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瑾貪成明朝首富,朱厚照抓他時爲什麼不捨?

劉瑾貪成明朝首富,朱厚照抓他時爲什麼不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瑾(1451年—1510年),興平人,明朝權宦,正德年間宦官。本姓淡,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改姓劉,淨身入宮當了宦官。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說起明朝的政治生態,恐怕不少人都會在第一時間想起宦官干政的問題。而明代宦官干政的集大成者,毫無疑問當屬“九千歲”魏忠賢,畢竟明代天啓年間的朝政,幾乎完全被“閹黨”所統治。但魏公公雖然權勢熏天,可要論收掠錢財,“九千歲”大人倒還真不及自己的一位老前輩。

公元1510年,一羣刑部人員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抄家活動。爲什麼要用“轟轟烈烈”來形容這次抄家呢?因爲經過清點,刑部總共抄出來了1200多萬兩黃金,2.59億兩白銀,而魏公公抓錢抓權了7年,最後抄家也只抄出來了2000萬兩白銀,實在是甘拜下風。

劉瑾貪成明朝首富,朱厚照抓他時爲什麼不捨?

那麼,這位“明朝首富”是何許人也?他又是怎樣積聚的如此雄厚的財富的呢?

明朝有三位禍國殃民的大太監,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話,第一個是明英宗時期的王振,他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最後搞出了“土木堡之變”,害得明英宗被瓦剌抓走,差點把明朝搞出了亡國之禍。而第二個就是我們這次的主角,“立皇帝”劉瑾。

劉瑾原姓談,6歲淨身入宮,認了一個叫做劉順的老太監當乾爹,也就改姓了劉。根據史書記載,劉瑾這個人實在不凡,胸懷大志。而他的偶像卻不是別人,正是我們上面提到過的王振。

說實話,劉瑾把王振視爲偶像,實在是讓人頗感意外。雖然明英宗復位之後,把王振“平了反”又立了廟,但公道自在人心,王振的名聲是什麼樣子的,基本早就有定論了。

所以,如果該史料不是後世史學家抹黑的話,那看來劉瑾這小小年紀就不學好,三觀實在很 成問題,難怪後來也成長爲了一個禍國殃民的大奸宦。

不過,劉瑾雖然心術不正,但是腦子還是有的。根據記載,劉瑾頗爲奸滑,很能來事兒,因此,雖然在明孝宗時期犯了死罪,但也沒有殺頭,而是被貶去服侍當時還是太子的朱厚照。

劉瑾貪成明朝首富,朱厚照抓他時爲什麼不捨? 第2張

而這個處分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絕對是撿了大漏了,畢竟誰都知道,明孝宗的感情非常專一,只有一個皇后,而朱厚照是他的獨子,大明王朝獨一無二的接班人。跟朱厚照打好了關係,日後絕對不愁東山再起。

劉瑾也很懂得這個道理,他使出渾身解數,變着各種各樣的花樣陪朱厚照玩,史書中記載的是:“爲狗馬鷹犬、歌舞角鬥以娛帝”。不光唱歌跳舞,還有勇士決鬥,以及各種刺激的寵物。

當然,光劉瑾一個人,是不可能承擔得起朱厚照的所有娛樂需求的。畢竟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少有的精力充沛,愛玩愛鬧的皇帝。

與“道士”嘉靖皇帝、“宅男”萬曆皇帝、“木匠”天啓皇帝不同,朱厚照極其好動,完全不樂意在宮牆裏宅着,他甚至幹出過半夜衝出神武門,跑到邊關找仗打的事情。

所以,當時陪朱厚照玩耍的不是劉瑾一個人,而是包括張永、谷大用等八個宦官,人稱“八虎”,而劉瑾正是這“八虎”的領頭人。朱厚照登基後,對這幾個玩伴也非常夠意思,立刻升了他們的官職,而且允許他們參與政治決策。

朱厚照的父親明孝宗朱祐樘,是一個與文官關係非常好的皇帝。朱厚照上臺後重用宦官,文官們自然不服氣了起來。於是他們準備聯手逼宮。又是上摺子又是鬧辭職,折騰的朝政不得安寧。朱厚照哪裏見過這陣勢,一時間手足無措,“八虎”也是惶惶不可終日,天天抱頭痛哭,等待皇帝下旨把他們拿下。

劉瑾貪成明朝首富,朱厚照抓他時爲什麼不捨? 第3張

然而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劉瑾展現出了他的機智。他力勸“八虎”冷靜下來,然後帶着八虎找到舉棋不定的朱厚照,告訴他,現在您是皇帝,您有權力做任何事,千萬別被那幫噴口水的文官嚇倒。我們這八個人跟您感情深厚,您真的忍心拋棄我們嗎?

