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國時期孫權與劉備之間爲何產生矛盾導致連盟破裂?

三國時期孫權與劉備之間爲何產生矛盾導致連盟破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劉聯盟的理論層面是源於諸葛亮的《隆中對》。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從“赤壁大戰”開始,到東吳、蜀漢的關係完全破裂前,即“夷陵之戰”前,孫權勢力集團和劉備勢力集團的關係,一直是跌宕起伏的。

這當然是雙方的戰略訴求出現了相似,也因此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東吳的新丁魯肅在《榻上策》中,爲孫權規劃了一條稱帝之路:

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這套戰略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拿下荊州。

三國時期孫權與劉備之間爲何產生矛盾導致連盟破裂?

七年後,即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初出茅廬的諸葛亮爲劉備作《隆中對》,其中,也把荊州當作了事業目標的核心之一: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若跨有荊、益……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也成爲劉備勢力集團此後的最重要戰略之一。

由此,孫權和劉備在荊州方向,是必然會有一戰的,除非,孫權放棄稱帝的念頭,劉備放棄“復興漢室”的期望。

在“赤壁之戰”前,雙方几乎已經要碰上了,孫權已經在此前的五年時間裏,三次出兵攻打荊州轄下的江夏郡。

並且,孫權指揮東吳軍隊成功地於“赤壁之戰”那一年的上半年,幹掉了江夏太守黃祖,佔據了江夏郡的部分地區。

當時,劉表長子劉琦爲避免被後母迫害,自救的方法就是去接替黃祖當江夏太守,到前線去抵禦孫權。

如果劉琦抵禦失敗,孫權繼續進攻荊州腹心地域,很難說爲荊州北線戍邊的劉備不會被劉表調到東線去打孫權。

當然,這一切都因曹操的南征而終止,劉表死後,劉琮攜荊州降曹,劉備、劉琦不得不跟同樣也需要幫手抵抗曹軍的孫權聯合起來。

雙方聯手打贏了“赤壁之戰”,但相同的戰略訴求,讓雙方的所謂聯盟時刻處於破裂的邊緣。

在此後的十多年時間裏,雙方一直在荊州地區對峙、拉鋸,以及打口水仗,直至徹底撕破臉。

在這期間,孫權的決策很重要,可東吳負責荊州方向的幾位軍事主官的態度,也異常重要,兩大勢力集團的關係,也是跟着幾位軍事主官的生死聯繫在一起。

一:周瑜意外病死,孫權、劉備沒能提前打起來

“赤壁之戰”後,劉備、周瑜聯手攻打南郡,南郡就是後來劉備找孫權借走,然後由關羽鎮守的地方。

劉備爲啥要借南郡,因爲這是周瑜打下來的,本來是雙方一起在打,但因曹仁守的嚴密,劉備一看,短時間打不下來,就帶着自己的人去經略荊南四郡去了。

而且,劉備如果不憑藉自己的武力,在荊州佔據幾個郡的話,也沒資格跟孫權談條件不是?

周瑜在南郡堅持了一年多,把曹仁給趕跑了,佔據了南郡,周瑜也是於這個時期被流失所傷。

這個時候,荊州的核心地區,其實是曹魏和東吳分據,劉備是被迫以劉琦(劉備表其爲荊州刺史)的名義在荊南(今湖南省部分地區)發展。

在周瑜拿下南郡的同年,劉琦病死,他其實是個空頭荊州刺史,早前鎮守的江夏,在曹軍南下時,就丟給曹軍,曹操委派文聘鎮守。

但劉琦畢竟是劉表的兒子,這個名義很重要,他活着或死亡,荊州的歸屬都能跟孫權掰扯掰扯。

劉琦一直跟着劉備後面混,他死後,他的部下當然會推薦劉備爲荊州刺史。

三國時期孫權與劉備之間爲何產生矛盾導致連盟破裂? 第2張

孫權當時默認了劉備的這個荊州刺史,還把妹妹嫁給了劉備。

因爲,此時的劉備拿下了荊南四郡,還收攬了廬江雷緒的數萬私人武裝,實力大漲。

廬江在淮南,雷緒帶着幾萬人跨越幾個州郡,跑到荊南來投奔劉備,可見劉備的人格魅力還是很不錯的。

劉備成爲荊州刺史後,他的治所在公安,公安屬於南郡治下,周瑜在拿下南郡後,被孫權委任爲南郡太守,駐紮在江陵。

公安到江陵的距離,只有幾十里路,這是個非常危險的距離。

特別是,周瑜是東吳軍隊中鷹派的代表人物,在“赤壁之戰”後,他一度鼓動孫權囚禁劉備,收攬劉備麾下的武裝。

周瑜跟劉備,只隔着這麼近的距離,如果周瑜不死,雙方遲早要打起來。

最重要的是,周瑜拿下南郡後,又給孫權提供了新的戰略,這個戰略的要點是,拿下益州和漢中,聯手馬超抗曹,爭奪天下,《三國志·周瑜傳》中記載:

乞與奮威(應該是孫權堂兄孫瑜)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這個字應該是逼迫的意思)操,北方可圖也。

而孫權同意了周瑜的這個戰略:“權許之”。

可週瑜在隨後積極準備西征時,突然病死了:“瑜還江陵,爲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

於是,孫權被迫放棄了爭奪益州的軍事行動

如果周瑜不死,劉備能眼睜睜看着周瑜兵進益州?顯然是不可能的,益州早被劉備視爲囊中之物。

周瑜如果繞開劉備去打益州,劉備一定會在周瑜的後方搗亂。

且以周瑜的謀略,他難道看不出劉備是他進軍益州的隱患?他有沒有可能在出兵益州前,先試圖解決劉備。

周瑜加龐統(備註,周瑜沒死前,龐統在周瑜帳下爲官)攜帶東吳衆將能否打得贏劉備加諸葛亮加關、張、趙、黃、魏的組合不好說,但雙方很有可能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這一年爆發嚴重的衝突。

