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宋之問是唐朝最無恥的詩人?

爲什麼說宋之問是唐朝最無恥的詩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宋之問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唐朝時期,國力強大,文化強盛,盛況空前,無論經濟、文化均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因此,內政安穩、對外開放,思想也是空前的開放,出現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詩篇、名流千古的詩人,在初高中語文課本上居於首要地位,是孩子們最頭疼之處。武則天,歷史上唯一的女皇,稱帝后,年事已高,但是卻有一羣"面首",是爲男寵,這被絕大多數男人所不齒,但是總有一些人自認爲自己胃不好,總想吃點軟飯。畢竟這種一步登天,直接擁有財富與權力的機會並不多。在歷史上,除了有“斷袖”典故的漢哀帝與董賢,還從未有哪位皇帝給過男人這種機會,漢哀帝的愛情轟轟烈烈,感天動地,甚至想要把皇位直接傳給董賢,絕無僅有!

言歸正傳,女皇給了大家機會,大家就得珍惜不是。引出了一大批想通過捷徑過上理想生活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薛懷義、張易之,均風度翩翩,一表人才。而以立志於爬上龍牀,卻慘遭拒絕,反而以一種很讓人噁心的方式繼續侍奉而聞名的,怕是有且只有我們今天的討論的對象宋之問了吧。對於侍奉皇帝噁心的方式,我們下文會繼續講到。

宋之問,一個無恥的詩人,他被自己人品耽誤的,本該是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詩人。他詩才一流,文采卓絕,驚才豔豔,“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年僅19歲就考中進士,那就是歷史上傳說中的“文曲星”啊。

爲什麼說宋之問是唐朝最無恥的詩人?

1.因詩殺親

對於宋之問的性格人品,還不得不提的就是有名的軼事典故“因詩殺親”一案。宋之問與外甥劉希夷年齡相仿,無意中見到了外甥尚未公開的詩集,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句非常喜歡,遂心懷貪念,想據爲己有,外甥實難割愛,宋之問惱羞成怒,不顧一切的用一種恐怖的方法,將裝滿土的袋子放在外甥胸口,活活悶死,可憐才華橫溢的劉希夷年僅30歲,還未來的及留下更千古傳唱。可見宋之問手段之殘忍,薄情寡義,爲了功名利祿可以不擇手段。

2.像武則天大膽示愛

但是才華從來也不是評判一個人的唯一標準,對於一個詩人來說,品行遠比作品更重要一些。古人云“先器識而後文藝”,就是這個道理。君子不齒與之爲伍。他的生平劣跡斑斑,爲人不齒,後來更是捲入政治的漩渦,粉身碎骨萬劫不復。

宋之問門第並不顯赫,但是弱冠成名,善詩詞歌賦,無人能及,19歲考中進士後,正式出道走入仕途,他曾兩次摘取皇家詩歌比賽第一名。躍過龍門成爲天子寵臣,“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是所有上進人士的終極目標。宋之問日常工作之餘,另一項任務是陪同武則天出席各種大小宴會,巡遊國家,彰顯我大國風範。可見宋之問人物才華一流,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華。如此才名在外,無論唐中宗還是武則天都對其頗爲看重,但是萬萬沒想到,他志不在此。他的終極目標竟然是爬上龍牀,成爲天子寵臣,從此進入權力的中心,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宋之問自恃纔出衆、儀表堂堂、貌若潘安,對於自己明明有顏值,卻偏偏要靠才華很是不平,他認爲憑藉自己的詩情也可以獲得武則天的垂憐。於是寫情詩像武則天大膽示愛,表達一片傾心,自薦枕蓆,侍奉左右,慘遭拒絕,甚至對其避而遠之。多方打聽才知道是武則天聽說他口臭,無奈羞愧的每天刷幾十次牙,自此口中暗含丁香,可惜最後也並沒有被女皇接受。

爲什麼說宋之問是唐朝最無恥的詩人? 第2張

3.逢迎諂媚

被武則天拒絕後他簡單的冷靜之後,並未灰心,而是給自己迅速的換了一個攀附對象,繼續未完成的事業。他的頂頭上司便是著名男寵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二人。由此可見,孟母三遷,擇鄰而處是很有先見之明的。畢竟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畢竟跟着好人學好,跟着壞人很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這種影響潛移默化,讓人無從發覺,但是時間久了會與自己身邊的人越來越像。

