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張遼強於張郃,爲何曹操卻將張郃的投降比爲韓信歸漢?

張遼強於張郃,爲何曹操卻將張郃的投降比爲韓信歸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張遼實力強於張郃,爲何投降曹操時的待遇卻不如張郃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前文說過,張遼是主動投降的,而並非是演義中所說的被俘虜之後被迫投降,其實這一點站在正常人的角度非常容易想清楚。你都被俘了,怎麼還可能給你封侯?典型的賞罰不公,容易落人口實。在正史中,其實有多處記載,互相印證了張遼並沒有被俘,而是在之後主動投降的。

《三國志》: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衆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資治通鑑》:兵圍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宮請就刑,遂出,不顧,操爲之泣涕,並布、順皆縊殺之,傳首許市。……前尚書令陳紀、紀子羣在布軍中,操皆禮而用之。張遼將其衆降,拜中郎將。

從記載來看,當時的張遼並沒有和呂布一起,沒有被俘虜。而且之後張遼是見到呂布的手下被善待,曹操沒有牽連衆人,所以他才選擇了主動投降的。而曹操見到張遼主動投降,秉着伸手不打笑臉人的精神,自然是不能太虧待張遼,所以拜張遼爲中郎將了,而且還封了關內侯。曹操之所以這麼做,其實也是有三個原因。

張遼強於張郃,爲何曹操卻將張郃的投降比爲韓信歸漢?

一、張遼其人確實有才。在此之前,曹操曾和張遼打過交道,夏侯惇還曾被張遼擊敗過,張遼是呂布手下大將,軍事實力很強,有他加入,曹操的整體實力肯定會更強。

二、曹操志向遠大。曹操想要爭奪天下,就需要很多人才的加入、效力,現在張遼主動來降,爲了給天下人做個榜樣,曹操肯定是需要善待張遼的,直接給他封侯。順便說一下,張遼的這個關內侯屬於第十九級爵位,低於二十級的列侯,而張郃的爵位是列候,所以說張遼的待遇沒有張郃好,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三、曹操內部原因。當時的曹操,雖然看起來是比較強大的,但是周邊的強敵也是非常多,呂布這個對手雖然被他給解決了,可是很多呂布的手下還沒有完全歸降,而爲了避免那這人做殊死抵抗,曹操只能提高張遼的待遇,打動那這人。張遼是呂布手下大將,曹操連他都能容忍重用,那其他人當然也可以。正是爲了避免動亂,所以曹操纔給了張遼如此高的地位。

總的來說,張遼並非被俘投降,而且主動投降,而曹操也是因爲各種原因給了張遼重用。至於爲何曹操只封張遼爲關內侯,而不封列侯,也是因爲曹操已經擊敗了呂布,雖然還有小股抵抗力量,但大局基本已定。如果張遼在呂布還沒被俘之前投降,並在曹操擊敗呂布之戰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曹操很有可能會直接封張遼爲列侯。事實上,當初張郃就是這麼幹的!

張遼強於張郃,爲何曹操卻將張郃的投降比爲韓信歸漢? 第2張

張郃投降曹操一事發生在官渡一戰時期,關於這一戰,其實歷來的爭議比較多。尤其是關於張郃投降的這件事,歷來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種看法認爲張郃是因爲袁紹不採納他的意見,之後他又受到了郭圖的讒言,爲了自保,所以最終選擇了投降曹操。

另一種看法認爲張郃和許攸有點類似,其實也就是個戰場的投機分子,他根本沒有受到郭圖的讒言,他只是見袁紹大勢已去,所以選擇了主動投降曹操。

關於這兩種說法,到底哪一種是正確的呢?

首先我們從三國志張郃傳來看,看看上面是怎麼說的?

《三國志張郃傳》: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這份記載倒是印證了第一種觀點,張郃是因爲害怕郭圖的誣陷,所以才投降了曹操的。不過我們從《三國志》其他人的傳記中,倒是看到了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張遼強於張郃,爲何曹操卻將張郃的投降比爲韓信歸漢? 第3張

在裴松之註解的三國志中曾說到,袁紹是聽從了張郃的意見了的,派人去支援了烏巢。只不過袁紹派的是輕騎前去,而沒有派重兵,袁紹是派重兵去攻打曹操的營寨了。而且裴松之並不贊成郭圖進讒言一事,他認爲張郃是因爲聽聞烏巢被毀,淳于瓊被殺後,覺得形勢不對才主動投降了曹操。最終,張郃的這個行爲還使得袁軍軍心潰散,大軍潰敗。

在《後漢書》中也明確記載,張郃是因爲淳于瓊戰死而投敵的,並非郭圖所害。

綜合各類史書來看,除了三國志張郃傳中說到張郃是因爲被郭圖誣陷,才怒而投降曹操的,其他史書中都說張郃是主動投降的曹操,根本不是郭圖誣陷。本文其實也是比較認同這一觀點的,張郃確實是見形勢不對就主動投降了。袁紹和郭圖就算再傻,也不會在烏巢被毀的情況下怪罪張郃吧,這可是涉及軍心的問題,此時烏巢被毀,軍心本來不安,如果再處理張郃這種大將,引起兵變,那不是自掘墳墓?袁紹和郭圖也是久經戰陣之人,這一點不會看不到吧?

而且從張郃投降時,曹洪的態度來看,也能發現一絲的不對勁。當時張郃率軍來降,曹洪其實是非常疑慮的,因爲按照當時的戰場形勢來看,袁軍一直佔據優勢,張郃沒理由突然就投降曹軍,這講不通啊。最後是荀攸看穿了張郃,力勸曹洪,說張郃是因爲不滿袁紹沒用他的計謀,所以才投降的,這才說服了曹洪。

《三國志》:郃之來,洪疑不敢受,攸謂洪曰:“郃計不用,怒而來,君何疑?”乃受之。

張遼強於張郃,爲何曹操卻將張郃的投降比爲韓信歸漢? 第4張

看到這裏,基本可以搞明白整件事情了,張郃的投降並非是被迫的,而是主動行爲!當時張郃是因爲淳于瓊戰敗,烏巢被燒,覺得袁紹大勢已去,所以才選擇了投降曹操。

張郃投降曹操時,曹操還在路上沒有回營,袁軍也還沒有潰敗,只是烏巢被毀而已,影響還沒擴大。但是當曹操回到曹營,看到張郃,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袁紹完了。烏巢糧倉被毀,袁軍士氣大受打擊,現在連大將張郃和高覽都主動來降了,那袁軍的士氣肯定要崩了。這對曹操來說,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啊,他熬了這麼久,苦苦支撐,等的就是現在這一刻。而事實也正如曹操所料,張郃投降不久,袁紹大軍軍心不穩,最終被曹操擊敗。

可以看到,張郃的臨陣倒戈,給了袁紹決定性的一擊,至此袁紹再也無法維持官渡之戰的優勢了。事實上,如果張郃沒有投降曹操,雖然烏巢被燒,但袁軍還不會這麼快崩潰的,如果袁紹運作的好,尚有抵抗之力,因爲之前袁軍糧草也被燒過一次,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所以說,張郃的投降對曹操的意義非常大,也因此曹操對張郃的賞賜也是非常的厚。曹操直接將張郃的投降比喻爲韓信歸漢,並拜張郃爲偏將軍,封都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