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嬴任好,即秦穆公,春秋時期政治家,秦國第九位國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本站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前621年,一代霸主秦穆公,因病去世了。

對於秦國來說,秦穆公的去世,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在整個春秋時代,秦穆公絕對是秦國最重要的一位國君,這點幾乎是沒有爭議的。

秦穆公在位時期,正好趕上春秋時期幾個大國相互爭霸的關鍵時刻。正是在秦穆公的帶領下,秦國在這段時間裏,順利控制了整個關中地區,擁有了爭霸天下的基本盤。而且,後來的秦國,也正是因爲佔據了關中地區這塊寶地,才能在衰落之後,依然有重新崛起的希望。

雖然秦穆公作爲春秋五霸之一,地位在後世存在很大爭議。很多人認爲,秦穆公只是在西方稱霸一方,根本沒達到影響整個天下局勢的地步,所以算不上真正的霸主。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但即便如此,秦穆公對秦國的貢獻,依然是無與倫比的。毫不客氣的說,如果不是秦穆公時代打下的基本盤,後來到了春秋後期的時候,秦國說不定就沒了。

不過,除了秦穆公本人去世之外,秦穆公的去世,還給秦國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改變,那就是所謂的‘殉葬’。在秦穆公去世之後,一百多位秦國大臣,全部去給秦穆公殉葬了。而從後來的秦國歷史來看,這個影響,其實比秦穆公本人的去世更大!

那麼,在秦穆公去世之後,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去給他殉葬呢?秦穆公死後的這次殉葬,後來又對秦國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呢?

想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其實還得從秦國的歷史開始說起。

秦國王室的祖先,歷史其實非常悠久。早在夏商兩代,人家祖宗就已經是貴族了,而且還是那種最核心的高層貴族。

在夏朝時期,秦國王室的始祖,當年曾經輔佐大禹治水,成了大禹的左右手。所以夏朝開國之後,秦國的祖先就成了夏朝的核心貴族,而且還被封了兩個諸侯國。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第2張

後來到了夏商交替的時候,秦國的祖先又站隊正確,提前站到了商朝那邊。所以到了商朝之後,秦國王室的祖先,依然還是核心貴族。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到了商朝之後,老嬴家學會了很多商朝王室的習慣。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傳統,就是祭祀。

很多熟悉古代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國的很多朝代當中,商朝是一個很特殊的朝代,這個朝代特別迷信!其他朝代,雖然也講什麼祭祀天地,禮敬鬼神,但和商朝比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事其實也和商朝的歷史有關。據後世史學家考證,商朝的體制,很有可能更類似於後世的政教合一。商朝能夠取代夏朝,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於商朝會玩宗教那一套。

在夏朝末年的時候,因爲夏朝統治者對下面的壓迫很大,所以商朝這邊,就利用自然崇拜和宗教之類的手段,拉攏底層百姓,以及其他諸侯和部落,最終聯合推翻了夏朝。而到了商朝開國之後,商朝更是把祭祀鬼神這一套手段,玩的爐火純青。

商朝人不光祭祀天地和祖先,同時還祭祀各種神靈。而且,商朝人做事之前,還特別喜歡占卜。比如後來我們發現的甲骨文,大多數都是被刻在龜甲上的。而這些刻有甲骨文的龜甲,最初其實就是被用來占卜的。

既然是祭祀,那自然就需要祭品了。因爲商朝的鬼神文化太過發達,所以祭祀文化也極爲發達,並且形成了一個特別完善的體系。什麼規格的祭祀,用什麼規格的祭品。而在這個體系當中,規格最高的,就是拿活人去祭祀。

拿活人祭祀,這種事情從現代角度來看,肯定是太過殘忍了。但是在商朝那個時代,因爲文明層次太落後了,所以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文明,都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時期。而且,商朝拿活人祭祀,其實也不是拿商朝的平民百姓去祭祀,而是拿戰俘或者對外戰爭獲得的奴隸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第3張

除此之外,很多貴族去世之後,因爲相信死後世界的存在,也會讓活人陪葬。他們希望這些奴隸,可以陪着自己一起去死後的世界,繼續爲自己服務。而除了奴隸之外,貴族也會把一些貌美的侍妾,拉去陪葬,理由自然也是爲了讓自己在另一個世界,能活的更舒服一些。