朱厚照剛當上皇帝,還沒有使用權力的經驗,一聽劉瑾這句話,立刻茅塞頓開,憑什麼我要被這些文官牽着鼻子走?我是皇帝,我想用誰就用誰,你們想辭職,那就辭唄,想當官的人有的是。

於是,朱厚照一聲令下,將“八虎”紛紛予以要職,而領頭的劉瑾,自然就當上了號稱“太監之王”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文官們一看朱厚照完全不像他父親,也只能偃旗息鼓。從此,明朝正德的前五年進入了劉瑾的時代。

爲什麼說劉瑾擔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太監之王”呢?因爲這一官職專門掌管皇帝的印信,可以決定任何詔書的合法性。

明朝的內閣可以制定國家政策,但這些政策的決定權,則在司禮監手上,司禮監不給蓋章,內閣的決策就是廢紙一張。

有了這個身份,劉瑾自然是大權獨攬,人送外號“立皇帝”,也就是“站着的皇帝”。畢竟朱厚照天天玩,給哪個文件蓋章還不是劉瑾一個人說了算,他不是皇帝誰是?

但有一說一,太監本就是皇帝的家臣,理論上來說,蓋章這事兒也只是替皇帝代勞的,到底還是得找皇帝知會一聲。但劉瑾是何許人也,他專挑朱厚照玩得盡興的時候找皇帝奏事,結果自然是朱厚照大手一揮,這事兒你自己不會看着辦?然後劉瑾興高采烈地自行決斷去了。

劉瑾貪成明朝首富,朱厚照抓他時爲什麼不捨? 第4張

太監作爲一個生理結構不健全的人,很容易產生偏執的情緒。明朝三大權宦中,王振和魏忠賢比較喜歡抓權,而劉瑾掌了權之後,便把這份偏執用在了收斂錢財上。

但是在貪污斂財這塊,劉瑾幹得相當沒品位,什麼白手套、背鍋俠全都不用,就是甩開膀子硬撈。劉瑾曾經忽悠朱厚照下令,要求全國各地方將其財產悉數上交到京師,理由是幫朱厚照改擴建自己的皇莊,但是改擴建個宮廷才需要多少錢?毫無疑問,這些錢財中有不少都進了劉瑾的腰包。

除了貪污工程款以外,劉瑾還下令,任何外地官員進京述職,都必須要給自己交錢,不然考覈不通過。而索賄金額則視各地財政狀況評定,但最少也得千八百的,一些比較富裕的省份甚至能索到五千兩白銀,搞得各大地方官上京如上墳,管這筆賬叫做“京債”。

除了“見面費”以外,劉瑾還派出了不少自己的屬下,滲透到各個地方,替劉瑾搜刮錢財,至於賣官鬻爵更是不在話下。

不得不說,劉瑾的斂財手段雖然高效,可吃相實在太過難看了,不捱罵是不可能的。但劉瑾大權獨攬,朝中有誰敢阻攔他他斂財,劉瑾立刻就能羅織罪名迫害他,而且劉瑾作爲宦官,估計是有點心理問題,殺人都不好好殺。

比如說,劉瑾曾經專門找人制造了一個幾十斤的大枷,要是有人說他的不是,就把這個大枷給人套上,讓他戴着這個沉重的東西遊街。一般的文官攤上了這個刑罰,多半是九死一生。

但劉瑾的酷烈手段管得住廟堂,卻堵不住民間的洶洶之口。捱罵捱得久了,劉瑾也開始“要臉”了起來,打算收斂一下撈錢的力度,嘗試有“技巧”的貪污方法。

於是,劉瑾和他的黨徒商量了一番,琢磨出來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清理軍屯。

這個設想其實非常完美。明朝到了中期,土地兼併日漸嚴重。明朝在軍事上採用的是“衛所”制度,軍人們和平時期屯田種糧,打仗時拿起刀槍就能上戰場,自給自足,還能給國家納糧。

