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武則天爲什麼拒絕了宋之問?宋之問的結局如何?

武則天爲什麼拒絕了宋之問?宋之問的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之問(約656年—約712年),名少連,字延清,唐朝時期詩人,左驍衛郎將宋令文的兒子。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唐朝的時候,曾發生過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一位著名詩人,身居高位,正處在人生巔峯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的一個朋友,因爲長得比較帥,被武則天選爲男寵,繼而在朝堂上權勢熏天。這位詩人眼見於此,對此十分眼熱。再加上他自我感覺比較良好,覺得自己長得也還算帥。於是接下來,這位大詩人也通過自己朋友的路子,向一代女皇武則天表明心意,希望自己也能成爲女皇陛下的男寵。

但是,當武則天得知此事之後,卻以一個十分可笑的理由,拒絕了這位大詩人。這個理由就是:武則天認爲,這位大詩人有口臭,所以沒看上他。

武則天爲什麼拒絕了宋之問?宋之問的結局如何?

一代詩壇大家,好不容易拉下臉,想要去給女皇陛下做男寵。結果卻因爲自己有口臭,而被武則天拒絕,這事未免顯得有些可笑。那麼在這件事背後,到底都隱藏了哪些祕密?這位大詩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後來又結局如何呢?

這事,我們還得從頭說起。

這位吵着要給武則天當男寵的詩人,名叫宋之問。提到宋之問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在他的諸多作品當中,有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卻在後世廣爲流傳,被大家所熟知。

宋之問生於公元656年,這一年,正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期。就在宋之問出生前不久,武則天剛剛在後宮鬥爭當中獲勝,鬥倒了李治的原皇后王氏,成了唐朝的新皇后。從年齡上來看,武則天比宋之問大30多歲。就算是宋之問的父母,估計都沒有武則天歲數大。

和同時代的其他很多詩壇大家一樣,宋之問並非出身世家大族,而是出身底層。這裏我們要多說一句,唐朝的詩歌領域,其實有一個很有趣的特點。那就是幾乎所有頂級大詩人,出身都不算特別高,都沒有太過顯赫的家世。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數,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幾乎所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如此。他們大多出身普通寒門,就算有極少數出身世家,也一定是出自世家旁支。

這當然不是一個巧合,而是特殊的時代原因造成的。

武則天爲什麼拒絕了宋之問?宋之問的結局如何? 第2張

唐朝那會兒,科舉制剛剛開始全面推行,國家選拔人才,其實還處於考覈和推舉相併行的階段。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人才,成年之後,靠着家族祖蔭,就能入仕做官,根本不用通過科舉考試,自然也就不會花太多心思,在寫詩上面。

而那些出身寒門的學子則不同,對那些寒門學子來說,科舉是他們唯一的向上通道。寒門學子想要做官,就只能認認真真地學習。而詩歌恰好是唐朝科舉考試的項目之一,爲了能夠取得好成績,寒門學子們自然會努力學習寫詩。所以大詩人基本上都出自寒門,這自然也就不足爲奇了。

說到底,還是爲了自己的前途。科舉考唐詩,唐詩就變得無比燦爛。估計當時唐朝官方,要是規定科舉必考高等數學的話,很多有名的大詩人,也都會變成著名的數學家了。

相比後面的那些詩壇大家,宋之問出生的年代還算是早的,尤其是他爹那一代,幾乎可以說是第一批享受到這個時代紅利的人。宋之問的父親,名叫宋令文,也是出身底層。原本按照以往時代的情況,宋家根本沒有出頭之日,宋令文這輩子都不可能有機會做官。但恰好到了唐朝初年,隨着科舉制全面成熟,宋令文有了做官的機會。

據史書記載,宋令文極其有才,號稱書、畫、三絕,文武雙全。其中書畫兩方面,都比較好理解,都是當時難得的大家水準。更爲有趣的是,宋令文本人力氣極大。據說有一次,宋令文遇到一頭瘋牛,隨意撞人,宋令文直接衝上去按住牛角,把瘋牛摔到一邊,竟是直接把牛給摔死了!

武則天爲什麼拒絕了宋之問?宋之問的結局如何? 第3張

總之,宋令文是最早一批通過科舉制,入仕做官的寒門官員。因爲早年的那些特殊經歷,宋令文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遊刃有餘。宋家的三個兒子,都被宋令文教導得極爲出色。在這其中,宋之問是老大。而他的兩個弟弟,宋之悌和宋之遜,後來一個做過劍南道節度使,另一個做過洛陽。

因爲父親的影響,宋之問從小就受到了深厚的文化薰陶,家學淵博。另外,宋家老爹號稱三絕,宋家的三個兒子,則是分別繼承了老爹的一項絕活。宋之悌繼承了父親的武力, 宋之遜繼承了父親的書法,而宋之問則是專攻文學詩詞。