殉葬的這個傳統,固然很殘忍。但是在歷史上,這個制度其實是到了明朝的時候,才被真正廢棄了。所以,對幾千年前的商朝,我們也確實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殘忍歸殘忍,但當時的文化就是那樣的。

而對於秦國的祖先來說,因爲在商朝時期,他們家是高層貴族,所以自然也就被這種祭祀文化深深影響着。這也是後來秦穆公去世之後,會拉着那麼多大臣一起陪葬的重要原因。

而接下來,商朝之後,到了商周交替的時代。這一次,秦國的祖先卻站錯了隊伍。

這其實也不能怨秦國的祖先不懂變通,實在是當時他們家族規模太大。因爲規模太大,所以他們家已經等同於是商朝統治階層的一部分了。就算想提前從商朝的戰車上下來,也根本做不到。

所以,自那場商周交替的戰爭當中,秦國的祖先成了失敗者。而接下來,周朝開國之後,殘存的商朝餘部,又曾經發動過叛亂,最後被那位會解夢的周公給平定了。所以在這之後,嬴家的絕大多數人,都被直接放逐到了邊疆,後來就成了中原人眼裏的蠻夷。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秦國王室祖先這一支,運氣其實還算不錯。因爲他們家的祖先,靠着養馬這門手藝,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可。後來,嬴家這一脈,更是成了周王室的御用馬伕家族。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第4張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嬴家這一脈又產生了兩個分支。一個分支,就是後來秦國王室的祖先。而另一個分支,則是後來戰國時期趙國的祖先。

再之後,大概到了西周中期的時候,因爲周王室對抗西方的遊牧民族,需要大量戰馬。所以接下來,周王室爲了擴大養殖規模,同時也爲了抵禦西戎,就把秦國王族的祖先嬴非子,封到了甘肅天水地區。

最開始的時候,嬴家其實也就只分到了幾十裏地大小的一塊地方。而且這塊地方,遠離中原,適合養馬,但是卻不適合人生活。不過接下來的近百年時間裏,嬴非子的後代,卻靠着頑強拼搏的意志,逐漸在這塊地方站住了腳,並且建立了一個大家族,而且還開始緩緩向外擴張。

如此,近百年之後,到了西周末期的時候。在那場西周滅亡的戰爭當中,周王室被西邊的犬戎襲擊,最後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被殺,首都鎬京也被付之一炬。得知此事之後,嬴家這一脈直接帶上大量軍隊,拼命前來救援。

此後,嬴家和其他諸侯聯合起來,一起趕走了犬戎,同時擁立周幽王的兒子登基,並且幫他遷都去了洛陽那邊。因爲有了這麼大的功勞,所以周王室遷都之後,直接給了嬴家一個子爵的爵位,並且允許嬴家建國,而且以後只要在西邊擊退了犬戎,所有奪回的土地,都歸嬴家自己所有。

這就是秦國的來歷。

而接下來,在歷史剛剛進入東周的近百年當中,因爲秦國得到了周王室的承諾,可以隨便在西方擴張。所以接下來的近百年當中,秦國就逐漸從甘肅那邊,不斷東擴,一直擴張到了關中地區。到了秦穆公即位之前,秦國已經佔領了關中地區的大部分土地,並且迫使函谷關以西的幾個諸侯國臣服。

而到了秦穆公上位之後,秦穆公又花了一點時間,徹底整合了整個關中地區。自此之後,關中地區,就成了秦國的基本盤和後花園。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第5張

但是同時,秦穆公卻並沒有滿足於此。控制了關中地區的絕大多數區域之後,秦穆公又將目光投向了函谷關以東,打算繼續東擴。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強大的晉國,卻出現在了秦國的面前。

晉國的歷史也很有意思。簡單來說,晉國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兒子,所以晉國從建立的那天開始,就一直是一個大國。後來到了西周末期,晉國則是開始在山西地區崛起。到了秦國佔據關中地區之前,晉國幾乎已經拿下了整個山西,並且開始向河南方向擴張。

所以,當秦國佔據了關中地區的時候,晉國正好擋在秦國東出的關鍵通道上。

這個時候的秦國,如果想要繼續東出,其實就有了三個選擇。一是從晉國這邊東出,這個難度顯然很大,因爲晉國太強了。二是從周王室那邊東出,周王室就在晉國疆土的南方,理論上確實可以給秦國一條通道。但問題是,如果從周王室這邊東出,就等於是進攻周天子,估計會是舉世皆敵的局面。

