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如果沒有朱升就沒有日後的大明江山,爲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沒有朱升就沒有日後的大明江山,爲什麼這麼說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明代開國謀臣,官至翰林學士。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朝的開國功臣裏,這些人的名字如雷貫耳: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朱文正、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友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

其實,論功勞,上述這些功臣恐怕都不及一個名叫朱升的人,儘管聽過這個名字的人很少。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如果沒有這個“默默無聞”的朱升,就沒有日後的大明江山。

如果沒有朱升就沒有日後的大明江山,爲什麼這麼說呢?

01 朱元璋差點給他跪下

和朱元璋一樣,朱升也是安徽(休寧)人。早在元朝時期,老朱就高中進士,授池州路學正。雖然那時候他已經50歲了,但並不急於出仕,還想浪費一下青春,有關部門多次催他去上任,他都以各種理由拖拖拖,一直拖了兩年纔去,還老大不情願。

原來他不喜歡從北方來的那些入侵者,認爲他們是蠻夷,不配統治華夏,他不想爲他們服務。

三年任職期滿後,他便回家隱居去了。那時已是元末,社會局面混亂不堪,到處是農民起義戰爭的硝煙,聞不慣硝煙味的朱升爲了躲避兵災,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宅在家裏著書立說。

他不想爲元朝服務,卻願意幫朱元璋,是希望朱元璋能“幫”他趕走那些蠻夷,他早就看他們不順眼了。

公元1357年,朱元璋率領大軍出征浙東經過徽州,聽手下大將鄧愈說起朱升這個人很有才時,朱元璋便也學劉備三顧茅廬,親自來到朱升隱居的石門,向他虛心求教。

如果沒有朱升就沒有日後的大明江山,爲什麼這麼說呢? 第2張

與諸葛亮直到第三次才扭扭捏捏地答應出來爲劉備工作不同的是,朱升一見到朱元璋,就被他“親顧茅廬、禮賢下士”的精神感動得不要不要的,一口答應出來幫他。於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九字戰略誕生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朱升的這九個字值多少錢呢?不知道。

只知道朱元璋聽了喜出望外,當時就差點給朱升跪下磕頭,“命預帷幄密議”——馬上給我準備帳篷,我要和這位先生密談,誰也不許打攪。

從那天開始,“誓效智力以謀國,竭耿耿之丹衷”的朱升成爲朱元璋最爲倚重的謀臣。而朱元璋呢,正是靠了那“九字真言”,纔打下了江山。它就像黑暗中的指路明燈,爲在黑暗中苦苦摸索的朱元璋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如果沒有這九個字,朱元璋也不知會走到什麼岔路上去,可能一不留神踩着別人佈下的地雷,轟的一聲粉身碎骨;或者一腳踩空掉下懸崖;也可能像一隻亂飛的無頭蒼蠅一樣,飛着飛着就被鳥兒一口吃掉。

02 替朱元璋“挖”人才

朱升對朱元璋的貢獻,不僅僅是這九字真言,他還把幾個王佐之才,“弄”到了朱元璋的碗裏。

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帶兵攻打婺州(今浙江金華)。這個地方雖然很小,卻很難打,以至於“久不下”。愁眉苦臉的朱元璋問朱升怎麼辦,朱升說你親自去指揮試試,朱元璋說這個可以有,但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如果沒有朱升就沒有日後的大明江山,爲什麼這麼說呢? 第3張

朱升彷彿早就替他想好了,說:“要想天下無敵,就要爭取人心,而要爭取人心,除了善待投降之人,還要善待其他人,總而言之,殺降不祥,唯不嗜殺人者,才能天下無敵。”朱元璋心裏揣着這個“祕訣”,親率十萬大軍,喜滋滋地開往婺州,下令“城破不許妄殺”,沒多久就順利拿下了婺州。

硝煙尚未散盡,朱元璋的眼睛就盯上了處州(今浙江麗水),因爲這地方近啊,眨眼工夫就到,也許還可以順手牽個羊。

然而到底幹不幹得,他又沒把握,便徵求朱升的意見。朱升說當然幹得,而且必須拿下處州,因爲這個地方有三個傢伙不是一般人,他們是劉基(劉伯溫)、葉琛、張溢,個個都有王佐之才,領導您肯定想得到他們,但是他們又不可能主動來投奔,所以必須拿下處州!(《朱楓林集》:處州有劉基、葉琛、章溢,皆王佐才,難致麾下,必取處州,然後可得。)

拿下處州後,朱元璋就把那“三賢”弄到碗裏來了。

03 救了朱元璋一命

把那“三賢”弄來後,朱升接着又爲朱元璋戰勝陳友諒出謀劃策。

1363年八月,鄱陽湖大戰開始了。從大戰開始整整三天時間,朱元璋都處於劣勢,再這樣下去,也許就栽在這裏了。正當朱元璋一籌莫展之際,朱升又有了主意:姓陳的這回是傾巢出動,那麼多人,糧食又那麼少,肯定堅持不了多久。

