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趙元僖被視作準皇位繼承人,爲什麼突然暴亡?

趙元僖被視作準皇位繼承人,爲什麼突然暴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元僖是宋太宗趙光義的次子,在堂兄趙德昭、趙德芳和叔叔趙廷美先後離世,而兄長趙元佐又因縱火焚宮被廢的情況下,成爲準皇位繼承人。但還未正式被確立爲太子,趙元僖就在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日(992年12月6日)突然去世。根據《宋史》的記載來看,趙元僖似乎是因病去世,然而真相或許並沒有這麼簡單。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趙元僖被視作準皇位繼承人,爲什麼突然暴亡?

叔叔堂兄身死、兄長被廢,趙元僖成爲準皇位繼承人

趙元僖,初名趙德明、趙元佑,作爲宋太宗趙光義的次子,由於《金匱之盟》的存在,以及上有兄長趙元佐,趙元僖可以說與皇位基本無緣。然而,由於堂兄趙德昭、趙德芳和叔叔趙廷美先後身死,再加上兄長趙元佐被廢,趙元僖反而成爲了皇位繼承人。

雖然始終沒有發現《金匱之盟》的原文,但自古以來普遍認爲該盟約是存在的,唯一存在的爭議只是盟約到底規定是“三傳”還是“二傳”,即宋太祖趙匡胤去世後,由其弟趙光義繼位,再由趙光義傳給趙光美,最後由趙光美傳給趙德昭,還是趙匡胤傳趙光義,再由趙光義傳趙德昭。

但不管怎麼說,由於《金匱之盟》和趙元佐的存在,趙元僖都是沒法順利成爲皇位繼承人的。但宋太祖趙光義即位之後,卻顯然不想再將皇位傳給旁系,結果便是趙德昭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自盡、趙德芳於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病逝,趙廷美於雍熙元年(984年)病逝,如此一來便確保了皇位在自己一脈的傳承。

趙元僖被視作準皇位繼承人,爲什麼突然暴亡? 第2張

在堂兄和叔叔先後身死後,擋在趙元僖面前的便只剩下了兄長趙元佐。然而,趙元佐雖然從小聰明伶俐、善於騎射,頗受宋太宗趙光義的器重,但卻天性善良,不忍看見老爹加害叔叔趙廷美,不僅爲救趙廷美四處奔走,甚至直接正面硬懟趙光義。

被寄予厚望的兒子正面硬剛,趙光義實在是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更無奈的是背後的原因根本沒法明說,只能予以搪塞。結果,當趙廷美死於流放地房州後,趙元佐竟然因此深受刺激,就此變得神神叨叨,不僅經常稱病不見老爹,性情也變得異常暴躁,動不動就拿刀砍人。

即便如此,趙光義仍然沒有放棄這個長子,只是希望其未來能夠理解自己的苦心。雍熙二年(985年),當得知兒子病情有所好轉,趙光義極爲高興,不僅爲此大赦天下,更是在重陽日於宮內設宴,與諸皇子痛飲。由於趙元佐病體初愈,爲了其身體健康,趙光義並未邀其赴宴,誰知就此引發了更大的災禍。

《宋史·趙元佐列傳》有載,“諸王宴歸,暮過元佐第。曰‘若等侍上宴,我獨不與,是棄我也’。”也就是說,諸王飲宴歸來後,路過趙元佐的府邸,趙元佐因此得知了父親設宴款待諸兄弟之事,想到唯獨沒有邀請自己,以爲父親這是徹底放棄了自己,因此獨自飲酒以致大醉,而醉酒之後更是縱火焚宮。

趙元佐此舉無疑徹底觸怒趙光義,宋太宗當即派御史捉拿趙元佐,將其廢爲平民,遷居均州,雖有百官求情,但還是將其廢居南宮。

趙元僖被視作準皇位繼承人,爲什麼突然暴亡? 第3張

雍熙三年(986年),趙元僖被任命爲開封尹兼任侍中,進封爲許王,加任中書令。要知道,自五代十國以來,“親王+京尹”便已經成爲了皇儲的標配,趙光義當年便是如此。可見,隨着兄長趙元佐的出局,趙元僖實際上已經被默認爲了皇位繼承人。

朝臣多次請立太子未果,趙元僖最終死的莫名其妙

隨着成爲潛在的皇位繼承人,再加上趙元僖的有意爲之,他身邊很自然的便形成了一股勢力。不過,雖說趙元僖已經成爲了潛在的儲君,但畢竟沒有正式被立爲太子,仍然存在一定變數,因此無論是趙元僖還是圍繞在其身邊的大臣,都急於促請立其爲太子。

如此大背景下,便時常有大臣在趙光義面前唸叨,希望其能儘快確立太子之位。然而,根據《續資治通鑑·宋紀》的記載,對於此等提議,只是說道,“累有人言儲貳事,朕以諸子衝幼,未有成人之性,所命僚屬,悉擇良善之士,至於臺隸輩,朕亦自揀選,不令奸險巧佞在其左右。讀書聽講,鹹有課程,待其長成,自有裁製。何言事者未諒此心邪?”

