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作爲亡國之君的劉禪和孫皓 兩人誰更加昏庸

作爲亡國之君的劉禪和孫皓 兩人誰更加昏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蜀後主和吳後主誰更昏庸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亂世,強大的東漢王朝分裂成了三個最主要的國家,遼東地區的公孫氏和交州的士燮雖然沒有自立一國,但也是割據一方。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魏蜀吳三國的創建者逐漸逝去後,他們的繼承人明顯一代不如一代,以至於最後被司馬懿孫子司馬炎一統了三國。

作爲亡國之君的劉禪和孫皓 兩人誰更加昏庸

在魏蜀吳三國中,最先被滅國的就是劉備建立的蜀漢,蜀漢傳二代而亡,蜀後主是劉備的兒子劉禪(小名阿斗)。其次被滅國的是曹魏,很多人以爲曹魏是曹操所建立的,其實不然,曹操只是曹魏的奠基人,其子曹丕纔是曹魏的創建者,曹丕之後曹叡、曹芳、曹髦以及曹奐先後爲帝,曹魏後主就是曹奐這個“傀儡”了。

而東吳是最後被滅國的,東吳的創建者是孫權,但實際上的奠基人應該是孫權的哥哥孫策,孫權去世後,孫亮、孫休以及孫皓先後繼位;和曹魏一樣,東吳的繼承人雖然多,但在位時間都不長;公元280年時,晉將杜預、王睿進攻東吳,東吳無力防守,孫皓被效仿劉禪的方式投降(備亡國之禮,素車白馬,肉袒面縛,銜璧牽羊,大夫衰服,士輿櫬。)

東吳的投降,宣告三國時代正式結束,在三國後主中,曹魏後主曹奐沒什麼好說的,本身就是被操控上位,沒任何權力,最後“禪位”於司馬炎也在情理之中,自然也就沒什麼好評價的。而蜀後主劉禪和吳後主孫皓卻一直以來受世人抨擊,其中尤以蜀後主劉禪爲最,因一句“此間樂不思蜀”引出“扶不起的阿斗”,從而被世人嘲諷千年。

在一般人的認知中,王朝之所以被滅,是因爲最後一任君王昏庸;而蜀後主劉禪和吳後主孫皓更是昏君中的昏君,但真是如此嗎?先來看看蜀後主劉禪,蜀後主劉禪一生之中,除了寵信宦官黃皓外並沒有其他的昏庸之舉;不僅如此,在其在位時期,還充分懂得放權,比如放權與諸葛亮、蔣琬等人,此外,在面對武都氐王苻健歸降之事時,還充分表現出了虛懷納諫的一面。

作爲亡國之君的劉禪和孫皓 兩人誰更加昏庸 第2張

最後,他在接受夏侯霸投降時所說的那一番話,更是充分彰顯了劉禪的智慧(當然不排除是有人教他說的)。劉禪投降後,在宴會上所表現出的樣子雖然一直被人嘲笑,但對於劉禪所說的話和表現,一直以來卻有另一種解釋,那就是劉禪裝傻保命;而且“此間樂不思蜀”也有兩種解讀,“此間樂,不思蜀”和“此間樂?不,思蜀”,斷句不同,表達的意思就截然相反。

當然,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我們也不清楚劉禪所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當然,本人還是更傾向於後面一種解釋,不然劉禪沒必要說出這麼一句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解釋的話來,比如他可以直接說“此間樂”,不用加上後面的“不思蜀”就可以了;對這件事,關鍵是還有一個佐證,那個教他說話的郤正是個徹頭徹尾的投降派,投降書就是他寫的,後來他還擔任了巴西郡太守

那孫皓呢?其實孫皓在位之初,頗有明君之風,不僅勤政愛民,處置得當,而且明辨是非、虛懷納諫,一時之間,東吳聲勢大盛,讓曹魏都有點慌。但是剛有點小成績的孫皓立馬就變了,整日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他殘暴的名聲一時傳遍各地,就連司馬炎聽到孫皓的所作所爲後都感到惶怖。

但這是不是司馬炎爲了順利吞併東吳而估計造謠,就不得而知了。至少,司馬炎的表現就讓人很值得懷疑;畢竟在正常邏輯裏,敵國的君主越是殘暴,國家越是混亂,他應該越開心纔對,畢竟他又不是聖母,不可能去關心敵國的好壞。可能孫皓不是那麼好,但也絕不至於殘暴到連司馬炎都感到惶怖的狀態。

作爲亡國之君的劉禪和孫皓 兩人誰更加昏庸 第3張

什麼是昏庸?糊塗而愚蠢,毫無才幹叫昏庸,而無論是劉禪還是孫皓,明顯並非如此;充其量,劉禪只能算是軟弱,其中還帶着一點聰明;而孫皓的確有才幹有能力,最多算是殘暴不仁。事情最終的結局是吳後主孫皓投降後沒幾年便莫名其妙地去世了,而蜀後主劉禪則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壽終正寢,但衆多兒子中,僅有三子劉琮一脈留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