宋之問的下一步人生選擇便是依附於男寵張易之,不得不說一步錯,步步錯。宋之問的每一個人生選擇都是錯誤的。他永遠在人生重要的路口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既然已經像大家的共同主人表達愛意與自己和想要爬上龍牀的意思,那麼大家便是情敵,自然不可能相見兩歡喜,情敵之間,而且還有權利之爭,便只有在頂頭上司的手下討生活。武則天喜歡詩詞歌賦華麗的辭藻,宋之問便利用自己的才華爲張易之捉筆,張拿去討武則天歡心,最失去男人骨氣的,便是上文提到的噁心的事就是“捧溺器”,本該下人做的事情,宋之問爲了討得一個男寵的歡心,竟然搶着去做,樂此不疲,實在有辱斯文,君子不齒!

4.賣友求榮

不久,武則天被逼退位,留下無字碑,張易之被殺,宋之問遭遇人生第一次貶謫。自此,一貶再貶,因爲他永遠不知道怎麼做出正確的選擇。榮華富貴迷了眼睛,他受不了被貶之後的冷落,偷偷潛回洛陽,躲在友人安定公主駙馬王同皎的家中,王同皎與人密謀誅殺奸臣,而宋之問卻將其當作東山再起的機會,他選擇出賣收留自己的友人,像奸臣一派告密,結果友人被斬首,而宋之問升官的事實可以證明,他絕對逃不了干係,若說真是沒他啥事,鬼才能信。典型的農夫與蛇,你的傾囊相助、冒死相救換來的不過是反咬一口。宋之問因此被貼上了新的標籤“恩將仇報”、“賣友求榮”、“深爲義士所譏”、“天下醜其行”。

爲什麼說宋之問是唐朝最無恥的詩人? 第3張

5.不忠不義

好景不長,宋之問的新主子大奸臣武三思也是不得人心,末路窮途。背靠的大樹又倒了,宋之問又選擇去投靠勢大的太平公主,兩相比較之後又見安樂公主權勢更盛,還是覺得跟着安樂公主更有前途一些,又巴結安樂公主。這種見風使舵、兩邊倒的牆頭草自然會引起上位者的不滿,太平公主在他劣跡斑斑的人生中隨便尋了一點受賄醜行,被貶越州。對公主不忠,對友人不義,如此不忠不義之徒,真是可悲!

6.年老醒悟

宋之問一生自私自利、苦苦鑽營,但是卻總是做出錯誤的選擇,永遠在站錯隊,可謂時也,運也,命也!政治鬥爭的詭祕以及一波三折、寵辱無常,他在貶謫的途中有了一些清醒,詩中可見思想發生了一些轉變。從眼前虛幻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中走出來了,不再執着於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詩風由過去的空洞無實、詞藻堆砌逐漸的發生了轉變,頗有去國懷鄉之幽怨。脫離了宮廷生活的浮誇與羈絆,行走到山水之間,清新秀美的風景,頗爲盪滌心靈,靈魂得到了昇華,詩作呈現勃勃生機,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此時的宋之問洗心革面、探訪民生、走訪民情,詩歌風格轉入健康清新的模式。詩人找到了新生,他有了另一種活法,有了新的人生追求。

但是,命運弄人,宋之問最終爲自己之前站錯隊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雖然遠離朝堂紛爭,被迫遠走他鄉,朝堂政治又一次將他逼上了絕境,斷送了生命。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權勢之爭,以太平公主取得最終的勝利告終,安樂公主被殺,後臺最後一次倒掉。宋之問曾經依附於張易之,武三思的舊事被挖出,又一次被流放,兩年之後,唐玄宗繼位,將其賜死。

爲什麼說宋之問是唐朝最無恥的詩人? 第4張

宋之問的人品一直被質疑,因爲他“因詩殺親”、“賣友求榮”,有才無德,德行的缺失,讓他成爲最無恥的人,名聲非常差,品行惡劣令人遠之。他人生最大的悲劇是混跡官場,他最不適合的職業就是做官,對政治絲毫不敏感,永遠都是做了錯誤的選擇,站錯隊的一方,屢屢成爲政治的犧牲品。他的詩作應制而生,華麗的辭藻堆砌,內容乏味,後期雖較爲充實,有清新的氣息,境界也並沒有很高,但是在創作中使格律詩體制更趨完善,法則細密,並且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也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做人的失敗無法抹去詩壇的貢獻。他絲毫沒有文人應該有的風骨,“安能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種蔑視權貴、不卑不亢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