第三個選擇,就是秦國轉而向南發展,然後再折而向東。不過這樣一來,秦國依然需要面對一個大國,那就是南方的楚國。

在這三個選擇當中,最開始的時候,秦穆公還是選擇從晉國這邊東出。不過,秦穆公最開始並沒有想着要直接強攻,而是打算通過結親的方式,從晉國這邊換一條通道,兩國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所以,但是秦國開始主動和晉國結親,而且還留下了‘秦晉之好’這麼一個成語。

但可惜的是,晉國那邊,也知道秦國到底是怎麼想的。晉國願意結親,然後通過這個關係,去得到一個強國的支持,同時也可以趁機插手秦國內政。至於說給通道,那就想都別想了,晉國高層也不笨,本來晉國向中原腹地擴張,壓力已經很大了,自然不可能再給自己增加一個敵人。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第6張

於是接下來,圍繞着東出這件事,秦晉兩國之間,發生了大量的故事。秦穆公大半輩子,其實都在忙這件事。

簡單來說,秦穆公先是主動提出申請,迎娶晉國老國君晉獻公的女兒,然後晉國依然不肯給通道。此後,晉獻公去世,晉國內亂,秦穆公趁機輔佐晉獻公的三兒子回去奪權。然而老三上位之後,依然不肯給土地。所以兩國只能撕破臉,打了一仗。

這一戰,秦國雖然勝了,但是依然無法動搖晉國的地位。所以最終,秦國只能提出,讓晉國太子去做人質。此後的多年裏,秦穆公不但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這個太子,而且還極力培養他,希望他以後回國之後,能給秦國土地。但是結果,老三去世之後,這位太子連招呼都沒打,直接逃回了晉國,然後依然不給土地。

所以在這之後,惱羞成怒的秦穆公,直接聯繫上晉獻公的二兒子,也就是逃走那位晉國太子的二叔,提出要輔佐他回國奪權。而接下來,在秦國的支持下,老二順利回國奪取了大權,這就是晉文公。

而晉文公回國之後,依然不願意給土地,但是又不願意得罪秦國。所以最後,晉文公就提出,要和秦國聯手,一起打楚國。楚國被打敗之後,秦國自然也可以從楚國那邊拿到土地,可以從南方通過。而秦穆公被這樣一忽悠之後,竟然也真的同意了。

所以再之後,秦晉兩國就開始同時夾擊楚國。這樣一來,楚國自然就被打敗了,而晉文公也就順利稱霸了。但是好景不長,接下來,秦穆公卻發現,自己只是白白爲晉文公做了嫁衣,秦國還是沒能東出。

於是,自此之後,秦國就徹底倒向了楚國,開始聯楚抗晉。而晉國這邊,爲了壓制秦國的發展,也開始施加各種封鎖手段,徹底把秦國擋在了函谷關以西。而秦晉兩國撕破臉之後,秦穆公明白,自己有生之年,是註定不可能東出了。因爲秦國既不能徹底擊敗晉國,從晉國這邊東出,也不可能從楚國那邊東出。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第7張

所以,之後的秦穆公,就徹底放棄了東出的念頭,轉而開始專心在西方發展。此後一直到秦穆公去世之前,秦穆公開始大力收拾西方的遊牧民族,以及函谷關以西殘存的幾個諸侯國。因爲擊退了西戎,然後秦穆公又帶了幾個小弟,去朝拜了一下週王室。所以周王室那邊,就對秦穆公表示了嘉獎。而這樣一來,按照當時的制度,秦穆公也算是稱霸了。

當然,和齊桓公、晉文公之類的霸主相比,秦穆公的這個霸主,含金量確實要低一些。因爲齊桓公和晉文公稱霸的時候,國家都是當之無愧的天下最強。但是秦穆公稱霸,影響力只侷限在西邊,而且還有一個晉國比秦國更強。

這也是後世質疑秦穆公霸主地位的關鍵原因。

秦穆公在位時期,秦國的大致情況,就是如此。當然,如果要說的細緻一點,那這個故事就長了,這期間其實也發生了很多支線劇情。但不管怎麼說,這期間秦國的主線劇情,確實就是這樣的。

