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漢武帝打仗越來越窮 李世民打仗爲何越打越富

漢武帝打仗越來越窮 李世民打仗爲何越打越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漢武帝打仗窮經濟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從經濟角度來看漢武帝越打越窮,和唐太宗越打越富的原因。

都說漢武帝是富三代,文景之治給他留下了一大筆錢。其實文景之治也給漢武帝留下了一大堆經濟問題。

漢文帝劉恆,是個和事佬一般的人,他老媽薄姬是個清心寡慾的人,整天抱着一本《道德經》在那兒朗誦,導致漢文帝深受影響,決心無爲而治。

這下好了,由於漢文帝的放縱,使得吳國、楚國等諸侯國,小動作不斷。尤其是吳國,不僅收留了大量亡命之徒,而且還在私底下鑄造假錢。

這事兒影響太壞了,朝廷鑄造的錢幣,都是分量足夠的。可吳國鑄造的錢幣,分量嚴重縮水,這些劣幣流通到市場上,換取了大量朝廷鑄造的良幣。

簡單舉個例子,1枚良幣的含銅量,至少可以鑄造2枚劣幣。這麼一來吳王劉濞再將這些良幣熔了鑄造出更多劣幣,以此破壞市場,養肥自己。

漢武帝打仗越來越窮 李世民打仗爲何越打越富

漢文帝明知道這事兒,可他依舊無爲而治,他覺得問題留給後代解決算了,自己還是好好念《道德經》好了。

這事兒就這麼拖到了漢景帝劉啓時期。劉啓不能忍啊,立刻打算削藩,結果人家吳國、楚國也都把自己給養肥了,索性就反了朝廷。

七國之亂,把漢景帝搞得夠嗆。雖說最後事情被擺平了,可漢景帝一朝也是損失慘重。想要恢復經濟,何其難也!

因此,漢武帝上臺以後,其實漢朝的經濟狀況壓根就不咋地。尤其是在錢幣問題上,老百姓壓根就不相信朝廷鑄造的錢幣,他們寧可恢復以物易物的模式,也不肯再用朝廷的錢幣了!

這事兒如果不妥善解決的話,那麼將來總有一天,朝廷也得以物易物,那不完犢子了嘛!所以千萬別說漢武帝是什麼富三代了,壓在他身上的經濟任務太重了!

一、五銖錢的問世,幫漢武帝解決了這一麻煩。

爲了解決信任危機,漢武帝找來了一大幫經濟學家。想要一勞永逸地解決漢文帝、漢景帝時期,遺留下來的貨幣問題。因此漢武帝時期,至少進行了4次貨幣改革。

第一次,在漢武帝建元元年,開始鑄造三銖錢。也就是錢的重量和他的價值相等,思路已經找對了,可過去氾濫的假幣中,4錢種的半兩錢和三銖錢等價使用,導致私人作坊鑄錢之風再起。

第二次,沒辦法了,建元五年,漢武帝把三銖錢給廢了,改用半兩錢。這玩意兒不就是秦半兩的翻版嗎?等於是這段時間又重新走回頭路了。

第三次,漢武帝元狩四年,又開始重新鑄造三銖錢。這回不同的是,漢武帝頒佈法令,民間私下鑄錢者,要被拉出去砍頭。等於說三銖錢得到了法律的保護,這回拉出去砍了的人,超過了1萬人。

第四次,漢武帝元狩五年,去年剛鑄造的三銖錢,又被漢武帝改成了五銖錢。爲啥呢?因爲郡國當時也有資格鑄造三銖錢。這回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造錢的資格,並且把各地私鑄的錢都運來銷燬了。自此朝廷徹底擁有了獨家鑄幣權。

五銖錢自此成爲漢武帝時期的主流貨幣。過去私人鑄造的、郡國鑄造的各種錢幣,都被漢武帝的五銖錢所取締,這是有劃時代意義的。

五銖錢的重量就是五銖,非常好驗證真假。所以說,私鑄假幣的人,從這一刻開始,無利可圖了!既然掙不到錢,誰還願意賴在這上面呢?自嗨嗎?

五銖錢的問世,完美地解決了一系列貨幣問題。因此五銖錢也成爲了中國古代的主流貨幣之一,從西漢一直到隋朝,五銖錢始終大行其道。

漢武帝打仗越來越窮 李世民打仗爲何越打越富 第2張

二、貨幣穩定期,也是漢武帝反擊匈奴的時候。

我們要記住“元狩”這個年號,爲啥叫“元狩”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反攻匈奴的意思,狩就是狩獵的意思,匈奴就是漢武帝的獵物。

可這一時期,也是漢武帝的五銖錢剛剛問世不久的時候。在此之前,沉重的經濟問題,並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漢武帝揹負在身上的經濟包袱很重,幾乎不堪重負。

五銖錢的確很管用,可這需要一個過程。

首先,漢武帝要將過去的半兩錢、三銖錢,以及私鑄錢全部收回來。這要不要時間?

其次,漢武帝要把五銖錢鋪下去,在市場上逐漸流通起來,這也要大量時間。

再者,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讓這些五銖錢,爲漢王朝產生實質性的經濟效益,這就需要漫長的時間了。

所以說,漢武帝攻打匈奴,每天都在花費鉅額的鈔票,可朝廷進賬的數額,卻只是在緩慢增加,你說他心急不?

爲啥最後他要止戈爲武?因爲他意識到入不敷出的這麼一個問題。別以爲漢武帝后期把國家給打窮了,其實漢武帝后期正是貨幣改革效果直線上升的時候。只可惜前期打仗把經濟打入了谷底,想要恢復需要很長時間罷了。

漢武帝打仗越來越窮 李世民打仗爲何越打越富 第3張

三、反觀唐太宗時期,就不存在貨幣問題。

不少人拿漢武帝和唐太宗做比較,認爲唐太宗把周圍鄰居打服了,還能發展經濟,似乎綜合能力要強於漢武帝。

不排除這一點,但是我們要意識到,唐太宗時期的貨幣政策,已經相當明朗了。這個時候的漢朝五銖錢,已經沿用了700多年,別提多滑溜了。

隋朝的時候,依舊鑄造五銖錢,沒辦法,這玩意兒好使啊,可謂是經久不衰。可由於南北朝亂局多年,隋朝沒搞多久又崩了,所以幣制比較混亂。

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舊唐書》

因此唐朝開國以後,唐高祖李淵以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爲藍本,打造了規格嚴謹的開元通寶。因此唐太宗時期,沒有貨幣憂慮,反倒是李淵爲他積攢了不少經濟基礎

唐太宗只需要在稅收制度上,進行一定的改良,比如實行均田制、租庸調製等等,就能夠順利地使國家富強起來。

至於打仗的消耗,只要控制在經濟收入範圍之內,至少做到收支平衡,那麼唐太宗就沒有漢武帝那樣的焦慮了。什麼止戈爲武,那不過是沒錢給鬧的!

漢武帝打仗越來越窮 李世民打仗爲何越打越富 第4張

總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看似是一句套話,其實是至理名言。只有經濟基礎紮實了,一個王朝才能夠有其他發展。

漢武帝時期,經濟基礎奇差,光靠國庫裏那一堆發黴的劣質錢幣,壓根就不足以完成他消滅匈奴的宏願,他那是在赤字鬥爭,着實不易。

唐太宗時期,經濟基礎就好太多了!前人的經驗已經很足了,他只需要專心於在經濟水平以內打服周圍的鄰居就行了!

參考資料:《漢書》、《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