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大理段氏皇帝列表 大理段氏的始祖是誰

大理段氏皇帝列表 大理段氏的始祖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理段氏一族,其歷史始於公元937年,1382年明軍入滇,段氏末代總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後。

大理段氏皇帝列表 大理段氏的始祖是誰

  大理地圖

  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中都提到過大理段氏,《天龍八部》中更是把大理段氏的段譽寫成主要人物之一。

  真實歷史上大理段氏的確存在,不過與小說所說不同。小說只是藉助了大理段氏存在的歷史事實做了演繹。

  利用歷史事實再創造也是金庸武俠的一大特色。

  歷史上的大理段氏崛起於中原五代後晉時期,史稱白蠻貴族出身的段思平在今雲南大理一帶建立了大理國

  有人認爲段思平遠祖出自鮮卑段部,與鮮卑慕容屬同種,其實這是臆測。

  據云南大理段氏後裔的《段氏宗譜》上說:“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儉魏者,佐蒙氏閣邏鳳(南詔國王)有功,六傳至思平而有國。改號大理,時後晉天福二年也”。

  可見段思平祖籍實則是西北武威人。

  《段氏世家》、《南詔野史》中也記載:“段氏,河西四郡之武威郡(涼州、雍涼)人,羌族,祖上段儉魏爲閣羅鳳將,佐南詔大蒙國,唐天寶中大敗唐兵,功升清平官,賜名忠國,拜相,六傳而生思平”。

  由此可見,段氏乃是羌人或者漢化了的羌人。《南詔野史》、《白古通紀淺述》、《滇載記》則都認爲段思平是漢裔白蠻。

  另有學者指出,最先到達雲南的是魏之段延,數傳北周之段永,再數傳唐之段儉魏。而始祖段延是來自河西的武威郡人。而武威郡段氏的始祖爲西漢段貞,是共叔段子孫西遷武威後的後裔。而共叔段是段姓的受姓始祖,他是春秋時期鄭武公的次子,而鄭國則源出周王室姬姓。

  段思平家族世代爲南詔武將,但到段思平出生時,家道中衰,已成爲沒落貴族。段思平幼時曾在山中牧羊爲生,深知底層生活的困苦。

  彼時,段思平所處的南詔政權已經開始走向末路,先後被鄭買嗣的“大長和國”、趙善政的“大天興國”和楊幹貞的“大義寧國”取代。但這幾個政權存在時間都不長,而且相互更迭時都免不了一番殺戮,一時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段思平親身經歷了這三個短命政權的更替,切實瞭解弊政。

  由於段思平出身將門,有武功才幹,最初爲幕覽(南詔官名。大府的主將稱稱演習,副稱演覽。中府主將稱繕裔,副稱繕覽。小府主將稱幕撝,副稱幕覽),後來積功被後晉封爲通海節度使。

  大義寧國主楊幹貞深以段思平爲忌,不斷迫害思平。公元937年,段思平遂以“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爲號召,鼓動奴隸和農奴起義,並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滅楊幹貞的大義寧國,遂建大理國,年號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爲都。

大理段氏皇帝列表 大理段氏的始祖是誰 第2張

  大理城

  取國號爲“大理”據說是因段思平生於喜洲,喜洲即大釐城,將“釐”字改爲了“理”字,“大理”,即是“大治”。“大”字就如同先前的“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大義寧國”無二。

  也有說與南詔後期曾用過的“大禮”有承襲關係。

  “南詔酋龍立,遂僭稱皇帝,建元建極,自號大禮國。”《新唐書·南詔傳》

  “大理國與唐史禮、理字異。”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至異牟尋又遷於喜郡史城,又徙居羊苴咩城,即今府治,改號大禮國。”《元史·地理志》

  段思平登基後,厲行改革,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很快遠近歸心,鹹奉其約束,重新統一了南詔。

  大理的疆域不僅覆蓋今中國雲南,還包括今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部分地區。

  思平在位八年,大行分封,篤信佛教,年年建寺,鑄佛萬尊。死後諡號神聖文武皇帝,由子段思英繼位。

  段氏父子名字中都爲“思”字,是受到當地父子聯名的影響。

  大理自段思平於五代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建國,傳十四世到段正明(即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保定帝段正明本塵大師)時已歷150餘年(史稱前理),被權臣高升泰篡位。後高氏又讓位於其弟段正淳(即《天龍八部》中段正淳的原型),其後到段興智結束(史稱後理)。大理段氏皇室共經歷24位帝王,凡318年。

  段思平子段思英在位一年,就被其叔段思良夥同相國董迦羅逼其遜位,在大理無爲寺出家爲僧,成爲大理首位出家的皇帝。無爲寺就是小說《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的原型(一說是大理的崇聖寺),從此成爲大理皇家寺院。

  段思良本是大理開國功臣,逼侄段思英遜位自立爲帝后,大理帝位繼承在思平、思良兩支系間更替。與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趙光義兄弟情況極其類似。

  “思英性暴戾,居喪淫戲無度,多變易文德年制度。”(《滇史》)

  “思平一子思英不肖,心欲廢之,左右諸臣諫阻。及將死,謂弟思良曰:吾子非承大業,爾宜善繼吾緒。思良泣受命。”(《滇史》)

  大理建國比趙匡胤建宋還早了二十三年。965年11月宋太祖趙匡胤派王全斌、劉光義率六萬兵馬從開封出發,分兩路向在四川一帶的後蜀進軍,後蜀很快投降,後蜀四十六州納入大宋版圖。此時王全斌向趙匡胤進獻雲南地圖,並請求乘勝進軍雲南,消滅盤踞在雲南的大理。