劉瑾貪成明朝首富,朱厚照抓他時爲什麼不捨? 第5張

但是到了明代中後期,軍人們仗着自己手裏有刀槍,開始大肆侵吞自耕農的土地,這些土地他們也自然不會跟朝廷報賬,上面種出來的東西就被軍隊吞了下去,而破產的自耕農則會變成流民,而流民向來都是不穩定的因素,最後葬送明朝的李自成大軍,其主力正是流民。

因此,劉瑾下令,清理軍屯,把軍隊吞掉的土地還給自耕農,這樣一來,自耕農獲得了土地,也會給國家上交更多的賦稅,劉瑾也能從中多貪一點,實在是個利國利民,更利他自己的完美計策。

然而誰都沒想到,這個辦法卻要了他的命。

原因很簡單,軍隊手裏是有刀槍的,叫軍隊把已經吞進去的土地吐出來?就憑縣太爺手裏的那點縣衙捕快?所以,這個命令是根本沒法推行的。但是聖旨已經下來了,按照劉瑾的設想,財政收入是必須要比之前高一截子的。既然法令在軍隊推不動,那這多出來的錢該從哪裏要呢?

劉瑾貪成明朝首富,朱厚照抓他時爲什麼不捨? 第6張

由此一來,各地方人民所受到的壓迫越來越大,最終,早有野心的安化王朱寘鐇認爲時機成熟,便起兵反叛。明武宗則命令楊一清和監軍張永前去平叛。

張永是“八虎”之一,但是爲人還算有點良心,對劉瑾喪心病狂的斂財與迫害文臣的舉動十分不滿。楊一清和張永合計了一下,決定除掉劉瑾。楊一清寫了一份翔實的彈劾劉瑾的奏疏,請與朱厚照關係不錯的張永回京後,在慶功宴上揭發劉瑾。

而張永不負衆望,果然在慶功宴上靠着酒量喝倒了監視他的劉瑾,隨後立刻找到了朱厚照,數落起了劉瑾的罪行,直接表示劉瑾想謀反,您趕緊抓他。

朱厚照本來喝得也有點迷糊,聽張永嘚啵嘚啵說了半天,最後隨口附和了一句:“瑾負我。”嘴皮子磨破了的張永終於等到了朱厚照的“準話”,趕緊帶人去把劉瑾抓了起來,然後抄了劉瑾的家。

經過統計,劉瑾的家中一共發現了1200多萬兩黃金,2.59億兩白銀,這筆數字在當時看來,無異於天文數字。畢竟明朝末年的國庫收入也不過3000萬兩-7000萬兩白銀左右。當然,也有不少學者認爲這筆數字過於誇張,用種種考證來證明它的不真實。但不管怎樣,劉瑾當政的這五年是真沒少撈。

劉瑾貪成明朝首富,朱厚照抓他時爲什麼不捨? 第7張

但是朱厚照本來就是喝多了隨口說一句,現在酒醒了,一看劉瑾真的被抓了,立即心疼了起來,他特別下令,給獄中的劉瑾送幾件過冬的衣服。

但是朱厚照還沒來得及繼續發慈悲,就被抄家人員送來的幾個東西震驚到了。原來,有關部門在抄劉瑾的家時,發現裏面窩藏着大量兵器甲冑,還在劉瑾經常手持的一把扇子裏發現了匕首。朱厚照瞬間冷汗直冒,意識到這劉瑾真不是省油的燈。於是下令以謀反罪判了劉瑾死刑,凌遲處死。害得無數人家破人亡的劉瑾,就這樣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曾經權勢滔天的“立皇帝”,就這樣被朱厚照一句話給解決了,這可能讓不少人大跌眼鏡。但實際上,明朝的皇帝擁有着任免任何官員和宦官的權力,所以別看明朝的皇帝個個看起來不務正業,大事小事全靠太監和文官決定,但實際上只要他們想要管事,那麼立刻就能重新將權力收攬回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