趙光義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諸皇子尚且年幼(畢竟趙元僖也就二十多歲,其他皇子年紀更小),自己還要再觀察觀察,以確保挑選出個合適的儲君,希望衆大臣不要太過心急。

趙光義的這種態度,無疑卻讓趙元僖及其同黨更爲不安,於是在淳化二年(991年),左正言宋沆(另稱度支判官)、左正言尹黃裳、馮拯,以及右正言王世則、洪湛五人“伏閣上疏”,公然請立許王趙元僖爲皇太子。

根據《續資治通鑑·宋紀》的記載,對於五人請立太子之舉,趙光義以“詞意狂率”爲由,先將宰相呂蒙正貶爲了吏部尚書(宋沆是呂蒙正的妻族),而宋沆也於同年九月被貶爲宜州團練使。

趙元僖被視作準皇位繼承人,爲什麼突然暴亡? 第4張

趙光義原本以爲呂蒙正和宋沆被貶,能夠讓大臣們放棄請立,結果事與願違,尹黃裳、馮拯、王世則、洪湛等人竟然再度請立。根據《宋史·洪湛列傳》的記載,宋太宗爲此對近臣說道,“儲副,邦國之本,朕豈不知。但近世淺薄,若立太子,即東宮僚屬皆須稱臣,官職聯次與上臺無異,人情深所不安。此事朕自有時爾”。

事後,四人皆被貶職,其中尹黃裳被貶爲邕州知州,馮拯被貶爲端州知州,王世則被貶爲蒙州知州,洪湛被貶爲容州知州。趙元僖雖然並未受此事牽連,但也不敢再提請立之事,只能好好的盡忠職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坐在殿廬中等待上早朝的趙元僖,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只好徑直回到家中,宋太宗隨後親自前往探視,而趙元僖的病情卻突然加重,不久後便去世了,年僅二十七歲。對於愛子去世,宋太宗極爲悲痛,不僅追贈其爲皇太子,而且還寫下《思王子詩》,以表悲痛之心。

趙元僖被視作準皇位繼承人,爲什麼突然暴亡? 第5張

趙元僖之死可謂撲朔迷離,真正死因目前仍無定論

關於趙元僖之死,從正史有限的記載來看,似乎是正常病逝,畢竟早在雍熙三年(986年)時,便已經出現了趙元僖患病的記載,因此病逝倒也說得過去。然而,從後來趙光義對趙元僖妾室和屬官的處理來看,似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在趙光義的安排下,趙元僖雖然迎娶了隰州團練使李謙溥之女李氏爲妻,但他卻並不喜歡李氏,而是更寵愛妾室張氏。在趙元僖去世後不久,便有人向宋太宗告發,張氏憑藉趙元僖的寵愛額專橫放肆,不僅捶打奴婢、僕人,以致他人身死,更加在都城汴京僭越禮制埋葬父母。

結果,宋太宗大怒,派昭宣使王繼恩查問,不僅因此絞死了張氏,而且還下令毀掉了張氏父母的墳墓,親屬全部予以流放。然而,如果僅僅如此,處理張氏一家便足以,卻不必處理趙元僖的屬官和親吏,更不必停止兒子的冊封禮,改爲以一品鹵簿埋葬。

趙元僖被視作準皇位繼承人,爲什麼突然暴亡? 第6張

此外,宋人王銍在《默記》中,對趙元僖之死給出了另外一種說法。當時,張氏爲了奪取正妻之位,在趙元僖遲遲沒有表示的情況下,決定在酒中下毒毒死李氏,誰知趙元僖卻和妻子換了杯子,結果誤將趙元僖毒死。

這種說法雖然能夠解釋趙元僖突然去世和處理趙元僖親吏的疑問,但卻沒辦法解釋處理開封府屬官和朝中大臣的問題。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趙元僖的確是因病去世,但在去世後被發現了有爭奪儲君之位(可能是謀害趙元佐事件)甚至奪取皇位的計劃,這種說法雖然沒有史料予以支撐,但似乎是唯一能夠解釋兒子去世之後,趙光義對兒子親信官吏大規模處理的疑點。

趙元僖被視作準皇位繼承人,爲什麼突然暴亡? 第7張

要知道,在趙元僖去世後,開封府判官、右諫議大夫呂端和推官、職方員外郎陳載乃是因輔助有失而被貶,而許王府諮議、工部郎中趙令圖和侍講、庫部員外郎閻象則是因“輔導無狀”被免職。同樣,也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停止冊封禮,改以一品鹵簿埋葬的問題。

從趙元僖死後趙光義的態度變化來看,趙元僖之死顯然並不像《宋史》描述的那麼簡單,但由於史料對此並無記載,而以上兩種說法一個出自文人筆記,一個僅是猜想,可信度實在無法保證,因此趙元僖去世前後到底發生了什麼,目前倒是已經無從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