公元675年,剛剛到及冠之年的宋之問,便通過了科舉考試,進士及第,正式走上了仕途。二十歲能進士及第,那絕對算是天才中的天才了。著名的范進同志,考了半輩子,也只是考上了一個舉人,距離進士還有一個大臺階,就已經瘋了。而剛剛二十歲的宋之問,就輕鬆考中了進士,這其中的差距,實在是大的難以想象。

宋之問入朝爲官的時候,依然還是唐高宗李治在位。但是,此時的李治,已經因爲嚴重的頭疼病,無法打理朝政,朝政大權都落入到了皇后武則天的手裏。而武則天掌權之後,爲了穩固自身的地位,則是大範圍提拔寒門子弟。如此一來,出身寒門的宋之問,自然又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機會。

就在宋之問剛剛走上仕途後不久,便因爲自身才名,直接被分配到了文學館任職。值得一提的是,和宋之問同時被調到文學館任職的,還有一位大才子。這個人,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

能夠和楊炯並列,這足以證明,宋之問的才學,到底有多高了。

在文學館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宋之問被授予洛州參軍的職務。此後不久,宋之問又與楊炯一起,被同時調入崇文館擔任學士。崇文館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機構,這個地方是專門供太子讀書的。所以,宋之問的這次調動,等於是直接被調去做太子的講師。

能夠做太子的老師,這其中的意義,實在是太重大了。只要以後太子順利登上皇位,作爲太子的老師,肯定前途一片光明,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隨着仕途越來越順,享受的禮遇越來越高,宋之問卻開始漸漸走偏了。

準確來說,應該稱之爲誤入歧途。

武則天爲什麼拒絕了宋之問?宋之問的結局如何? 第4張

正常情況下,既然當上了太子的老師,接下來自然是要好好教導太子,安心等着太子登基,等待日後加官進爵。但是,出身底層的宋之問,因爲家學原因,根本不懂這些道理。所以此後的很多年裏,宋之問開始走上了趨炎附勢的道路,竭盡所能去拍武則天的馬屁。

在宋之問看來,拍武則天的馬屁,這或許是一條官場捷徑。但對於那些出身世家,祖上世代做官的貴族子弟來說,人家更清楚,除了搞關係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政績過硬。

宋之問的情況,其實也不是一個特例,而是那個時代,絕大多數寒門官員的真實寫照。因爲在這個時代之前,中國從來沒有過寒門官員身居高位,掌握大權的先例。所以到了武則天掌權的時代,這個口子一開,很多寒門官員開始身居高位,大家就沒有了可以借鑑的先例。

這些歷史原因,導致武則天掌權初期,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寒門官員通過科舉考試,身居高位後,往往不想着怎麼爲國家做貢獻,只想着自己怎麼貪財,怎麼巴結上司。這其實也可以理解,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員,人家祖上就留下了很多財產。光是靠着祖上遺留,人家就可以衣食無憂,自然不會把貪污放在首位,而是會想着去得到更多的權力。但是寒門官員不一樣,寒門官員驟然掌權,自然要改善自己的生活。這種情況下,寒門官員開始大肆貪污斂財,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不過,相比那些貪財的官員,宋之問還不太一樣。宋之問更渴求的,是聲望和名氣。所以,他纔會竭盡所能去拍武則天的馬屁,希望武則天能夠越發重用自己。

面對這樣的宋之問,武則天心裏也有一杆秤。武則天很清楚,像宋之問這樣的人,可以放在身邊做一些點綴,但卻絕對不可能重用,不可能成爲狄仁傑那樣的國之棟樑。但是可惜的是,宋之問本人不懂這個道理。

此後的十年時間裏,隨着李治去世,武則天開始以太后的身份稱制,而後又搶了自己兒子的皇位,成爲一代女帝。在這期間,宋之問雖然官職也有提升,但卻始終只是擔任一些無足輕重的官職。

後來,又過了幾年之後,隨着武則天徹底坐穩了皇位,開始逐漸貪圖享受,武則天開始豢養男寵。在這其中,最爲得寵的,就是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張家兄弟的出現,也讓宋之問看到了一絲希望。此後,宋之問徹底放下了文人的清高,竭力巴結張家兄弟,據說還給張家兄弟提過尿壺。後來,在張家兄弟的提點下,宋之問寫了一首豔詩,獻給了武則天,想要以此討武則天的喜歡,讓自己也成爲武則天的男寵。

武則天爲什麼拒絕了宋之問?宋之問的結局如何? 第5張

然而武則天收到這篇豔詩之後,雖然對豔詩本身讚不絕口,但是卻絲毫不提男寵的事情。等到宋之問退去之後,武則天才對旁邊人說,宋之問有口臭,所以武則天沒看上他。

雖然因爲口臭問題,沒能成爲女皇的男寵。但此後的幾年裏,宋之問依然還是竭盡全力,去拍武則天的馬屁,希望武則天能給自己加官進爵。但宋之問怎麼都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些努力,非但沒有給自己帶來回報,反倒是給自己帶來了禍患。

