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張郃戰死沙場,背後是不是司馬懿在推波助瀾?

歷史上張郃戰死沙場,背後是不是司馬懿在推波助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郃是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本來是袁紹的部將,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打敗後收服,那麼後期他戰死沙場,背後是不是司馬懿在推波助瀾?

關於張郃降曹的過程沒有史料記載,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不管如何,曹操識人辯才能力非同一般,張郃的確成爲曹操的左膀右臂。

公元231年,諸葛亮開始第四次北伐之戰,張郃接到詔令統帥其他將領一起到略陽抵抗諸葛亮。不久之後,曹魏大軍統帥變成司馬懿,張郃只是作爲其中一個將領。

後來,諸葛亮帶着軍隊退還祁山,司馬懿命令張郃率軍前去追擊。張郃認爲此舉不妥,他引用兵法中“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向司馬懿解釋,但是司馬懿執意要張郃領兵出擊。

萬般無奈之下,張郃率領軍隊出發了,結果諸葛亮在木門谷藉助地形優勢設下埋伏,當張郃率軍趕到時,蜀漢軍中萬箭齊發。張郃被弓箭射中右膝蓋,就這樣去世了,被追封諡號“壯侯”。

歷史上張郃戰死沙場,背後是不是司馬懿在推波助瀾?

在戰亂紛爭的年代,將軍馬革裹屍是常見現象,但是張郃的死卻充滿陰謀,史書對此也出現分歧。

張郃爲什麼不願意追擊司馬懿,顯然不是膽小的問題,而是他熟讀兵法並且甚至諸葛亮用兵之道。

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眼前,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曹魏有位名叫王雙的將軍,他率領起兵追擊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回師斬殺。對於這樣血淋淋的例子,張郃不可能忘記,因此纔會小心提防,拒絕追擊諸葛亮,這是張郃應該有軍事水準。

張郃是典型的猛將,當時夏侯淵是都督,劉備並不害怕,卻害怕張郃。除此之外,張郃並非莽撞武夫,而是善於動腦,以“巧變”出名。

比如在諸葛亮北伐時期,魏明帝曹睿感到非常慌張,向張郃詢問對策,鎮定自若的張郃告訴魏明帝,諸葛亮十日之內絕對撤軍。因爲張郃掐指一算,諸葛亮軍隊所帶的糧食最多十天,後來諸葛亮果然撤軍。

歷史上張郃戰死沙場,背後是不是司馬懿在推波助瀾? 第2張

張郃對諸葛亮用兵謹慎的習慣非常瞭解,必定知道諸葛亮在撤退路上會設下埋伏。張郃在追擊諸葛亮之前已經向司馬懿闡明理由,但是不被採納,又必須聽從司馬懿的調遣,因爲戰場上如果不聽從統帥命令,臨陣抗命的罪名也是死路一條,這纔有了張郃的中計陣亡。

既然張郃已經猜到諸葛亮會設伏,聰明絕頂的司馬懿難道沒有猜到諸葛亮的計謀,顯然不是。再加上司馬懿之前一直堅持的策略是堅守避戰,突然派出張郃追擊也前後矛盾。

只有一種可能,司馬懿故意要張郃率軍追擊,目的就是要把這位赫赫有名的戰將送進墳墓。那司馬懿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在羣英匯聚的三國時期,你方唱罷他登場,誰又能想到最後天下竟然是司馬家族的。司馬懿在初期並不顯眼,僅僅是曹丕手底下的謀士而已,當時比司馬懿知名的人物數不勝數。

歷史上張郃戰死沙場,背後是不是司馬懿在推波助瀾? 第3張

自從公元230年開始,司馬懿在朝中地位已經達到天花板,封爲大將軍、大都督。也正是在這一年,大司馬曹真因病去世,對於司馬懿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喜訊。

大司馬曹真在權力上對司馬懿形成牽制,也只能暗中積聚力量,曹真的去世無疑是扔掉一塊壓在頭上的大石塊,司馬懿可以更加輕鬆地展開計劃。

那時候,跟隨曹操征戰四方的將領和謀士已經基本都死了,司馬懿放眼天下能夠抗衡自己的人越來越少,而眼前這位智勇雙全的張郃就是其中一個。

張郃已經是三朝元老大將,在朝堂上威望很高,深受皇帝信任,手中掌握着曹魏大量兵馬。如果司馬懿要篡位奪權成功,他必須要除掉張郃,但是這種事情又不能過於明顯。

安排張郃戰死沙場是最合適不過的方法,刀槍無眼,死傷在所難免,也很難引起他人的懷疑。

歷史上張郃戰死沙場,背後是不是司馬懿在推波助瀾? 第4張

當諸葛亮得知張郃中箭身亡的消息,他感慨着說“吾今日圍獵,欲射一馬,誤中一獐”。很顯然,這裏的“馬”指的是司馬懿,“獐”指的是張郃。

從諸葛亮這句話來看,他的確是提前設計好埋伏的,他將此比作一次圍獵行動,早已將曹魏軍隊當做獵物。諸葛亮本來打算埋伏最強對手司馬懿,沒想到是大將張郃中計死亡,諸葛亮感嘆自己這次的計劃沒有按照預定設想殺掉司馬懿,心有不甘。

但是對於司馬懿來說,張郃的死也是很大收穫,因爲對於蜀漢政權和諸葛亮來說,張郃也是興復漢室的攔路虎,蜀漢從此又少了一位勁敵。

歷史上張郃戰死沙場,背後是不是司馬懿在推波助瀾? 第5張

如果站在司馬懿的角度來看,諸葛亮自己也中計了,因爲他成爲司馬懿借刀殺人計劃中的刀。張郃去世後,曹魏政權內部的消耗爭鬥會減弱,也就會集中更大力量對付蜀漢,諸葛亮當然明白這些。

王朝興衰更替有其內在規律,並不是個人能夠改變,尤其是處於劣勢一方,雖然諸葛亮有過人才智,但是曹魏政權的實力依然遠遠超過蜀漢,最終仍然難逃滅亡的結局。

司馬懿在歷史上以忍耐出名,揮劍的機會只有一次,他卻爲此磨劍十餘年;也可以說司馬懿是用年齡熬出頭,主公上司、猛將智囊紛紛去世,剩下他稱雄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