲,俘虜趙國君主趙幽繆王遷之後,趙王遷的兄長,也就是趙悼襄王偃的長子公子嘉卻在邯鄲城破前,及時率領一些宗室貴族和大臣們逃到了趙國北部的代地,也就是趙國名將李牧前半生一直鎮守,防禦匈奴的北疆地區。

之後公子嘉在一衆宗室貴族和大夫們擁立下,自立爲王,並率領北部代地的軍民繼續抵抗秦軍兵鋒,史稱爲“趙代王嘉”。故而秦軍攻佔趙都邯鄲後,只能算是基本滅亡了趙國(公元前228年),只有完全掃除趙國境內的殘餘勢力,纔算是徹底滅亡了趙國(公元前222年)。

而且韓國雖然是第一個爲秦所滅的關東諸侯,但秦國開啓統一六國之戰後,確定的第一個進攻對象卻不是韓國,而是秦始皇從出生到幼年時期遭受苦難和屈辱的趙國,加上趙國也和秦國相鄰,同樣符合秦國遠交近攻的戰略策略,故而秦王嬴政親政掌權後,就將趙國定爲了第一個滅國對象。

然而秦國從公元前236年大舉出兵進攻趙國開始,一直到公元前230年滅韓時都未能攻滅趙國。並且秦軍攻打趙國時還造成了十分慘重的傷亡,損失巨大,由於攻趙兵鋒受阻,秦國被迫調整進攻對象,按照原定先近後遠的戰略方針,將主攻方向改爲了相鄰的韓國。

趙國真的有那麼難打嗎 秦滅趙國爲何花了14年才徹底結束 第2張

後來還是因趙國發生了大面積的饑荒,秦國這才乘機一舉攻克了趙都邯鄲城。但趙代王嘉率領趙國北地軍民一直抗秦六年後,才被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秦將王翦之子王賁攻下代地城邑,俘虜了這位自立爲王的代王嘉,趙國才徹底滅亡。

那麼秦滅趙之戰中,爲何秦國滅趙這麼艱難,以至於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徹底攻滅了趙國呢?

首先趙國在趙武靈王時期推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之後,就建立起一支高度機動靈活,且戰力強大的騎兵部隊,並在之後的對外戰爭中得到了印證。比如取北方遊牧部落的胡人土地,迫使林胡王爲趙國提供馬匹,以及攻滅本國境內如鯁在喉的中山國等,爲此趙國逐漸發展成爲中原北方的超級強國。

走向鼎盛的趙國在國力和軍事實力上一度成爲僅次於秦國的存在,面對有着一統中原野心的秦國,實力強大的趙國成爲了山東六國中的中流砥柱,也一度成爲秦國東出中原的最大阻礙。故而秦國要想消滅兼併趙國並不容易,爲此自秦昭襄王在位時期,秦國就不斷出兵攻趙,其中著名的戰役有華陽之戰、閼與之戰、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等。

由於秦、趙兩國皆是實力強大的軍事強國,故而雙方也是互有勝敗,又由於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在位時期較短,爲此滅趙之戰最終拖到了秦王嬴政即位之後。

雖然自秦、趙兩國發生長平之戰,在四十多萬趙軍被秦將武安君白起埋骨長平戰場後,實力從根本上削弱,元氣大傷的趙國就無力再與秦國進行全方面的對抗。但由於一些原因(之前文章有詳細敘述),導致秦國並未乘勝追擊,一舉將趙國滅亡,爲此給了趙國休養生息,再度恢復國力和軍事實力的機會,並安穩的延續了二十多年。

而正是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讓趙國有了足夠的恢復時間,不僅可以大幅提升長平、邯鄲兩戰損耗的國力,也能補充兩戰中傷亡的士卒。

