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朝時期的道臺是什麼官職 具體是做什麼的

清朝時期的道臺是什麼官職 具體是做什麼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有一個很特殊官職叫“道臺”,幾乎沒人能說清他究竟是幹啥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古代奇葩官職有很多,但好在大都能指出具體職能範圍。可提起清朝的“道臺”一職,卻很是讓人頭疼。史學家們研究許久,依舊說不清這道臺具體是做什麼的。

至於其中原因,關鍵還是在於每個地方的道臺,管轄範圍和管轄內容都各不相同。表面上是統一官職名稱,實際卻各管各的,實在令人頭疼。

清朝時期的道臺是什麼官職 具體是做什麼的

道臺的由來和發展

儘管道臺這一職位名稱,直至清朝年間才確定下來,但類似的官職,早在北朝時期就已經有雛形。彼時出於軍事發展需求,各國設立了諸多行臺,並將“道”包含其中。但這裏的“道”,特指臨時的軍事區以及監察區。

等到隋唐年間,國內統治趨於穩定,“道”的軍事成分佔比逐漸減少,民生方面的運用越來越多。甚至李世民本人還特別出面,將全國根據山河形勢,劃分爲十五“道”。

及至明朝,道又從固定轉變爲巡視、檢查,起初以民政和財權爲主,後又在文官們的堅持下,逐漸發展包括了對軍隊的監察。

清軍入關之後,延續並效仿明朝管理制度,並在相應基礎上做出一定改善,這才逐漸形成了後世熟悉的道臺、道員等等。不過此時的道,也僅僅只是大致方向上的官職名稱。

一直到乾隆十八年,相關規定才終於落實。而道臺的平均官職等級,也大都設立在正四品。算不上大,也算不上小,總歸能夠在朝堂上、皇帝前說幾句話,卻沒太大份量。

皇帝如此處置,不排除希望這類官員認真工作,並努力向上發展。只不過實際處事過程中,道臺卻出現了不可控變化。由於管理的特殊性,往往會出現更高級別的中二品和正三品。

清朝時期的道臺是什麼官職 具體是做什麼的 第2張

乾隆、嘉慶等皇帝不僅沒有及時將這個問題重視起來,反倒賦予了一些道員密摺封奏的權力,這就讓道臺的實權忽強忽弱。

一部分道臺沒有任何權力,就是到地方上和相關官員打打交道。對方給面子,則皆大歡喜。對方不給面子,道臺也無處說理。

可另一部分道臺卻不同,去哪兒都得當地官員好吃好喝伺候着。密摺上怎麼寫,都由他們決定,誰不希望有機會再“往上”溜達溜達。權力的波動,讓清朝官員惶恐,也讓後世研究學者一頭霧水。

清朝時期的道臺是什麼官職 具體是做什麼的 第3張

披着道臺的馬甲,既有可能是京城普通公務員,也有可能是真正大佬。甚至不能說是發展出了紕漏,純粹是放飛自我。

後光緒時期的御史李慈銘,就多次上書建議取消這一莫名其妙的官職,結果自然是未獲批准。

利益網太大,一個御史發發牢騷,不會有任何人在意。好在李慈銘自己也有眼力見,剔除道臺的事情也因此不了了之。

道臺的特殊

倘若官職的忽大忽小,讓道臺充滿了不確定性。那麼道臺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職能安排,真就讓後人兩眼一抹黑。清代各省設立道臺,或者專責、或作爲副使。

名稱雖然不一樣,但管轄內容包括糧道、河道、海關道、屯田道等等。分明是不重樣的官職,卻以同樣的名稱進行安排,這便是道臺的真實面目。後世學者爲何無法解釋?原因就在於每個道臺的職務都不一樣。

詢問問題的人,必須指出某年某月、在某個地方工作的道臺,否則囊括範圍太廣,得到的答案也註定籠統。更奇葩的是,道臺由於自身的特殊性,本不具備地方政府性質。

清朝時期的道臺是什麼官職 具體是做什麼的 第4張

可在管理過程中,卻又一直行使着地方行政職能。用一個不好聽的形容比喻,那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制度管理混亂,各種各樣的矛盾註定層出不窮。

道臺剛開始發展的時候還好,由於結構的不成熟,道臺對地方的干預能力並不強,多半隻是提出建議。

可隨着時間推移,道臺管理分配倒是越來越細,卻容易和地方行政產生衝突。不僅如此,有的地方道臺繁多,幾個道臺做同一件事情,出現極其嚴重的冗官現象。

清朝時期的道臺是什麼官職 具體是做什麼的 第5張

有的地方道臺人手稀少,一個道臺同時兼任幾件事情,徹底亂了套。如此情形下,清政府雖然儘可能地挽回糾正,卻也沒有太大作用。道臺影響太過巨大,幾乎什麼職務都可能兼任,統治者也無能爲力。

別說現如今沒人能說清他們是做啥的,哪怕彼時的皇帝、中央官員,多半也得實地走訪後才知道:哦,原來你是這樣的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