  據說趙匡胤仔細看了雲南的地圖,而後用玉斧畫着大渡河以西的地方意味深長的說:“此外非吾有也。”所以宋軍未至雲南。(《續資治通鑑》中寫到“帝鑑唐天寶之禍起於南詔,以玉斧畫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此後宋朝的軍隊也從未進入過雲南地區。

  段思良其後大理諸帝(中有楊義貞高升泰篡位):

  段思聰:段思良子。在位期間,高氏成爲宰相家族。

  段素隆:段素廉侄。不樂爲帝,禪位爲僧。

  段素真:段素隆侄。不樂爲帝,禪位爲僧。

  段素興:段素真孫。“素興在位,荒淫日甚”,被相國高氏廢掉。

  段思廉:段思平曾孫段智恩之子,頗有人望。當時高氏爲相國,遂與諸大臣廢素興而立思廉。帝位轉回段思平子孫一系,如同南宋高宗以後帝位又還給了宋太祖趙匡胤子孫。高氏以此擁立之功,權勢日盛,高智升被封爲鄯闡侯。後段思廉不樂爲帝,禪位爲僧。

  段廉義:段思廉子。熙寧八年,被楊義貞所殺。金庸先生小說《天龍八部》中說段延慶就是他的太子。但是歷史上並無段延慶其人。

  楊義貞:楊允賢子。1063年,楊允賢叛亂,高智升出兵滅之。1080年,楊義貞再度發動政變,殺國君段廉義而自立,改元德安,號“廣安皇帝”。後被高升泰所殺。

  段壽輝:段廉義侄。高智升子高升泰帶兵討逆,誅楊義貞,擁立段壽輝。不樂爲帝,禪位爲僧。

  段正明:段壽輝堂弟。“性謹恪尚儉素”,1094年被被高升泰廢黜,出家爲僧,前大理國結束。段正明即小說《天龍八部》中保定帝段正明本塵大師的原型,真實歷史上他只是一個傀儡。

  高升泰:大理相國。高氏世代爲大理相國,權傾朝野。1094年,高升泰廢黜段正明,建立“大中”國,改元上治。在位二年後病重,因段氏集團還有相當的實力,遺囑其子高泰明還位於段氏。《天龍八部》中的鄯闡侯高升泰原型就是他。但是他並非小說中所寫是個賢臣,而是一個權臣。“正明爲君不振,人心歸高氏,羣臣請立鄯闡侯高升泰爲君。”(《滇史》)

大理段氏皇帝列表 大理段氏的始祖是誰 第3張

  佛塔

  段正淳:段正明弟。1096年,高升泰死後,高泰明遵照遺囑,將王位還給段氏,擁立段正淳即位,仍號“大理”,自己爲相。史稱後理。但是在後理,宰相高家一直把攬朝政,皇帝基本無實權。段正淳即《天龍八部》中的鎮南王段正淳原型。段正淳並非小說中只是個王爺,而是皇帝。他也並非只知尋花問柳,而是努力“中興”。在歷史上留下了不錯的名聲。晚年禪位爲僧。

  段正嚴:又名“段和譽”,段正淳子。大理國第十六位皇帝,公元1108年—1147年在位,長達39年,是大理國諸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宋史》中記載段和譽臣服於宋,遣使來朝,並受宋封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晚年出家避位爲僧,即《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原型。段正嚴勵精圖治算是一個好皇帝。最後因爲幾個兒子爭奪帝位,不勝其煩出家爲僧,壽至94歲而終。

  “正嚴即勵精圖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滇雲歷年傳》)

  段正興:又名“段易長”,段正嚴子。不樂爲帝,禪位爲僧。

  段智興:段正興子。即小說《射鵰英雄傳》中南帝一燈大師原型。不過在歷史上,他並沒有出家。而且一點也不聖明,大修佛寺,建了六十座寺院,過分崇佛以至於國力衰落。“智興奉佛,建興寶寺,君相皆篤信佛教,延僧入內,朝夕焚咒,不理國事。”(《滇史》)

  段智祥:段智廉弟。不樂爲帝,禪位爲僧。

  段興智:段祥興子。大理末代皇帝,後又當了七年蒙古大理總管。

  段實:又叫段信苴日。段興智弟。蒙古大理第二位總管。中統二年,段實入朝忽必烈。“襲總管,賜虎符,領大理、威楚、鄯闡、統矢、會川、建昌、騰越等城,自萬戶以下皆受節制。”(《滇史》)

  段功:愛情故事“孔雀膽”男主角。因抗擊紅巾軍有功,被元朝樑王許予愛女阿蓋郡主。樑王后來又對其起疑,想讓阿蓋郡主用孔雀膽殺死自己丈夫。阿蓋郡主反而告訴了他,並要和他一起逃走。段功不相信岳父會殺自己,拒絕妻子好意。第二天被樑王殺死,阿蓋郡主絕食殉情。

  段世:段明叔。第十三任,也是最後一任大理總官。“段氏世土,至此而絕”。

  也就是說大理被蒙古吞併後,段氏繼續擔任元朝的大理總管,又爲蒙元效力了一百三十年。如此計算大理段氏在雲南實際統治四百餘年。元朝滅亡後,段氏仍然效忠前元,抗拒大明的統一。

  洪武十五年(1382),明軍入滇,段氏末代總管段世堅持抵抗到了最後。

  明朝平定雲南後,朱元璋賜段苴仁、段苴義兄弟一名“歸仁”,官居雁門衛鎮撫;一名“歸義”,官居武昌衛鎮撫。

  自此以後,煌煌帝胄的大理段氏也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