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富弼是如何代表北宋朝廷與契丹談判的?西夏扮演什麼角色?

富弼是如何代表北宋朝廷與契丹談判的?西夏扮演什麼角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富弼是如何代表北宋朝廷與契丹談判的?西夏在其中又扮演什麼角色?事實上,富弼不愧是一代名相,他頂着內外壓力,憑藉自身出色的談判能力和過人的韜略膽識,將國家利益爭取到了最大化。

富弼與契丹達成增幣協議後,契丹樞密副使耶律仁先、樞密使禮部侍郎同修國史劉六符入見,向仁宗上誓書,其誓書曰:“共遵成約,虔守歡盟,以風土之儀物,備軍旅之費用,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

自此保安黎庶,謹守封疆,質於天地神祇,告於宗廟社稷,子孫共守,傳之無窮,有渝此盟,不克享國,昭昭天鑑,當共殛之”。 遼在誓書中重申了歲幣的數目,並約定兩朝之間和平相處,互不侵犯疆界、互不交侵人戶,並且不得擅自修建堡寨以及開創河道。如若哪方違反盟約,則天地共誅。

富弼是如何代表北宋朝廷與契丹談判的?西夏扮演什麼角色?

慶曆二年(1042)十月,遼遣林牙、保大節度使蕭偕來報撤兵。同年遼遣使節來宋賀正旦,由此可見兩國關係已恢復正常狀態。自此遼宋雙方和平相處,未出現明顯衝突。至和二年(1055)夏,遼還遣保安節度使、左監門衛上將軍耶律防及殿中監王懿等,來宋朝賀乾元節,並獻上遼興宗畫像,“以其畫像獻宋,求易取仁宗御容以代相見,篤兄弟之情”,“南北兩朝永敦誓好”成爲此後宋遼交往的主線。

西夏請和

富弼在與遼談判時,約定增幣的附加條件爲遼必須約束西夏與北宋議和。在之前每年三十萬歲幣的基礎之上,額外增加的銀、絹各十萬、匹,“半以代關南租賦,半以爲謝彈遏西戎之意”。

富弼是如何代表北宋朝廷與契丹談判的?西夏扮演什麼角色? 第2張

慶曆三年(1043)正月,遼遣樞密院都承旨王惟吉督令西夏息兵,西夏請遼使到北宋京師代爲請和。隨後西夏伊州刺史賀從勗前來北宋納款。賀從勗言:“契丹使人至本國,稱南朝遣樑適侍郎來言,南北修好已如舊,惟西界未寧,與彼爲婚姻,請諭令早議通和”,由此可見,契丹已按照約定派人去西夏勸和。但在其所持文書中,元昊仍自稱“男邦泥定國兀卒囊霄”,這表明元昊雖願與宋講和,但仍不願向宋稱臣。

富弼是如何代表北宋朝廷與契丹談判的?西夏扮演什麼角色? 第3張

對此,仁宗表示不能接受,要求元昊“奉表削僭號”,宋廷內部也針對此事引發了一場爭論。富弼言:“元昊臣契丹而不臣我朝,則是契丹爲無敵於天下矣。

須令稱臣,乃可許和”;韓琦、范仲淹認爲西夏請和是因爲“元昊知衆之疲,聞下之怨,乃求息肩養銳,以逞兇志,非心服中國而來也”,朝廷應觀望元昊接下來的態度,如若“彼卑辭厚禮,止是求兀卒之稱,則按唐單于、可汗故事,有可許之”,同時朝廷不可休兵、加強武備,以防其驚擾生事。相比韓琦、范仲淹的對策,餘靖則表現得更爲激進,他主張“挫北敵之氣,折西羌之銳,不如不和,最爲得策”。宋廷議而不決,宋夏和談就這樣擱置下來。

富弼是如何代表北宋朝廷與契丹談判的?西夏扮演什麼角色? 第4張

元昊態度之所以桀驁,是因爲在這一時期西夏的軍事實力正處在上升階段,堪稱自夏州政權以來軍事力量最爲強盛的時期。強大的軍事力量讓西夏在與邊兵羸弱的宋的關係中,自然佔據了主動地位。然而西夏的反叛極大一部分原因是倚仗遼爲外援,宋遼和好後,形勢轉而對西夏不利,元昊自然不會再去輕易得罪宋,而使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由此元昊始稱臣,並遣使入宋表達稱臣通好的請求。慶曆四年(1044)九月,元昊遣楊守素攜誓文至宋議事。餘靖分析遼夏形勢後,建議速行冊封元昊,如此元昊得以專力與契丹爭鋒,“二敵兵連不解,此最中國之利”。朝廷聽從了餘靖的建議,命令延州先移文西夏。