而到了秦穆公人生暮年的時候,這時候的秦穆公,其實也早有準備。在繼承人問題上,秦穆公並沒有犯任何錯誤。在他之前,那位首先稱霸的齊桓公,就曾經在繼承人問題上犯錯。這導致齊桓公病重之後,幾個兒子直接開始混戰,導致齊國瞬間國力暴跌。就連齊桓公本人,最後都被活活餓死。

有這樣的先例在,秦穆公對於繼承人的問題,可以說是格外上心。他在位期間,一直在極力培養自己的嫡長子嬴瑩,而且早早把嬴瑩立爲太子,並且對其多加培養,委以重任。

比如說,當年秦國送晉文公回國奪權,當時秦國這邊帶隊的,就是這位太子。這足以說明,這位秦國太子,早早就開始接觸軍權,資歷和聲望都很足夠。

除此之外,秦穆公其他的兒子,也沒有達到能夠威脅這位太子地位的程度。秦穆公晚年,也沒有任何換太子的想法。這都使得這位太子的地位,無比的穩固。

而秦穆公去世之後,這位太子也確實順利即位,沒有發生任何波折,這就是歷史上的秦康公。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第8張

對於繼承人的問題,秦穆公確實沒有任何不放心的地方。但同時,秦穆公晚年的時候,卻依然注意到了另外一個威脅。

這個威脅,就是來自於大臣們的威脅。

簡單來說,因爲先秦時期,沒有任何選拔人才的制度。既沒有漢朝的察舉制,也沒有隋唐之後的科舉制。所以當時選官,基本上就是世祿世卿制。所有的官職,都是由貴族來擔任。如果你爹是貴族,你就能做官,而且不用經過任何考試。如果你爹是平民,那你大概率這輩子都別想當官了。

這種體制,除了會導致庸才上位之外,還會導致階層固化的出現。在這種體系下,一個大國的開國時間長了之後,國內的高層就一定會出現幾個大家族,然後所有位置,都被這幾個大家族瓜分。

同時,因爲當時是分封制社會,貴族們要得到封地的。所以大家族出現之後,勢必會逐漸從國家這邊,得到更多的封地。時間長了之後,國家就會越來越弱,這些大家族反倒會越來越強。

這個問題,雖然在秦穆公時期,並不算太過突出,但是卻已經開始出現了。比如當時在晉國那邊,幾個高層大臣,就開始逐漸奪權。

而且,晉國那邊的情況,還比較特殊。因爲在秦穆公的老丈人晉獻公登基之前,晉國曾經發生過一場長達幾十年的內亂。這場內亂,後世稱之爲曲沃代翼。簡單來說,就是晉國宗室的一個分支,想要奪取國君的寶座,然後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最終篡位成功了。

所以,到了晉獻公在位時期,晉獻公爲了杜絕這種事情發生,乾脆直接對自己的本家下手,直接自滅滿門。而這樣一來,等到晉文公上位之後,晉文公就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本家可以用了,只能任命昔年追隨自己一起流亡的大臣,擔任晉國的高官。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第9張

而晉文公去世之後,昔日追隨他一起流亡的這些大臣,也開始先後去世。這些大臣,無疑都對晉文公極度忠誠。可是等到他們的兒子上位之後,他們的兒子,對於晉文公的兒子,是否依然會忠心,這就值得懷疑了。

後來的歷史證明,秦穆公的擔心是對的。就在秦穆公去世之後不久,秦國就發生了一樁大案。當時在位的晉國國君,也就是晉文公的孫子,直接被大臣給刺殺了。而後世很多人都懷疑,真正指使刺殺的,就是當時晉國權力最大的大臣趙盾

另外,很多年之後,到了春秋末期,晉國的這幾個大家族則是徹底崛起,最終乾脆瓜分了整個晉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

秦穆公晚年的時候,未必會想到三家分晉這種事情的出現,但是肯定對這類事情的苗頭有所注意。

而從秦穆公的角度來說,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顯然也不太容易。秦穆公雖然很有能力的,按依然不是那種能從根本制度上改變歷史的人。他也無法設計出一種新的制度,來徹底根治這些問題。

如果當時秦穆公放任國內的功臣逐漸成長,那麼若干年之後,秦國這邊,會不會也出現很多強勢的大臣,開始欺負國君呢?而如果不用這些功臣,那秦國國君就只能用宗室。但是隻用宗室的後果,就是晉國的曲沃代翼,以後秦穆公的後代,一定會因爲爭奪權力而內戰。

這可咋整呢?

