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劉備與曹操之間,張魯爲什麼選擇曹操?

在劉備與曹操之間,張魯爲什麼選擇曹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魯,字公祺,東漢末年割據漢中一帶的軍閥,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道教祖張陵之孫。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魯是張天師的孫子,割據漢中數十年,投降曹操後被封爲萬戶侯,五個兒子被封侯,用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非常明智的。

對於劉備和曹操,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爲劉備假仁假義,可是他對待百姓卻是很仁厚;而曹操呢,屠城之舉不止一次,卻依然有人覺得他心胸寬廣,有容人之量。

其實,我個人認爲,這二者並不矛盾,只是因爲劉備和曹操對待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態度而已。

出身低微的劉備對待百姓仁厚,卻是讓那些曾經接納過他的諸侯悔不當初;而曹操對待投靠他的諸侯、賢才良將非常寬宥,卻未必將百姓當人看。

第三代天師張魯

相傳,張道陵又名張陵,爲謀聖張良第八世孫,在東漢年間,創立道派,授以正一明威之道,受道者出五斗米,又被稱爲“五斗米教”,張道陵被尊爲天師,這個道派又被稱爲“天師道”。

在劉備與曹操之間,張魯爲什麼選擇曹操?

張道陵死後,其子張衡爲第二代天師,張魯則是張衡之子,繼爲第三代天師。

祖父陵,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復行之。——《三國志·張魯傳》

在張魯之前,雖然五斗米教在蜀地一代頗有名聲,但是也就僅止於民間,於官場上並沒有多大作爲。

張魯的父親張衡死後,留下張魯及其母親孤兒寡母,日子並不太好過,其五斗米教都爲外人張修所把持,直到益州來了一位信任州牧劉焉。

劉焉爲大漢宗室,地位頗高,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職,此時天下已現亂象,劉焉聽說益州有天子之氣,就像朝廷請求爲益州牧。

因爲劉焉頗信鬼神之說,因此來益州後不久,就結識了深諳此道的張魯之母,張魯之母雖然神神鬼鬼,但是卻長得非常漂亮,並不如西方巫婆一般醜陋,兩人久而久之,就攪合在了一起。

在張魯母親的耳旁風下,張魯被劉焉任命爲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一起進攻漢中郡,殺死太守蘇固,爲劉焉緊守漢中門戶。

在劉備與曹操之間,張魯爲什麼選擇曹操? 第2張

奪取漢中之後,張魯一不做二不休,又殺死張修,自領漢中太守一職,並截斷交通,閉關自守,從此開始割據漢中三十年。

沛人張魯,母有姿色,兼挾鬼道,往來焉家,遂任魯以爲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脩將兵掩殺漢中太守蘇固,斷絕斜谷,殺使者。魯既得漢中,遂復殺張脩而並其衆。——《後漢書·劉焉傳》

劉焉在世之時,雖然張魯已有自立之心,但是有張魯之母在劉焉耳邊吹枕頭風,劉焉也對此視而不見,反而以“米賊作亂隔斷交通”爲由中斷與朝廷的聯絡,開始割據益州。

劉焉死後,劉璋繼任益州牧,早就對張魯之母看不順眼的劉璋果斷殺死張魯之母,以及其他家人,自此,張魯與劉璋有了不共戴天之仇。

張魯的末日

張魯在漢中以五斗米教教化百姓,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在“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諸侯亂戰年代,張魯雖然割據,但是並不參與爭霸,卻是給了百姓一塊安居樂業之地。

在張魯之下,他繼承其祖父張道陵的教法,教民以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有再犯,然後嚴加懲處;若爲小過,則當修路百步以贖罪;又在春夏兩季之時禁止屠殺,禁止酗酒;還創立義舍,放置米、肉於其中,免費爲路人量腹取食,並宣稱,如果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

在劉備與曹操之間,張魯爲什麼選擇曹操? 第3張

魯遂據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其來學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號“祭酒”。各領部衆,多者爲治頭大祭酒。皆教以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大都與黃巾相似。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又置義米肉,縣於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輒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後乃行刑。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爲治,民夷便樂之。雄據巴、漢垂三十年。——《三國志·張魯傳》

如果說以上仁政難以度量,但是百姓的爭相奔赴,卻讓人有了鮮明的印象。

僅僅馬超、韓遂之亂,從關西逃到漢中的百姓就有數萬家,要知道,此時可不比後世,逃難並沒有那麼容易,普通人往往會死在逃難的路上。

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奔魯者數萬家。——《後漢書·劉焉傳》

因爲張魯的政策寬惠於民,使得“民夷便樂之”,在漢中近30年,統治穩固,也使得漢中成爲當時罕有的富庶之地,又因其地理位置,成爲曹操、劉備的必爭之地。

公元215年,曹操親率十萬大軍征伐漢中,張魯的漢中一時間危如累卵。

寧爲曹公作奴,不爲劉備上客

曹操大軍抵達陽平關,自知不敵的張魯就準備投降,可是他的弟弟張衛卻不甘心,率領數萬人馬堅守陽平關,很快被曹操擊敗。

在劉備與曹操之間,張魯爲什麼選擇曹操? 第4張

張魯聞訊之後,就更想投降了,可是他的謀士閻圃對他說:“如今大敗之下投降曹操,一定得不到曹公的重用,不如先到樸胡去抵抗,然後再向他獻禮稱臣,這樣才能獲得重視。”