富弼是如何代表北宋朝廷與契丹談判的?西夏扮演什麼角色? 第5張

十二月,北宋冊封元昊爲夏國主,更名曩霄。至此,歷時一年多的夏宋和談終於落下帷幕。西夏請和,是富弼使遼的附帶結果,富弼曾言:“臣去年使契丹,與館伴劉六符語,將來若使元昊複稱臣,則本朝歲增金帛之遺”。宋夏重歸於好,宋在與遼、夏的雙邊關係中都佔據有利地位。

遼夏交惡

當宋、夏在議和問題上陷入僵局時,遼、夏關係發生了巨大變化。早在李繼遷時期,遼夏就結爲聯盟,互爲黨援,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局面。興許是西夏的逐漸強大威脅到了遼的地位,自元昊建制以來,遼夏之間的關係逐漸產生裂痕。先前爲穩固兩方的關係,遼夏採取了和親的方式,遼興宗將興平公主下嫁與李元昊,然僅七年後,興平公主在西夏暴斃,遼認爲李元昊與太平公主不諧,“公主薨,遣北院承旨耶律庶成持詔問之”。

富弼是如何代表北宋朝廷與契丹談判的?西夏扮演什麼角色? 第6張

再者元昊掌權後在軍事上加強了對遼的防禦,“置十二監軍司,委豪右分統其衆。自河北至午臘蒻山七萬人,以備契丹”;遼也毫不讓步,先是“禁夏國使沿路私市金鐵”,又“禁吐渾鬻馬於夏,沿邊築障塞以防之”,在經濟上對西夏進行扼制。又慶曆三年(1043)八月,西夏跟從契丹討伐呆兒族。呆兒族原屬於契丹的夾山部落,但該族並不服從契丹的管轄,遼興宗發兵討伐無果,命元昊會兵討擊。遼夏聯軍打敗了呆兒族,“破其衆,擄獲頗多”,然而“契丹主專之,不以分給”,此事更加滋生了西夏對遼的嫌隙。

富弼是如何代表北宋朝廷與契丹談判的?西夏扮演什麼角色? 第7張

“曩霄本與契丹約相左右以困中國,及劉六符求割關南地,中國遣知制誥富弼報之,兩進誓書,復相和好。曩霄怨契丹背約,坐受所益歲幣,於是有隙”。西夏與遼一開始結爲盟友共同抗宋,而遼背棄盟約與宋講和,每年還從宋處獲得鉅額歲幣,元昊自然心有怨言。出於對遼的不滿與憤恨,慶曆三年(1043)十一月,元昊誘導党項諸部叛遼附夏。元昊此舉徹底激化了遼夏之間的矛盾,“契丹主怒,徵諸道兵會西南邊,討夏國”。

慶曆四年(1044)七月,遼遣使臣耶律元衡來宋告知遼將討伐西夏,表明遼夏關係已經破裂,遼有意籠絡北宋,以達到壓制西夏的目的。遼夏交惡,北宋得利,事態開始向對北宋有利的方向轉變。正如諫官吳育所言:“今二蕃自鬥,鬥久不解,可觀形勢,乘機立功”;富弼亦言:“若二寇自相殺伐,兩有所損,此朝廷之福,天所假也”。

富弼是如何代表北宋朝廷與契丹談判的?西夏扮演什麼角色? 第8張

富弼爲人一向謙遜,他把宋、遼的和平乃至後來西夏的歸順都歸之爲歲增金帛的結果,“金帛買和”這一說法也曾被有心之人所詬病,厚贈金帛的做法確實也助長了遼夏的貪慾。在宋夏和談期間,西夏曾遣使上書要請十一事,主要內容爲“歲賜”、“割地”、“不稱臣”、“弛鹽禁”等。其中歲賜一項,西夏“乞增每歲賜予之數至三十萬”,完全是想效仿遼的先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