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孝武帝是如何處理劉氏藩王的?詳解其手段

宋孝武帝是如何處理劉氏藩王的?詳解其手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廢除分封制、加強中央集權是一個歷史必然過程,南朝時期孝武帝就曾針對分封制做出過一定的改革。那麼宋孝武帝是如何處理劉氏藩王的?

一、孝武帝削弱藩王的政策

自南朝開始以來,劉宋一朝的內部爭奪就層出不窮,這樣一種現象在宋孝武帝時期更加嚴重,也是因爲如此孝武帝劉駿對各大封國的猜忌十分嚴重。

毫不誇張地說,他對掌握實權的宗室之人非常厭惡,甚至達到了除之而後快的程度,歷史記載其還進行過誅殺皇族的行動,僥倖逃過一劫的人也被宋孝武帝制定的諸多政策與手段所限制。

宋孝武帝是如何處理劉氏藩王的?詳解其手段

孝武帝限制藩王權力的首要手段便是“武力震懾”, 早期劉劭曾是他身邊的功臣之一,但後來劉劭的兄長造反遭到孝武帝的鎮壓,劉劭自己也沒能逃脫他的猜忌,被斬首示衆、暴屍於市。

劉義宣是劉宋時期的荊州刺史,結果因爲勢力過於強大,遭到了孝建元年的忌憚。後來,雙方就爆發了殘酷的戰爭,劉義宣及其家人沒有一個人逃過劫難。

孝武帝的弟弟劉誕、劉休茂分別是廣陵城和雍州的一方大員,可惜的是,他們皆沒有逃過兄長的迫害,最後死在了權力的爭奪之下。

總的來說,劉駿以武力鎮壓的手段十分殘酷,無論是皇室宗親,還是兄弟手足他都不會有絲毫的憐憫,斬草除根讓自己放心,也可取得巨大的震懾作用。

在鎮壓叛亂的過程中,孝武帝深感各大諸侯實力強大對君權的威脅,於是他便不斷制定各種措施削弱藩王的力量,比如限制幼小的藩王就藩,對已經獲得封地的藩王重新分封。

這樣一來各大藩王在封地的影響力就會不斷減弱,中央在地方上的行政權力便會不斷增強,另外他還不斷增加具有獨立行政權力的州和縣,進一步減少藩王直接管理的區域。

漢武帝將天下設立13個州派遣刺史進行監督,然而劉駿將天下重要的諸州分割的更爲徹底,比如荊、揚就被分割成多個郡縣,消除了此重鎮對京都的威脅。

無論在任何時代,藩王對皇帝最大的威脅就是軍事上的威脅,一旦控制了藩王的軍事力量,那麼藩王等於就失去了對封地的統治力,孝武帝削弱藩王權力的另一個方法就是控制軍權。

以往藩王在自己的封地既有行政權力,也有一定的軍事大權和財政大權,使得地方軍隊多聽從於藩王的命令,這也是容易造成天下大亂的原因之一。

針對這一個問題孝武帝設立了相應的控制制度,他下詔所有的藩王想要用軍隊的力量必須經過皇帝的統一,否則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宋孝武帝是如何處理劉氏藩王的?詳解其手段 第2張

控制藩王權力的同時,劉駿還設立了一個“典籤”官職,他就好比漢武帝時期的刺史制度。當然,相比於刺史而言典籤的權力更大,不僅有監督的作用還有直接行事的權力,完美壓制了藩王的勢力。

行爲禮儀方面孝武帝也制定了相關的政策,對帝王和藩王的界限進行明確的劃分,或許很多人不明白禮儀如何能限制藩王造反。

古人曾言“名正言順”,很多時候百姓心中階級等級的觀念十分嚴重,禮儀政策進行劃分可加強臣子對君王的敬畏,如此一來無形中就可提升君王的名望和威懾力。

通過上述的介紹不難發現,孝武帝通過震懾殺戮一些兄弟、減少藩王出入的權限、軍事和政治方面制定相關的政策,以達到限制藩王權力範圍的目的。

二、孝武帝削弱藩王權力的原因

歷朝歷代分封藩王都是爲了讓皇室宗親保護江山,可惜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血緣關係會逐漸疏遠,再加上人的慾望不斷增大,分封制的弊端就開始顯現了出來。

回看西漢的歷史就不難發現,分封制的弊端大致包括以下三點,其一藩王權力過大影響皇權穩固,其二藩王權力過大不利於皇權傳承,其三藩王權力過大禮樂治國的政策也容易遭到破壞。

