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人爲什麼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是如何記載的?

古人爲什麼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是如何記載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禮記》:迎貓,爲其食田鼠也;迎虎,爲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上古時期,前人便有圈養家畜以備不時之需的習慣。豬、牛、羊、雞等等,都是備選食物。

實在危難,狗也在選項中,可數千年的時光中,古人爲何從來不吃貓肉?即便爲食田鼠,也不至於如此有待,原來李時珍早在《本草綱目》中就給出了答案:

然狸肉入食,貓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

古人爲什麼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是如何記載的?

中國美食文化

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以後,民衆的追求不斷提升。吃得飽到吃得好,只需天下太平。以往但求生存,也終於轉變爲食物者美。色香味俱全成了基本要求,中國傳統美食文化藉此發揚光大。

川、魯、粵、湘、徽、閩、浙江、淮揚八大菜系逐漸登上歷史舞臺,漢民族對吃的追求因爲地域的差異有所不同。不過無論菜品如何變化,最終目的都是讓人垂涎欲滴,食慾大增。

古人爲什麼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2張

不僅如此,吃與藝術也逐漸結合,享受層層遞進,最終讓人感到享受的同時,心情也十分愉悅。

時至今日,外國友人來華的理由之一便是美食。號稱吃遍中國,結果一城中困守十餘年之久,比比皆是。

不吃貓肉

有了追求便開始挑剔,這是人之常情。肉類食物牛、羊、雞、鴨、魚、豬,數不勝數,貓卻能夠置身事外,原因之一便是人們對她的挑剔。

李時珍所謂不入食品,意思也就是說貓肉酸柴、如同腐肉、難以下嚥。古人不是沒有吃過,實在是吃不下去,沒辦法當做生活類的食品。

古人爲什麼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3張

古人聚會之際,一桌子美味佳餚中突兀出現一盤貓肉,擾人心情;宴請賓客之際,氣氛熱烈之間冒出一盤貓肉,惹人不快。

這樣的肉食,比之雞肋還不如,人們漸漸沒了興趣。真要說將貓肉處理到可以食用的地步也不是不行,可工藝繁雜、耗時良久,最終勉強才能將柴味驅逐,誰也不會耗費這個時間精力。

分明可以吃得更好,卻還要費力不討好,沒事找事。

除此以外,若非趕上饑荒年月,真沒人會以貓肉爲食。到了生存都舉步維艱的時候,自然無人會選擇拒絕。可這也恰巧說明,貓肉粗鄙,爲古人所不喜,若非無可奈何,何須飢不擇食。

封建社會階級分明,一個圈層波及一個圈層。某一圈層中偶然間出現不懂規矩的人使用貓肉,古人都會將其看輕。久而久之,潛移默化的規則進入食譜菜單之中,心有靈犀但無人提及。

反觀古代社會底層勞動人民,若不是因生活所迫,也不會淪落到食用貓肉的地步。感激談不上的同時,倒是多出一種不明所以的怨憤,家貓野貓沒有地方說理,暗自慶幸逃過一劫。

古人爲什麼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4張

神話影響

封建社會年間,人文風俗固然對平民百姓能夠造成一定的影響,但神話傳說更勝一籌。民衆祈福神明,自然也會畏懼神明。相較於哮天犬而言,神話傳說九尾貓妖的震懾力顯然更大。

所以除去李時珍給貓肉下了定義之外,一個莫須有的鬼怪形象也阻止了古人對貓有多餘想法。神話中的貓共有九條命,哪怕親眼看着將它殺死,也指不定會在什麼時候轉生。

等它再次歸來,必定會爲自己失去的生命報仇,唯恐家庭被拖累

詛咒,更不敢對貓有任何想法。除非將某一隻貓連殺九次,要不然平白無故觸個黴頭,誰又願意接受。

可神話終歸是神話,誰知道貓會何處、何時轉生歸來,誰也說不清楚,哪裏殺得完。更何況如此深重的殺孽,鮮有人能夠克服。所以別說以貓爲食,避之不及都算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古人爲什麼不吃貓肉?本草綱目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5張

另外還有一種特別的說法,生前吃過貓肉,死後不入祠堂。規矩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後人也不敢不遵守。影響越來越大,人們對貓肉的興趣也就越來越小。

李時珍言其一,神話傳說提其二。民衆只有將兩者全都瞭解,才能明白貓肉爲何從來不受歡迎。真有這點好奇心得不到滿足,倒不如找找其他美食填充自己的食慾。飽暖以後,貓肉的吸引力,必然會不可避免地降低。

事實上,與其將貓殺死,真不如將貓養着。古代社會能除鼠防疫,現代社會同樣能幫助人類化解孤獨。陪伴在人類身邊的,不應該只當做食物來看待。李時珍不也是寫了貓肉不可食用之後,就沒有一字一句提出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