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盡千辛萬苦才建立起周王朝,爲什麼姬發第二年就死了?

歷盡千辛萬苦才建立起周王朝,爲什麼姬發第二年就死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盡千辛萬苦才建立起周王朝,爲什麼姬發第二年就死了?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商朝統治天下超過五百年,是我國歷史上首個有直接文字記載的王朝;周朝是推翻商朝建立起來的奴隸制王朝,統治時間將近八百年。

周武王姬發推翻商紂王建立周朝,完成歷史壯舉,但是姬發能夠成功滅亡商朝,主要功勞在父親周文王姬昌

歷盡千辛萬苦才建立起周王朝,爲什麼姬發第二年就死了?

追根溯源,周朝的崛起過程和秦國很相似,也是經過幾代國君的接續奮鬥,才爲問鼎天下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姬發爺爺季歷時期,當時商朝是武乙統治,他非常賞識季歷,經常安排他代替商朝討伐西邊的蠻夷部落,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的功勞,實力也逐漸強大起來。

武乙去世後,商朝由文丁統治,他已經感受到季歷部落實力太強,心中擔憂,於是他很機智地想到一個辦法,將季歷封爲西伯侯,但是卻軟禁在都城,與封地分離。

這裏要說明一下西伯侯,是象徵着諸侯實力的封號,地位要高於諸侯,可以處理西邊諸侯之間的矛盾,但是地位要低於商王,這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到這時,不管季歷的實力如何,他至少擁有了調停西方諸侯的尚方寶劍,是名正言順的。後來,季歷在都城被害死,他的兒子姬昌繼承諸侯統治權,也就是歷史上的周文王。

歷盡千辛萬苦才建立起周王朝,爲什麼姬發第二年就死了? 第2張

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父親被害死,兒子必定要領兵報仇雪恨,但是姬昌沒有這麼魯莽,而是繼續卑躬屈膝地做商王手下的諸侯,一副溫順的模樣。

周朝興於周文王

這是歷史上對姬昌的普遍評價,是極高的讚譽,那周文王姬昌都做了什麼呢?

首先,勤政愛民增強實力。

姬昌接手的諸侯國已經實力相當強大,但是他並不滿足於此,而是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雖然貴爲一國之君卻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親自到田間地頭勞作。在日常生活上也非常節約,絲毫沒有奢侈的風氣。

姬昌對百姓非常關心,實行“九一而助”的政策,具體就是將田地重新劃分,百姓可以選擇幫助耕種公田,這些田地的收成只徵收九分之一的農業稅,這在當時是很低的稅率。

爲了鼓勵商業發展,大量減免商人稅賦,這樣就給農民很寬鬆的生存空間,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格外高漲,社會上的財富就逐漸積攢起來,可謂是國富民強。

歷盡千辛萬苦才建立起周王朝,爲什麼姬發第二年就死了? 第3張

其次,廣施德政積聚民心。

在姬昌的治理理念中,他崇尚仁義,制定了“敬老慈少”的要求,還有著名的禮賢下士。在今天看來姬昌的政策理念沒有特別之處,但是在當時是超越時代的,還沒有一位諸侯有這樣的思維認識和執行力。

依靠着民間口口相傳,姬昌的名聲很快傳遍諸侯國,很多人才從各地前來投奔,他們都受到姬昌的禮貌接待,還安排合適的工作崗位,其中著名的莫過於姜子牙,除此之外還有伯夷、叔齊、散宜生、辛甲等人。

姬昌還倡導減輕刑罰,在當時有丈夫犯罪妻子連坐的規定,姬昌認爲不妥,於是廢除這項法令。類似於這樣的德政措施還有很多,在姬昌的統治下,百姓安居樂業,違法犯罪的事情迅速下降,姬昌的公信力非常強。

最後,火上澆油拉攏諸侯。

姬昌是一個非常睿智的人,爲了實現心中隱藏的目標,他善於暗中鋪路架橋。

商紂王殘暴不仁,發明一種叫做“銅烙”的酷刑,大概情形是這樣的:在一個火坑上面橫放一根銅柱,在銅柱上塗抹一層油,命令犯人或者奴隸從銅柱上跑過去,由於銅柱過於光滑,犯人全部跌落火坑,燒得皮開肉綻。

商紂王每當看到犯人掉進火坑,都會興奮地大笑,這項慘無人道的刑罰遭到諸侯和天下百姓的反對,但是也無法改變紂王的想法。

歷盡千辛萬苦才建立起周王朝,爲什麼姬發第二年就死了? 第4張

姬昌抓住機會,他主動捐獻自己封地中洛河西岸的土地,希望商紂王能夠廢除銅烙酷刑,商紂王聽後欣然同意,自己玩的方式千百種,也不差這一種,於是天下再無銅烙酷刑。

看似姬昌吃了大虧,以土地換取商紂王廢棄一種酷刑,實際上恰恰相反,商紂王新的酷刑將引起諸侯和百姓更大的仇恨,而姬昌則被認爲是聖君明主。

這樣鋪路搭橋的事情不止一件,比如姬昌將都城遷往豐邑,這是爲了悄悄靠近商朝都城,方便以後位於天下中心控制諸侯。與此同時,姬昌還在遷都的時候吞併了密國、黎國等諸侯國,無形之中已經將通往商朝統治核心的道路清理出來。