數年之後,武則天身體越來越差,不得不留在迎仙宮內養病。此後,宰相張柬之發動了政變,殺了張家兄弟,並且逼迫武則天還位給唐中宗李顯。這場政變,後世史稱神龍政變。神龍政變後,李顯二次登基,宋之問這種之前和張家兄弟來往密切的官員,自然就倒了大黴。沒過多久,宋之問就被直接貶黜到廣東。

被貶廣東之後,宋之問也不肯就此任命,之後竟是祕密逃離了廣東,返回了京城。回到京城之後,恰逢宋之問的兩個朋友,打算密謀除掉宰相武三思。得知此事後,宋之問馬上賣友求榮,出賣朋友進行告密。靠着告密的功勞,宋之問很快就被武三思調回了京城,擔任鴻臚主簿。

就在宋之問剛剛被調回京城後不久,京城再次發生了政變。太子李重俊起兵,企圖誅殺武三思和李顯的皇后韋氏。但結果,李重俊只是殺了武三思,卻沒能幹掉韋后,自己反倒是被殺了。這次政變,後世史稱景龍政變。

景龍政變後,宋之問再次發揮了自己不要臉的特長,開始巴結韋皇后的小女兒,安樂公主。但是,宋之問的依附,卻惹惱了朝堂上的另一位大佬太平公主。此後,太平公主逐漸發力,將宋之問一腳踢到了浙江紹興去做官。

再次被放逐之後,這一次,宋之問似乎終於有些做官的心得了。從他的詩篇當中,我們也能看出,這個階段的宋之問,似乎終於有所領悟。但是就在宋之問剛剛有所領悟之後,京城那邊再次發生了政變,太平公主和自己的侄子李隆基,聯手誅殺了韋氏,擁立李旦做了皇帝。這下子,宋之問的日子更難過了。

因爲有着之前依附二張兄弟和武三思的前科,李旦登基後,宋之問直接被遠遠流放到了廣西。又過了兩年之後,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李隆基更看不慣宋之問這種人,即位之後乾脆直接下令,把宋之問賜死了。

就這樣,一代詩壇大家,就此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武則天爲什麼拒絕了宋之問?宋之問的結局如何? 第6張

回顧宋之問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宋之問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寒門酸儒。雖然通過科舉考試,驟然得勢,身居高位。但他這樣的人,考試或許是一把好手,卻根本不懂怎麼做官。所以,這種人往往就會把官場表面上的那些東西,當成是真理,認爲只要趨炎附勢,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這種人,就是隻懂文學,卻不懂政治。然後做官之後,還不肯滿足,亂站隊亂拍馬屁,最後很容易就會把自己給拍沒了。

如果宋之問安心做一個文壇大家,或許可以在文學領域,取得難以想象的成績,被後世千百年傳頌。但可惜,步入仕途之後,宋之問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瞭如何趨炎附勢上面。這就使得他既沒能取得任何政治成就,在文學領域的成績,也打了折扣。

當然,在唐詩領域,宋之問還是有很大的貢獻。雖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宋之問一直將唐詩當成一個工具,作爲他諂媚上層的法寶。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宋之問所寫的那些詩,還是對唐詩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在五言律詩的完善方面,宋之問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後世的律詩,之所以會那麼繁榮,宋之問可以稱得上是奠基人之一了。

另外,宋之問的那句最有名的詩,背後也有一段故事。據說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原本是宋之問的外甥劉希夷所做。宋之問得知後,對這兩句詩十分欣賞,於是便請求自己的外甥,把這兩句詩讓給自己,但是劉希夷又不肯。最後,惱羞成怒的宋之問,爲了得到這兩句詩,竟是直接讓家奴用土袋,把自己的外甥活活壓死了。

武則天爲什麼拒絕了宋之問?宋之問的結局如何? 第7張

殺了劉希夷之後,宋之問光明正大地奪取了這首詩,只是改了個別字眼之後,便對外宣稱,這首詩是自己所做。但是,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宋之問的所作所爲,後來自然是暴露了。所以在全唐詩當中,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劉希夷和宋之問兩人名下,各有一首詩,這兩首詩除了個別字眼不同之外,幾乎完全一致。

爲了一句詩,就能謀殺自己的親外甥。由此可見,宋之問這個沽名釣譽之輩,到底爲名聲瘋狂到了何種地步。

從宋之問的人生當中,我們也可以得到一個啓發:所謂的虛名,其實真的沒那麼值錢。雖說古往今來,大多數人拼搏一生,也無非是爲了功名利祿四字。但是爲了這玩意兒太過狂熱,似乎也不太值得,而且還容易把自己給搭進去。

武則天爲什麼拒絕了宋之問?宋之問的結局如何? 第8張

做文人,就好好做文人,好好寫詩。做官,就好好做官,別天天想着趨炎附勢,靠拍馬屁走捷徑。不管是哪一條路,踏踏實實前進,都是最好的選擇。任何所謂的捷徑,從長遠來看,其實都是一條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