可週瑜死了,他不死,孫權跟劉備撕破臉的日子,即使不在建安十五年,也不會拖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北伐時。

二:魯肅接任周瑜,孫權、劉備暫時打不起來了

周瑜死後,魯肅接任,相比起周瑜,魯肅算是鴿派,在周瑜生前,他就主張借荊州給劉備。

孫權在周瑜死後,反正放棄了爭奪益州的行動,於是乾脆把江陵也借給了劉備,此時的劉備,纔得到相對完整的南郡。

有了完整的南郡,劉備才徹底隔斷了江東和益州的聯繫,他後來也才能安心帶兵去進攻益州。

此後,東吳在荊州方向,就是以魯肅爲主,他一直帶兵在跟關羽對峙。

魯肅是鴿派,雙方自然打不起來,劉備一方得以有了圖謀益州的一段安全期。

這也是後來孫權在評價魯肅時,對魯肅唯一不滿的地方,《三國志》中記載:

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指南郡),是其一短......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爲大言耳,恕之,不苟責也。

魯肅勸孫權借地給劉備,是爲了繼續聯手抗曹,但相對的,也拖延了孫權獲得荊州的時間,給了劉備發展壯大的機會。

至於是聯手抗曹重要,還是獲得荊州後,能儘快走上稱帝之路重要,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反正孫權在後來在幹掉關羽,重新拿下南郡後,是認爲魯肅有錯的。

三國時期孫權與劉備之間爲何產生矛盾導致連盟破裂? 第3張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時,孫權和劉備一度也要打起來,起因是劉備拿下益州後,孫權去討還南郡,但劉備不給,《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

當時,形勢已經十分緊張了,劉備統帥五萬大軍,從益州跑到荊州來,顯然是不準備妥協的。

而且,東吳軍隊中的如呂蒙這樣的鷹派,也一直在勸說孫權動手。

好在魯肅纔是東吳在荊州方向的軍事主官,即使他在“單刀會”上痛罵關羽,可他並不想跟劉備翻臉。

如果當時魯肅不是軍事主官,他的話語權不能超過呂蒙等鷹派,建安二十年時,孫權跟劉備也該打起來了。

隨後,劉備得知曹操拿下漢中,意識到不能跟孫權翻臉了,才趕緊跟孫權協商荊州的歸屬,《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這一次,其實劉備是虧了,他本來佔據荊州的五個郡,協商後,變成了三個郡,把荊南讓出了兩個郡。

這兩個郡不是劉備向孫權借的,是他自己打下來的,之所以讓出去,是因爲他理虧。

魯肅在任時,算是給孫權要回來兩個郡,也勉強維持着雙方脆弱的關係。

三:呂蒙接任魯肅,孫權、劉備終於打起來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魯肅病故,呂蒙接任東吳在荊州方向的軍事主官。

此時,距離劉備借取完整的南郡,已經過去了七年。

雖然在建安二十年的“湘水劃界”時,南郡是劃給了劉備,可南郡纔是荊州的核心地區。

孫權想完成《榻上策》中描述的稱帝之路,南郡是不可不要的。

加上鴿派魯肅病死,鷹派呂蒙上位,孫權和劉備之間的矛盾不可能調和,戰爭的日子已經無比接近了。

呂蒙上位,加之同年,孫權派人跟曹操重結姻親,這已經表明了孫權的目的。

劉備和關羽因此大意,怪不得誰。當然,呂蒙上位,劉備和關羽肯定知道,但孫權試圖結盟曹操,他們或許不知道。

呂蒙爲奪取荊州,一直在準備着,期間各種麻痹關羽,包括孫權也配合他一起麻痹。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北伐,曹操在司馬懿等人的建議下,結盟孫權,呂蒙出兵偷襲關羽後路,關羽大意失荊州。

很多人認爲,孫權偷襲關羽是背盟,或許是,或許不是。

三國時期孫權與劉備之間爲何產生矛盾導致連盟破裂? 第4張

但劉備一方一定是正義的?別忘記了,他是連同宗劉璋的基業也奪了。

所以,三國爭霸,沒有什麼背盟不背盟的,誰也不是聖人,聖人也成不了皇帝不是?

呂蒙接任魯肅,直接促成了東吳偷襲荊州之戰,但後來呂蒙的迅速死亡,又阻止了孫權跟劉備的另一場戰爭。

建安二十四年末,關羽被殺,東吳全取劉備轄下的荊州各郡。

建安二十五年,孫權進駐公安,根據《三國志·周泰傳》中的記載,孫權當時是想“欲進圖蜀”。

沒錯,孫權想趁機去打益州,但同年荊州出現大疫,隨後呂蒙等好幾位東吳的重要將領陸續病死,打亂了孫權的計劃。

領軍大將呂蒙病死了,孫權也只能放棄設計好的軍事行動。

從他五次親征合肥的戰例看,沒個能打的軍事統帥在身邊,他自己帶兵強攻益州的話,估計會死得很難看。

東吳在幾次很重要的戰役中,如“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石亭之戰”等,東吳能贏得乾脆利落,就是因爲孫權不在前線。

呂蒙不死,沒準孫權剛乾掉關羽,就又去打劉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