由此足以表明,是周文王爲周朝的崛起打下堅實基礎,但是也招來殺身之禍。

雖然商紂王昏庸無道,但是他的身邊還是有很多智謀臣子,姬昌實力的迅速膨脹引起他們的注意,在臣子的建議下,商紂王將姬昌扣押在都城。

姬昌的臣子們心急如焚,爲了解救姬昌,送出去大量金銀珠寶賄賂商朝官員,商紂王指着送來的美女寶物說“只送美女就足夠了,何況還附送這麼多的寶物”,於是釋放姬昌迴歸封地,同時還賜予姬昌“弓矢斧鉞”,這意味着姬昌擁有徵伐諸侯的權力。

從此之後,姬昌就更加名正言順地討伐不順服的諸侯,這是商紂王賜予的權力。

歷盡千辛萬苦才建立起周王朝,爲什麼姬發第二年就死了? 第5張

其實周文王姬昌已經具備挑戰商紂王的實力,但是直到他去世,一直也沒有發動戰爭。周文王姬昌有18個兒子,其中嫡生的有10個,姬發是嫡次子,由於嫡長子姬考早已去世,所以姬發順利成爲新一代諸侯。

周武王姬發也並沒有急於出兵,他繼續選擇隱忍蟄伏,但是姬發的心思已經比較明顯。即位的第二年,姬發在孟津舉行觀兵典禮,通俗地講就是大型閱兵儀式,這樣的活動無疑是展示綜合實力。

史書記載當時有八百多個諸侯前來,並且都勸說姬發趁機起兵討伐商紂王,但是姬發堅定地認爲商朝氣數未盡,討伐時機還沒有成熟,於是帶着大軍回到封地。

又過了兩年,周武王姬發認爲起兵時機已到,他判斷的依據主要有兩點:

一是紂王親近小人殘害忠良,最重要的是比干被挖心、箕子被逼得裝瘋賣傻、微子逃離紂王魔掌,這三個人都是治世能臣,商紂王這是自斷雙臂。

二是商紂王將大軍派往東邊征討東夷,此時商朝都城的防守兵力必定空虛,大軍一時半會難以回軍救援國都,攻破商朝國都的可能性更高,風險也更低。

綜合上述情況,周武王姬發舉起反抗商紂王的大旗,四方諸侯紛紛前來投奔,各路諸侯聯軍很快就向朝歌進軍。

歷盡千辛萬苦才建立起周王朝,爲什麼姬發第二年就死了? 第6張

商紂王得知姬發起兵的消息,立即組建大軍前去迎戰,雖然在人數上佔據優勢,但是這些士兵都是臨時拼湊而成的,心中對商紂王都充滿怨氣,在諸侯聯軍面前一觸即潰,臨陣倒戈反攻朝歌的士兵不在少數。

商紂王知道大勢已去,已經無力迴天,在鹿臺自焚而死。至此,商朝滅亡,周王朝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周朝建立後僅僅兩年,周武王姬發就鬱鬱而終,這是爲什麼呢?

很多人說姬發去世的原因是憂慮致死。這種觀點主要是說姬發建立周王朝後,發現天下諸侯很多,從孟津觀兵來看至少有八百個,天下局勢並不穩定,並且把根源歸結爲分封太多諸侯導致。

實際上並非如此。

首先分封制並沒有問題,恰好是最適合當時的統治制度,不能以今天的視角來看待當時人們的思想。在分封制度下,諸侯各自管理封地,財政、軍隊、官員任免都掌握在諸侯自己手中,只需要向天子提供“禮貌性”的貢品即可。

總之,諸侯享受的權力極大,付出的義務很小。

諸侯爲什麼願意跟隨姬發討伐紂王,推翻商朝服從周朝呢?

是因爲商紂王殘暴無道,嚴重影響了各諸侯的自身利益,是在利益的驅使下,選擇支持一位名聲仁義、有能力的諸侯來做天子,而這個人就是姬發,這也是姬昌積累名聲的深謀遠慮之處。

歷盡千辛萬苦才建立起周王朝,爲什麼姬發第二年就死了? 第7張

也有人說姬發害怕商朝殘餘勢力的反撲,這一點也完全不必擔心。

首先是商朝的土地被分割成爲很多塊,這些分封給姬發的親族功臣,沒有封地就沒有戰鬥力,即使有個別商朝後代實力較爲強大,姬發也安排自己的親兄弟封地進行包圍監視,根本翻不起大浪。

其次是即便商朝後裔能夠起兵,姬發當時的軍隊勢力正處於巔峯時期,根本不怕這些諸侯的軍隊。

最後是其他諸侯也會履行義務,維護周武王姬發的天子權威,各路諸侯出兵共同消滅起兵造反者。

既然如此,周武王姬發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呢?

在姬發建立周王朝的第二年,他就生病了,作爲周王朝的第一代天子,大臣們都擔心周武王的去世會導致混亂,因此極力救治他。姬發的病情曾經一度出現好轉,但是很快又惡化了,在臨終之際,姬發將輔佐朝政的任務交給叔旦,隨後就駕崩離世。

姬發生病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操勞過度導致的,在父親姬昌時代,姬發同樣也沒閒着,整個人的精神必定處於高度緊繃狀態。

面對剛剛建立起來的周王朝,做昏君容易,做明君難,繁雜瑣碎的事務、紛繁複雜的利益紛爭、打造王朝盛世的渴望,凡此種種,都耗費着姬發的心血,無形中有巨大的精神壓力。

根據《禮記文王世子》記載,“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而終”,也就是說周武王姬發去世時,他已經93歲高齡,雖然比父親姬昌的死亡年齡要小一些,但是這也是正常壽終正寢的年齡。

因此,周武王姬發去世的原因是憂心操勞過度、病情惡化難治、年齡已經偏大等多種原因共同造成的,總的來說,應該算是壽終正寢,不必過多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