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成語“馬革裹屍”歷史出處是哪裏?有怎樣的典故?

成語“馬革裹屍”歷史出處是哪裏?有怎樣的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馬革裹屍”歷史出處是哪裏?有怎樣的典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成語“馬革裹屍”歷史出處是哪裏?有怎樣的典故?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解釋】: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成語故事】: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爲伏波將軍。

成語“馬革裹屍”歷史出處是哪裏?有怎樣的典故? 第2張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裏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徵。他說:好男兒爲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馬革裹屍是指犧牲在戰場上,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形容英勇殺敵,不怕死在疆場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