孝武帝不斷利用各種手段削弱藩王權力,毫無疑問也是出於以上三點原因,當皇權與臣權的矛盾過於突出時,君王的權力就會變得不穩固。

和平年代或許雙方會和平相處,一旦遇到戰爭年代皇權與藩王必然會出現矛盾,到時候藩王手裏的軍權就會對君王造成極大的威脅,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便是如此。

劉宋立國後之所以建立藩王制度主要是爲了限制門閥的力量,隨着立國時間的推移門閥力量雖然遭到了打壓,但新興的皇室宗親卻成爲了帝王的威脅,而他們也最有可能成爲新的皇位繼承者。

上述曾提到,孝武帝即位之初國內發生了多場軍事政變,種種跡象都表明藩王的權力已經到了不得不重視並解決的地步,只要削弱藩王的權力才能夠保障皇權的正常行使。

自夏商周以來,我國皇權的繼承製度便是嫡長子繼承製度,然而藩王的權力若是過大,必然會導致孝悌觀念、宗族觀念受到受到破壞。

這樣以來不僅會導致社會的混亂,更會導致皇權繼承時出現混亂,所以孝武帝削弱藩王權力鞏固皇權勢在必行,東晉時期這樣一種現象比比皆是。

劉宋時期,雖然國家的政權不如兩晉時期那麼混亂,但弟殺兄奪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發生,一旦藩王覬覦皇位亂象就不可避免了,削藩則可以將非法奪權的隱患扼殺在搖籃裏。

當然,孝武帝不遺餘力的削藩也與他自己的經歷有一定的關係。他是宋文帝的第三個孩子,按照我國嫡長子繼承製度本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可是最後卻通過武力奪得了皇帝之位。

正所謂“前有車,後有轍”,唐朝時期因爲玄武門之變的存在,每一次皇權交替都存在着血腥與戰爭,這便是弒父或者殺兄稱帝帶來的消極影響。

孝武帝雖然獲得了皇位,但是他繼承皇位的過程卻不順應民意、宗族觀念,破壞了以孝悌觀念、宗族法制也必然會在後世出現亂象。

事實也的確如此,他過度削弱藩王的力量來保障皇權統治,以至於劉宋王朝的皇室力量、統治力遭到削弱,對天下的統治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無休止的殺戮與亂世

宋孝武帝是如何處理劉氏藩王的?詳解其手段 第3張

從某個角度來說,孝武帝通過削弱皇室的力量加強集權,本身就與當時的社會性質相互矛盾。封建王朝時期,王朝實行的是“家天下”制度,皇帝想要控制天下必須要依靠家族的力量。

然而,孝武帝爲了削藩不得不限制宗室皇族的權力,可他又不能夠把大權外放,以至於孝武帝時期出現了許多幼小的藩王、封地之主。

孝武帝在世的時候,這些幼主藉助他的餘威還能統治封地,可自孝武帝死後劉宋便陷入了內亂,皇室宗親劉彧起兵造反奪得皇帝之位。

與此同時,他爲了避免孝武帝一脈再度奪回皇權殺盡了他的血脈,劉彧死後因缺少強勢的繼承人,劉宋皇權又陷入了另一場無休止的爭端。

可以說當時的劉宋王朝與後來的唐朝非常相似,但唐朝前幾代君王都擁有強大的手段,劉宋王朝多爲幼主,以至於在無盡的混亂中劉宋王朝覆滅。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亂世,而劉宋一朝則是當時極具代表性的王朝,首先宋文帝、宋孝武帝獲得權力的方式就不正常,爲後人揭開了“強權奪取皇位”的序幕。

其次混亂的南北朝政治環境下,禮樂崩壞的程度比春秋戰國更甚,這也導致劉宋皇室之間不斷征伐、殺戮,內耗削弱了他們對天下的掌控力。

最後一點便是孝武帝削藩的目的是好的,中央集權既是歷史的大趨勢,也是加強皇權、穩固社會穩定的最佳手段,可是削藩不等於削弱藩王的權力後就可以了,削藩的同時也必須保障皇權集中、社會穩定。

可惜的是,孝武帝的削藩僅僅是血腥鎮壓宗室力量、限制皇族之人的權力等,皇權並沒有得到加強,社會的禮樂觀念也沒有得到改變,甚至於還變得更加混亂,如此纔會造成後來的皇室大屠殺。

及至劉宋皇朝後期,皇族宗室之人對權力幾乎不再過問,以避免遭到皇帝的屠戮。家天下的大背景下,一旦皇帝得不到皇族宗親的支持,一味只依靠外人的力量,那麼這樣的王朝也就走不遠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皇族核心成員在政權多裏,皇族旁系宗親則不問政務,有野心的蕭道成順勢而起搶奪了劉宋的國祚,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南齊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