咱們只要堵住南湖嘴,斷了他的退路,他糧盡力疲時肯定想逃走,到時候咱們前後夾擊,他就完蛋了。朱元璋還是沒有信心:他們糧食少,咱們糧食也不多啊,也支撐不了多久啊。朱升說沒事,離這裏一百里左右有四個土豪,他們家存的糧食多,咱們應該趕快去弄來,不能讓賊搶了先。朱元璋大喜,立即派人去借糧,“果得糧萬餘”。

八月底,陳友諒果然沒糧了。軍隊沒糧,要麼死戰要麼開溜。這麼多人,死戰划不來,因爲這通常意味着戰死。那就溜唄。一切按照朱升預料的在發展,冒死突圍的陳友諒果然經南湖嘴開溜,而朱元璋正在那裏等着他呢。

興高采烈的朱元璋坐在胡牀(亦稱“交牀”“交椅”“繩牀”,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由於便於攜帶,打仗時一些將軍隨身攜帶,累了就當沙發坐,後來便發展爲權力的象徵——交椅)上,親自指揮截殺。

那時的朱元璋真是連命都不要了,因爲戰鬥異常激烈,流矢雨點般飛來飛去,隨時會要朱元璋的命,朱元璋卻視而不見。

如果沒有朱升就沒有日後的大明江山,爲什麼這麼說呢? 第4張

朱升見了,不由得大驚失色,一把將他推入船艙。朱元璋剛起身離開,一支流矢飛來,正中胡牀板!就憑他救了朱元璋一命這點,其他人也不敢與他“爭功”。

04 急流勇退

朱升輔佐朱元璋的時間並不長,也就十多年,但卻居功至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朱升,就沒有朱元璋的今天,所以,當朱元璋打下江山,跟着他享幾天福,也是應該的。然而,朱元璋剛當上皇帝,朱升就不想幹了,並且於洪武二年二月正式“請老歸山”(《翼運績略》)。

深感意外的朱元璋多次挽留,並“欲賜以爵土”,朱升還是毫無留戀之意,“固辭不受”。按規定,爵位是可以世襲的,雖然朱升當時年紀大了,爵位對他意義不大,但是可以爲後人造福啊,可是他根本“看不起”這個爵位,打死也不要,“臣後人福薄,不敢叨天恩也”。是他真的不想要嗎?

不是,是他覺得拿着是個禍害,他怎麼可能要一個禍害呢?他之所以萌生退意,而且去意已決,也是因爲不信任朱元璋的爲人。

早在幾年以前,朱升就觀察到朱元璋猜忌多疑,對任何人都不放心,而且爲人殘暴。比如在他準備登基的時候,跟了他十多年的國子博士、儒士許存仁想辭職,這麼一點小事,卻觸怒了朱元璋,竟以“忤旨”之罪把人家“逮死獄中”(《明史》卷一百三十七《許存仁傳》)。

朱升也曾不小心惹得朱元璋不高興,而這事更小——比芝麻還小已經夠小了吧,朱升惹火朱元璋這事兒,卻是比細菌還小:有一次,心血來潮的朱元璋讓朱升帶樂舞生(舉行郊社之祭及祀孔典禮中的樂生和舞生的合稱)去見他,“奏雅樂閱試之”,大概是想檢驗一下他們的水平怎麼樣。結果檢驗的不是樂隊成員,而是他自己——假充內行的他親自演奏一種名叫石磬的打擊樂器,命朱升辨五音。

這下壞了,當朱升把宮音弄成了徵音之後,朱元璋的臉一下子拉了下來,對他橫加指責,還順帶把其他讀書人羞辱了一番:近世儒者鮮知音律之學(《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四)。

幸虧有人極力打圓場,朱升纔沒挨板子。朱升雖然僥倖逃過一劫,但這件事給他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比他那顆小心臟的表面積還大,而且心理陰影愈來愈重。

更讓他感到恐懼的是,朱元璋認爲自己就是漢高祖再世,“行事多仿之”。

朱升自然明白這意味着什麼,誰都知道,漢高祖最喜歡乾的,那可是殺功臣啊——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

惹不起躲得起,我這條走狗,還是自己烹了吧,免得髒了皇上的金手。既然協助他趕走那些蠻夷、重建漢家王朝的人生理想已經實現,就沒有什麼好留戀的了,急流勇退以求晚年安度,纔是明智的選擇。朱升再三懇辭,朱元璋才放了他。

值得一提的是,朱升臨走時,爲其子朱同“弄”了一張免死券。但朱同後來還是因受藍玉案牽連被朱元璋“賜自縊”,好歹留了一個全屍,算是對朱升勞苦功高的報答。

如果沒有朱升就沒有日後的大明江山,爲什麼這麼說呢? 第5張

其子朱同的遭遇,更加證明了他的選擇多麼明智。辭職回家的第二年,朱升就與世長辭了。

反觀那些後來被朱元璋一一殺掉的功臣,無論具體原因是什麼,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沒有學會放棄,不知進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