等秦王嬴政親政掌權後正式對趙國發動滅國之戰時,趙國已經有了中興之勢,雖然在實力還是略遜秦國一籌,但比燕、魏、韓這些同爲戰國七雄的諸侯要強大的多。比如趙國在與秦國發生的邯鄲之戰數年後,就在鄗代之戰中擊大破兩支燕軍數十萬兵力,並一路追擊至燕國腹地,包圍了燕都薊城,迫使燕國割城求和。

“趙使廉頗將,大破燕軍於鄗,遂圍燕。燕割五城請和。”《史記》(廉頗在趙國鄗城、代地大破燕軍數十萬,後圍攻燕都薊城)

趙國真的有那麼難打嗎 秦滅趙國爲何花了14年才徹底結束 第3張

可見趙國在長平、邯鄲之戰後不久,國力就恢復了不少。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秦王嬴政發起滅趙之戰時,趙國就已經恢復了不少實力,或許沒有恢復到最爲鼎盛時期,但也相差不大,故而秦國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攻滅兼併國力已經大幅恢復的趙國。

其次秦國未能速滅趙國,也在於趙國有能征善戰的名將坐鎮,比如戰國四大名將之二的廉頗和李牧就是趙將。

先說廉頗,如果趙孝成王在長平之戰中沒有隻聞聲名,就啓用閼與之戰中大破秦軍的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代替老成持重的廉頗爲上將,主導反擊秦軍。那麼在廉頗的指揮下,趙國即便戰敗,也不至於全軍覆沒,導致四十多萬趙國青壯士兵埋骨長平。

就算是付出一半的傷亡代價,趙國也能保留二十多萬兵力,不至於元氣大傷。那麼在之後的邯鄲之戰中,趙國應對圍攻邯鄲的秦軍也能遊刃有餘。以此可見,在當時冷兵器時代,一位用兵如神,善於實戰指揮的將軍對於諸侯國家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再說到趙國和燕國發生鄗代之戰,廉頗就是此戰的趙軍統帥。在兵力上與燕軍相差很大的情況下,廉頗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還是擊敗了趁機入侵趙國的燕軍,並乘勝追擊,包圍了燕國王城,迫使其割地求和。以此可見,一位能征善戰的名將甚至可以左右戰爭的勝負成敗,從而保全國家,得以延續。

趙國真的有那麼難打嗎 秦滅趙國爲何花了14年才徹底結束 第4張

雖然秦王嬴政發起滅趙之戰時,名將廉頗由於受到趙王排擠已經離開了趙國,但趙國還有一位名將李牧坐鎮。若單論軍事才能,紫陌個人認爲李牧的綜合實力要略強廉頗一籌。那麼在國力大幅恢復,兵力得到補充,有名將李牧坐鎮的情況下,那麼秦國自然是無法輕易攻滅兼併趙國。

比如韓、魏、燕三國的國力和兵力在戰國末期就不如趙國,爲此基本一兩次大舉進攻就被秦國滅亡兼併了。而秦國攻打實力較強的楚國時,前後就用了四年時間,這還是秦國當時已經基本攻滅兼併了韓、趙、魏、燕四國,實力得到很大提升的情況下。那麼趙國同樣作爲實力較強的諸侯,秦國要想徹底攻滅兼併自然不易。

除此之外,還有最後一個原因,當時秦國剛發起攻滅兼併六國之戰,在攻打趙國時,也需要提防其餘關東諸侯是否會支援趙國,甚至是乘機合縱再次攻秦。爲此秦國就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來對付其他關東諸侯,故而無法以舉國之力完全投入到滅趙之戰中,再加上前面兩點原因,秦國無法速滅趙國也在情理之中。

爲此秦國從公元前236年第一次大舉發兵攻趙開始,歷時8年,到公元前228年,才攻克趙都邯鄲。由於趙國只剩下北部代王嘉的殘餘勢力,秦國便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其他關東諸侯身上。直到攻滅楚國,關東六國之中只剩下一個完整的齊國時,秦國這才大舉發兵,剿滅燕、趙兩國在遼東和代地的殘餘勢力,而此時趙國又延續了6年時間,故而秦滅趙國之戰,共計用時長達14年。

