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兵馬俑的陶馬工藝有多複雜?陶馬工藝介紹

兵馬俑的陶馬工藝有多複雜?陶馬工藝介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兵馬俑坑裏的陶馬,有戰車用的車馬和騎兵用的鞍馬兩種,那麼這些陶馬工藝有多複雜?這些馬的製作工藝過程是先把馬的頭、頸、軀幹、四肢及尾、耳等分別製作後拼裝粘合成爲粗胎,再經過二次覆泥修飾、雕刻成型,陰乾後入窯焙燒,最後彩繪,完成陶馬的製作。

陶馬出土時,馬頭已從合縫處破裂,合縫面上殘存着粘泥的遺蹟,證明馬頭是用模具製成的。馬頭有寬、窄兩種,各自作法不同。窄狹型的馬頭,合縫線位於馬頭的正中,左右兩片大小相同。每片的內側都有按壓、錘打的凹窩,說明它們是用模具製作的,然後將兩片粘接合在一起製成馬頭。

兵馬俑的陶馬工藝有多複雜?陶馬工藝介紹

所有的馬均張口作嘶鳴狀,馬口的下頷是單獨捏塑,並經舌和牙齒的刻劃後,再粘接在馬頭下部的。寬博型的馬頭,是由五塊泥片拼合粘接而成的,即左、右兩側的面頰各一片,馬頭的三片均系手塑。將上述五片拼合粘接在一起後,在內側合縫線上一般都要覆泥進行加固。

馬頭上的附件如馬耳、飛鬃的大小、長短和厚薄都不一樣,且上面留有用刀削刮、刻劃的痕跡,說明這些附件都是單獨捏製後再與馬頭連接的。陶馬的頸部中空,體腔中空,從破裂的合縫看,這些都是由不同形狀的泥片拼合而成的,而所有的泥片合縫處,都在內側覆有一層硬泥,經過錘打使接茬牢固。陶馬體腔內部遺留有成片的麻布紋和細繩紋,以及直徑約5釐米的圓形錘窩,說明錘打時襯着麻布或麻繩的編織物。

馬腿和馬尾也是單獨用手工製成的。陶馬的各個部件分別做好後,即進行拼裝組合。其順序是由腿到體腔,再接上頸、頭、尾,從而組成馬體的大型。每匹陶馬重達245公斤,在拼裝組合的過程中需要藉助支架的支撐才能防止馬體變形。

組合後的陶馬還要對其外表進行一些細部修飾。軀幹的外部塗一層細泥,經過打磨使表面光滑平整,顯得馬體肌肉豐滿:在馬胸部堆貼泥塊,雕刻出凸塊狀胸肌;雙肩處覆泥較厚,以顯示肩胛的高大寬博;馬的立鬃爲高浮雕,上面用篦狀工具劃出細細的鬃毛。

兵馬俑的陶馬工藝有多複雜?陶馬工藝介紹 第2張

騎兵的鞍馬比車馬的雕飾略爲複雜,在馬背上要堆泥雕出高浮雕的鞍橋、淺浮雕的鞍韉,鞍上的流蘇及肚帶、鍬等細部裝飾,這些都是用減地法或貼泥條法雕成的。鞍上一排排鞍釘及細部的紋飾用陰線顯示。由於運用了不同的雕刻技法,使鞍韉造型十分逼真。陶馬的四肢經過細緻地刻削打磨,圓的地方溜圓有光澤,扁的地方棱角分明,皮肉、骨節的關係都表現得十分清楚。

陶馬也同樣有鮮豔而和諧的彩繪,使靜態中的陶馬形象更爲生動。

兵馬俑的陶馬多數已被施過閹割術,秦兵馬俑成爲中國馬匹最早實施閹割術的考古證據,對研究中國古代養馬術和秦兵馬俑坑的性質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