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薛寶釵如何在平兒的問答中,讓自己的虛僞一面原形畢露?

薛寶釵如何在平兒的問答中,讓自己的虛僞一面原形畢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認爲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後40回作者爲無名氏,整理者爲程偉元、高鶚。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爲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爲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爲主線,描繪了一些舉止見識出於鬚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平兒問的這句話爲何能讓薛寶釵虛僞的一面原形畢露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平兒作爲王熙鳳的心腹丫頭,因王熙鳳內心裏不願和薛寶釵有過多的關聯,因此平兒和薛寶釵的關聯也是不多的,爲數不多的平兒和薛寶釵的一回關聯中,平兒和薛寶釵的一問一答中,竟讓薛寶釵虛僞的一面原形畢露了。

平兒的問話讓薛寶釵原形畢露是在薛蟠被柳湘蓮暴打後,決定出外躲風頭,當然是打着外出闖闖的名號。這薛蟠一走,香菱就徹底解放出來,薛寶釵看香菱對大觀園那是嚮往已久,就準備帶她到大觀園,一起做伴。

這兩人剛聊着呢,平兒就忙忙的過來了,先是把香菱給打發走,就拉着薛寶釵聊起天來。平兒問薛寶釵:“姑娘可聽見我們的新文沒有?”薛寶釵回到:“我沒聽見什麼新文,因連日打發我哥哥出門,所以你們這裏的事,一概不知道,連姐妹們這兩天也沒見。”

薛寶釵如何在平兒的問答中,讓自己的虛僞一面原形畢露?

平兒笑着和薛寶釵繼續說,賈璉被賈赦打得動不得,難道姑娘就沒聽見嗎?薛寶釵給平兒的回答是早起的時候恍惚聽見了一句,也信不真。她還想去看望下王熙鳳,沒曾想平兒先找她來了,還順便問了爲什麼賈璉會被賈赦打的緣由。

平兒把賈璉之所以被打的事一五一十的說給了薛寶釵聽,說完以後直接表明目的,就是來找薛寶釵要治療棒瘡的藥,薛寶釵趕緊讓鶯兒送藥丸給平兒,事情也就告一段落。

在平兒和薛寶釵這一來一回的問答中,我們不難發現,薛寶釵在平兒面前,把自己虛僞的一面那是暴露得明明白白的,更巧妙的事,平兒在和薛寶釵要治療棒瘡的藥丸時的話術,那也是非常有技巧的。

平兒先是問薛寶釵是否聽到賈府裏的新文事件,薛寶釵第一反應就是把自己給摘出去,用了一概不知道來肯定的回覆平兒。再者就是給自己找論據,我這兩天連姐妹們也都沒見。

能讓平兒悄悄的和薛寶釵說的新文,必然不是什麼好新文,因此薛寶釵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肯定的告訴平兒,自己完全不知情。說明薛寶釵在遇事的時候,第一反應永遠都是速度自保。

而後平兒把新文內容說出來後,還直白的問薛寶釵就沒聽見這個新文時,薛寶釵用一個恍惚把自己的放到了一個模棱兩可的位置中去,還說因爲不相信是真的,也有點好奇,把自己剛纔非常肯定的說不知道找了一個很好的說法。

薛寶釵如何在平兒的問答中,讓自己的虛僞一面原形畢露? 第2張

平兒第一次問薛寶釵是否知道賈府的新文時,是悄悄說的,而得到薛寶釵肯定回答後是笑着問薛寶釵對賈璉被賈赦打的新文真的不知情時,她的動作表情是笑着問的。

從悄悄到笑,這樣一個動作表情的轉換,就可以看出平兒前面一句是在試探薛寶釵,試探她對賈府的大部分事宜是否都瞭如指掌。而薛寶釵急着撇清之後,平兒才笑着問薛寶釵真的不知情,一下子就把薛寶釵虛僞的一面給揭開了。

當然,薛寶釵可以找理由爲自己開脫,看平兒那笑着問出的話裏,就直白的把薛寶釵的虛僞面具給拉開了,前面還斬釘截鐵的說一概不知道,後面就來個恍惚聽見,不信真爲自己開脫。

要知道薛寶釵在賈府的形象可是知性大方的寶姐姐形象,而什麼虛僞一面那簡直是薛寶釵不沾邊的,可在和平兒的一問一答中,薛寶釵的虛僞一面就原形畢露了。

平兒一開始對薛寶釵的問話裏,其實就是帶着試探的口氣在和薛寶釵聊,而薛寶釵作爲一個聰明人,她認定平兒也是一個聰明的姑娘,不會無緣無故這樣和她聊天,因此,她害怕平兒挖坑給她跳,因此纔會一開始就把自己給摘了出去。

而後才發現平兒說的新文並不是什麼大事情,和自己也沒有一點影響,才釋然的和平兒繼續聊天,雖然她給自己找了一個不怎麼合情合理的藉口,但終究有藉口總比被揭穿的強。

在賈府的薛寶釵,其實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行的,她努力標榜的自己不一樣的形象工程,也一定要認真嚴謹的去守護。因此纔會在平兒的一問一答中,把自己最在意的形象工程給拉開口子,露出自己的廬山真面目。

倘若不是平兒來問薛寶釵,興許薛寶釵的完美形象一直都在,可是平兒不一樣,平兒可是王熙鳳的心腹,薛寶釵在賈府的很大目的就是取代王熙鳳,成爲賈府的真正管家,因此,敵人的心腹也是敵人,但平兒又是不一樣的敵人,因此薛寶釵纔會在能力不弱的平兒的問答中,讓自己的虛僞一面原形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