趙國真的有那麼難打嗎 秦滅趙國爲何花了14年才徹底結束 第5張

秦滅趙之戰,秦國前後五次攻趙,四次大舉出兵

秦王嬴政於繼位九年時年滿22歲,這也是歷代秦王舉行加冠禮年齡,意味着嬴政在這一年就要親政掌權。之後經過系列戰前準備,比如制定統一戰略,調運糧草軍械,徵召士兵,事先打探軍情等,秦王嬴政於兩年後的公元前236年,率先對早年受辱的諸侯趙國發起了進攻。

秦國第一次大舉進攻趙國

秦國確定將趙國作爲第一個進攻目標後,就派人潛入趙、燕兩國進行調撥活動,以挑起燕趙戰爭。待兩國戰事一起,秦國便以支援燕國爲由,乘趙國內部空虛之際,命王翦、桓齮和楊端和分別率領一支秦軍,從西、南、西北三面攻趙,重點爲趙國南部,從而和燕軍對趙國形成腹背受敵之勢。

“趙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趙攻燕,取貍陽城。兵未罷,秦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拔之,取九城。幽繆王遷立。”《史記》注:多篇混合

由於準備充足,此次秦國大舉攻趙比較順利,共計攻佔了趙國鄴地、安陽、閼與等九座城。尤其是攻取了阻礙秦國攻趙的戰略要地閼,想當初在秦昭襄王時期,秦國就曾大舉進攻過該地,但被趙括之父趙奢擊敗,損失慘重。

過後三十多年,秦國終於拔除了這個垂涎已久的戰略要地,之後秦國攻趙,便能從此地西入趙國腹地,直接攻打趙都邯鄲。而攻取安陽後,秦從南面攻趙都邯鄲,也只有數座城邑和一條漳水阻隔。這兩處要地也是秦國此次攻趙的主要戰果。

不過秦國雖然大舉出兵攻趙,但趙國方面也及時出動了大軍頑強抵抗,爲此秦軍乘趙空虛之際攻取以上數城後,攻勢便嚴重受阻,最後留下部分軍隊駐守已經攻取的城邑和地區後,剩餘秦軍撤離回國,秦國第一次攻趙落下帷幕。

由於秦國在次年發生了很嚴重的旱災,故而第二次攻趙又推後了一年。

公元前234年,秦國第二次大舉發兵攻趙(李牧指揮宜安、肥之戰,大破秦軍)

在公元前234年,秦國再次大舉攻趙,秦王嬴政命桓齮爲秦軍統帥,攻打趙國平陽、武城。趙國一方派扈輒率軍反擊,結果被桓齮殲滅十萬趙軍,趙軍主將扈輒也戰死沙場。之後桓齮便率軍越過太行山,攻打赤麗、宜安兩地,繼而深入趙國腹地。

“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取宜安,定平陽、武城。李牧率師與戰肥下,卻之。”《史記》

趙國真的有那麼難打嗎 秦滅趙國爲何花了14年才徹底結束 第6張

雖然秦軍此次攻趙取得戰果不小,但後期卻損失慘重。趙王遷見秦軍攻勢緊急且兇猛,爲此就趕緊命大破匈奴的邊軍主將李牧爲上將,率領邊軍和內地趙軍在對抗秦軍。李牧率軍在宜安附近的肥下與桓齮交戰,最終用計大破秦軍,幾乎全殲,成功截擊住了秦軍的攻勢。之後桓齮在次年率領殘餘軍隊逃還秦國,秦國第二次大舉攻趙告終。

公元前232年,秦國第三次大舉出兵攻打趙國(李牧在番吾擊退秦軍)

繼第二次大舉攻趙之後,秦國於明年又發起第三輪攻勢,兵分兩路,再次從南面進攻趙國的鄴地,平陽,繼而北上渡漳水攻打趙都邯鄲。另一路則從太原攻打狼孟,進而向東攻打趙國的番吾要地,與南路秦軍形成夾攻之勢,意欲一舉攻滅趙國。

