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世民想要立太子,爲什麼不考慮李恪或李泰?

李世民想要立太子,爲什麼不考慮李恪或李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有那麼多兒子,優秀者也不少,那麼後來李承乾因重大過錯被貶,重新選太子時,爲什麼不考慮李恪或李泰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解其中原因,接着往下看吧~

太子遭廢

生於皇室無異於含着金湯匙出生,但同時也面臨着重重危險。尤其是生爲皇子,在皇帝立儲的時間內須鬥智鬥勇,才能保全自己。至於誰能坐上皇位,除了依仗母妃之外,還需得皇帝寵愛。

李世民膝下有十四位皇子,爲避免爆發慘烈的皇位爭奪戰,在確立太子人選時,李世民也考慮了很久。

最初按照傳統,嫡長子李承乾爲太子的第一人選。從他的名字也可看出,從出生就以被李世民視爲未來的接班人。但在多年後,李承乾卻被貶爲庶人,太子之位落入其他兄弟手中,實在唏噓。

李承乾被立爲太子之後,李世民對他的培養十分上心。

李世民想要立太子,爲什麼不考慮李恪或李泰?

不僅要求他認真讀書,同時還找機會讓他接觸朝政,希望他將來能夠好好接班。

但李承乾毀於心急,明明已坐上太子之位,還是擔心其他受寵的兄弟會與他爭奪。爲了杜絕後患,他在試圖暗殺另一個皇子李泰失敗之後,想到了逼宮。

這一招在多年前,他的父皇李世民也曾用過。但李承乾並沒有李世民那般有謀略,李世民亦不比昔日的李淵,尚未開始逼宮,計劃就被李世民得知了。

雖然昔日自己也是靠着剷除兄弟纔有了繼位的機會,但等到自己做皇帝時,卻實在不能接受自己的兒子手足相殘。

李承乾意圖造反本該處死,李世民雖對他失望透頂,但畢竟也曾是他最器重的兒子。最終下不了手處死李承乾,只是將他貶爲庶人流放。

杜絕後患

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只得再挑一個兒子爲儲君。除了李承乾之外,還有兩個嫡子,分別爲李泰、李治。此外,第三子李恪雖爲嫡子,也深受李世民看重,三人都在李世民的考慮之列。

李泰與前太子李承乾一樣,同爲長孫皇后所生,是李世民的嫡次子,也是最受寵愛的兒子。

李泰自幼聰慧,聰敏絕倫,深得祖父李淵喜愛。因此,出生之後,他的爵位也比應有的高得多。本來只能是從一品郡王,在祖父的寵愛下成了正一品的衛王。

只可惜生來是嫡次子,在兄長李承乾之下,本毫無繼位的可能。在李承乾被廢之後,按傳統李泰將成立儲的首選。爲了讓李世民選他爲儲君,李泰甚至許下承諾百年後傳位給弟弟,不會只將皇位留給兒子。

但這樣虛假的承諾在李世民面前根本不算數,此後李泰暴露出更多毛病,使得李世民動搖了立他爲儲的想法。因多年受寵,李泰品性大變。

且其雖裝出一副恭敬的樣子,還是讓李世民看穿了他的野心,且對其他兄弟有明顯敵意。

李世民對李泰極爲寵愛,連朝中臣子也看不下去了。他雖爲一代明君,能接受臣子對自己的批判,卻不能接受臣子說李泰的不是。

日子久了,朝中臣子對李泰也十分有意見,讓一個被寵壞了的皇子繼位,絕非好事。

李世民想要立太子,爲什麼不考慮李恪或李泰? 第2張

此後臣子多有在李世民面前提起,李泰非繼位良選。逐漸冷靜下來的李世民,對李泰“殺子傳弟”的虛假承諾也起了反感,纔將大臣的話聽了進去,沒有執着於改立李泰爲儲。

李泰正如昔日的李世民,被壓於兄長之下,想繼位只能靠奪權。親自謀劃了玄武門事變的李世民,擔心這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自己身上,後期對李泰也有所防備。

有李承乾的例子在前,李世民爲避免再有兄弟相爭甚至相殺的事情發生,選擇了李治爲太子。

“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

性格較溫和、軟弱的李治爲儲君並且繼位之後,想必不會殘害其他兄弟。而若是其他野心較大的兒子繼位,恐怕就會將其他兄弟趕盡殺絕了。

除了求穩之外,李泰和李恪不能成爲繼位者的原因,還在於缺乏大臣的支持。長孫皇后的兄弟長孫無忌,很大程度影響了李世民對繼位者的選擇。

國舅反對

李恪身爲李世民第三子,雖不是嫡子,但一度成爲了李世民的立儲人選。

李承乾被廢之後,李世民在長孫無忌的提議下立李治爲儲。但不久後,李世民便發現李治軟弱的缺點,擔心其不能守帝王之業,便想重新立儲,他的首選便是吳王李恪。

但立儲畢竟是大事,李世民做出決定前還是詢問了大臣的意見,包括國舅長孫無忌。一聽李世民要廢李治、改立李恪,長孫無忌立即表示不妥,且直言李恪不能擔任太子重職。

長孫無忌爲長孫皇后兄弟,也是李治的親舅舅,自然偏向於李治。倘若支持改立李恪爲儲,那麼日後李恪繼位,長孫家也將不再有現如今的輝煌。情理之中,他必然支持親外甥李治。李恪爲其他妃子所生,勢必受到長孫無忌的排擠。

至於同爲親外甥的李泰,相比李治,則顯得太難操控。雖爲自己的親外甥,但畢竟君臣有別,讓更爲強勢的李泰繼位之後,長孫無忌或許難再爬得更高。而軟弱沒有主見的李治,必然能讓親舅舅掌握更多大權。

權衡利弊之後,即便明知李泰更有爲君之才能,長孫無忌還是力阻李世民立他爲儲。國舅的這一番意見,對李世民的抉擇也起了一定影響。

長孫無忌爲何力薦李治,李世民並非不知他心中所想。李世民看不上李治軟弱無主見,可李泰與李恪若繼位,恐再爆發激烈的皇位爭奪戰。

對此李世民已心力交瘁。且李承乾與李泰皆爲李世民寵愛的兒子,不願見疼愛的兒子遭迫害,李世民最終只能選擇“最安全”的一個人選,看似人畜無害的李治。

李治繼位之後,確實沒有迫害昔日的手足。但李世民低估了立軟弱者爲君王的後患,在李治統治後期,大權旁落,天下幾乎已爲武則天所有。爲選儲君思慮良久,歷經多年才做出的決定,如今看來似乎也並非良策。

李世民賢明聰慧,但在他生前還是未能選出最合適的繼位者。倘若有知,想必也會爲此懊惱不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