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秦穆公想起了陪葬這種制度。

秦國王族,本就是商朝貴族的後裔,本來就有這種活人祭祀的傳統。只不過之前秦國比較小,這種活人祭祀的規模也比較小。畢竟,當年嬴非子被剛剛分到甘肅天水地區的時候,手底下一共也沒多少人。在這種情況下,秦國之前的歷代國君,自然不可能大規模進行活人殉葬了。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第10張

可是到了秦穆公這一代,秦國已經足夠大了,已經有活人殉葬的基礎了。

當然,史書上肯定不會寫,秦穆公讓人陪葬,是因爲怕大臣們的家族壯大。史書上只會記載,這是秦國的傳統。所有的這些目的,都只是後人的猜測。但顯然,秦穆公生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打算在自己死後,讓很多人爲自己陪葬。

而且,這裏面有很多人,都是當時最能幹的大臣。

比如在一次宴會上,秦國的三位將軍,奄息、仲行和針虎立下了功勞,秦穆公表彰了他們的功績。但是同時,在宴會上,秦穆公藉着醉酒的名義,表示自己死了之後,依然希望能夠得到這些人的陪伴。而這三個人聽到之後,不知道是真的對秦穆公極度忠誠,還是單純喝多了,竟然直接表示,他們願意在秦穆公死後,直接給秦穆公陪葬。

結果,因爲酒宴上的這句戲言,秦穆公去世之後,他們三個就真的被拉去陪葬了。

總之,秦穆公去世之後,一共有一百七十多個人,被直接拉去陪葬。而這其中,很多都是秦穆公在位時期,極爲能幹的大臣。所以秦穆公的去世,其實不單單是秦穆公自己掛了,同時也帶走了一大批秦國的能臣干將。

這導致秦穆公去世之後,秦國一下子少了很多人才。而接下來,整個春秋時期,秦國後來的歷代國君,很多都延續了秦穆公的做法,都喜歡帶着有能力的大臣陪葬。這種制度,也導致後來春秋後期的秦國,人才數量驟減,再也沒出現過什麼大才,國家也開始不斷衰落。

但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秦穆公這一招,確實是有效阻止了那些大家族的出現。後來秦國雖然也出現了孟西白三大家族這樣的家族,但是因爲他們每一代的能人,都被拉去殉葬了。所以這三家的族人,主要存在的意義,就是替秦國去打仗,給秦國當先鋒。

相比之下,沒有這種制度的其他國家,運氣可就沒這麼好了。晉國後來被三家分晉,齊國則是被田氏代齊。原本楚國也無法阻擋這樣的結果,但是在春秋後期,楚國曾經有一次差點被吳國滅國。這次滅國戰爭,讓楚國高層重新洗牌,這才導致楚國沒有被大臣家族瓜分。

秦穆公病逝後,爲何有那麼多良臣爲他陪葬? 第11張

就是其他二流國家,比如魯國和宋國,後來也都出現了權臣掌權的現象。

唯有秦國,因爲歷代的賢臣,都被拉去陪葬了,所以秦國內部的大家族,一直都發展不起來。就算是人口數量多了,也無法威脅到秦國國君的地位。因爲老嬴家那邊,人口更多!

但同時,這項陪葬傳統,也讓秦國從此少了很多人才。秦國本土產生的人才,還沒等建立家族,就被拉去陪葬了。而秦國以外的人才,聽說秦國有這樣的制度之後,也不敢再來秦國做官,生怕做好了之後,會被直接拉去陪葬。

如此一來,自秦穆公之後,此後近三百年的時間裏,秦國一直在不斷衰落。雖然佔有關中地區,有關中天險基本盤的保護,不至於亡國,但是衰落的趨勢,卻是無法避免的。

所以,秦穆公死後的陪葬策略,對於秦國來說,到底是好是壞,還真不一定。但顯然,秦穆公的這項策略,確實確保了秦國後來沒有出現太強大的家族。

如果不是這項殉葬傳統,到了春秋末期,秦國估計也會被國內幾大家族瓜分。要是那樣的話,估計後來也就沒有秦滅六國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