“大興兵,一軍至鄴,一軍至太原,取狼孟。秦攻番吾,李牧與之戰,卻之。”《史記》

儘管戰略和想法很美好,但結果卻很殘酷。趙國一方再次任命李牧爲主將,率領趙軍反擊秦軍。面對秦軍兩路攻勢,李牧先是命副將司馬尚率領一部分軍隊在邯鄲南線據守趙國南長城,拖住北上秦軍,然後親率主力在番吾要地阻止來犯秦軍。

趙國真的有那麼難打嗎 秦滅趙國爲何花了14年才徹底結束 第7張

結果在李牧率軍猛攻之下,太原、狼孟一路秦軍大敗,隨後李牧回援邯鄲南線。而南路漳河沿岸正欲北上攻趙的秦軍見被北路南下秦軍已被李牧擊退,自知難以取勝,只是與李牧和副將司馬尚匯合後的趙軍略微接觸不敵後,便不敢再戰,最終兩路秦軍紛紛撤離退出趙境,秦國第三次大舉攻趙以失敗告終。

不過在宜安之戰和番吾之戰中,趙國同樣損失慘重,已經無力再反攻、遠程追擊秦軍,故而自番吾之戰後,趙國只能退守趙都邯鄲,堅守自保。同樣秦國礙於趙國有用兵如神的李牧坐鎮,也不敢再輕易攻趙,爲此還將主攻方向改爲了韓國。

公元前229年,秦國大舉攻趙,攻克趙都邯鄲

之後秦國經過數年休整後,於公元前229年再次大舉進攻趙國,因爲在滅韓同年,趙國遇到了嚴重的旱災,爲此嚴重缺糧,導致人心浮動,秦國迎來了滅趙良機,而此次大旱災也成爲“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趙大飢。秦大興兵攻趙,王翦,端和,羌瘣圍邯鄲城。李牧誅。秦虜趙王遷,滅趙。趙公子嘉自立爲代王。”《史記》

秦軍在趙國發生旱災後的次年第四次大舉出兵,命王翦,楊端和,羌瘣從三面夾攻趙都邯鄲。但由於趙國有能戰善戰的李牧坐鎮,秦軍多次進攻都未能取勝,雙方進入相持階段,爲此秦國派人潛入邯鄲,用重金買通權臣,施行反間計除掉了名將李牧。

自李牧死後,趙軍將士渙散,戰力大打折扣,即將解體。最終王翦率領秦軍在三個月左右便攻克趙都邯鄲,俘虜了趙王遷。

不過在秦軍攻克邯鄲時,趙王遷的兄長公子嘉及時帶領宗室貴族和一衆大夫等數百人逃到了趙國北部代地,自立爲代王,繼續對抗秦國。

公元前222年,秦國大舉攻打燕國遼東,返程順帶攻滅趙國北部殘餘勢力

趙都邯鄲成爲秦國邯鄲郡的六年後,攻滅魏國和楚國的秦軍調轉兵鋒,秦王嬴政大舉出兵,命王翦之子王賁攻打燕王喜在遼東的殘餘勢力,一戰破之,俘虜了燕王喜,燕國徹底滅亡。

“秦拔遼東,虜燕王喜,卒滅燕。是歲,秦將王賁亦虜代王嘉。”《史記》

趙國真的有那麼難打嗎 秦滅趙國爲何花了14年才徹底結束 第8張

同年,王賁率領秦軍返程時,一同剿滅了趙國北部代地的殘餘勢力,俘虜了代王趙嘉。至此,立國二百五十多年的趙國徹底滅亡。

結語:

從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38年親政掌權,於公元前236年發起滅趙戰爭,歷經四次大舉攻趙,才於8年後的公元前228年攻克了趙都邯鄲。又於6年後的公元前222年,俘虜逃亡北部的趙代王嘉,爲此滅趙共計歷時14年。之後秦國於次年滅齊,公元前221年止,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秦朝,稱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