張魯於是帶領手下兵馬前往巴中,臨行前,左右都建議他將倉庫裏的寶物全部焚燬,張魯卻果斷拒絕:“我已有歸順朝廷的意願,如今離開,不過是暫避鋒芒,並沒有別的意圖。寶貨倉庫,應歸國家所有。”

張魯在離開之前,爲了妥善保管財物,還專門派兵把守倉庫,等到曹操大軍進城之後,直接交接給曹操。

在逃往巴中時,劉備接受黃權的意見,以黃權爲護軍率部迎接張魯,希望他能入益州,張魯的謀士閻圃又勸道:“如果您想要協助一方以成大事,當依附曹操;否則的話,就西結劉備來歸附”。言外之意是劉備難成大事。

張魯聽後,憤怒地說了一句讓劉備很沒面子的話:“寧爲曹公作奴,不爲劉備上客!”

二十年,魏武帝西征魯,魯走巴中。先主將迎之,而魯功曹巴西閻圃說魯北降歸魏武:“贊以大事,宜附託;不然,西結劉備以歸之。”魯勃然曰:“寧爲曹公作奴,不爲劉備上客!”遂委質魏武。——《華陽國志》

張魯的明智選擇

事實證明,張魯的選擇是非常明智的,曹操抵達南鄭之後,因爲張魯有意歸順,所以城中治安、財物保存都良好,讓曹操很順利接手漢中,於是他當即派人去慰問張魯。

等張魯帶領全家謁見曹操之時,曹操以客禮相待,當即將張魯封爲閬中侯,食邑一萬戶,又將他和全家帶回鄴城,並將其五個兒子都封爲列侯,還與張魯結爲兒女親家,對其不可謂不厚。

在劉備與曹操之間,張魯爲什麼選擇曹操? 第5張

曹操爲何會如此厚待張魯,主要有3個原因:

1.千金市馬骨

215年,奪取漢中之後,天下已成三分之勢,而曹操虎踞中原,實際佔領了大概有三分之二,孫權與劉備合起來才大概才只有曹操一半。

如果劉備和孫權如同張魯一般識時務,能夠讓曹操不戰而屈人之兵,早日一統天下,那曹操自然也不會吝嗇對劉備和孫權的封賞,讓他們後人依舊能享盡榮華富貴。

畢竟,只有一個漢中的張魯都被封爲萬戶侯,至少佔領了一州之地的孫權、劉備封賞又怎麼能少?

不僅是劉備、孫權,在孫、劉麾下的文臣武將,如果能歸附曹操,想必曹操也一樣不會吝於封賞。

2.收買人心

前面說過,張魯雖然戰鬥力低下,也沒有野心,但是他在漢中的統治還是很得人心的,畢竟那麼多人因爲他而有了一個安定的生活。

本來就是靠傳播五斗米教而穩固一方的張魯,其民衆基礎相當雄厚,換句話說,成事不一定足,但是敗事絕對有餘,想想二十年前張角的太平道就知道他的影響力。

在這種情況下,爲了收買人心,能順利統治漢中,他不得不厚待張魯,讓那些深受五斗米教薰陶的民衆,不對曹操的統治起反抗之心。

在劉備與曹操之間,張魯爲什麼選擇曹操? 第6張

3.對張魯識時務的肯定

無論是張魯保存倉庫完整,還是沒有實際抵抗,總的來說,曹操攻佔漢中還是相當順利的,在這個過程中,張魯是相當識時務的。

對此非常滿意的曹操,大手一揮,決定給張魯超規格待遇,也很符合曹操的本性,畢竟他對待投降於他的諸侯一般來說都是非常大度的。

張魯爲何非要罵劉備

如果說選擇曹操是明智之舉,那麼爲何非要踩着劉備的頭來奉承曹操呢?這樣做是不是很不明智,畢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不準哪天就落到劉備之手了呢?

第一,劉備在諸侯之中名聲真的很差,張魯道出了自己真實想法

爲什麼有“仁義”之名的劉備名聲那麼差,反而經常屠城的曹操還會受到這些諸侯尊重呢?

仔細一想,其實並不矛盾,劉備的“仁厚”主要是對待自己人,尤其是對待治下百姓。

在劉備與曹操之間,張魯爲什麼選擇曹操? 第7張

208年,劉表病逝,曹操大軍南下,劉備逃亡途中,劉琮的部下以及很多荊州士人都投靠劉備,到達丹陽之時竟有十餘萬衆,車數千輛,大大拖慢了逃亡的速度。

當時有人就勸劉備:“現在應該迅速保住江陵,我們雖然人多,但是士兵太少,若曹操來了,我們怎麼阻擋?應該拋棄這些百姓先行逃到江陵。”

劉備卻反對:“成大事必須以人爲本,現在這麼多人背井離鄉跟着我,我怎麼忍心拋下他們!”

比到當陽,衆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裏,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衆,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三國志·先主傳》

無論是此時劉備對待百姓的態度,還是其中隱含的,那麼多百姓願意跟隨劉備逃亡而反襯出的名聲,都說明劉備對待百姓是真的仁厚。

與之相反的是,劉備從微末中崛起,一路附屬過很多諸侯,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不說,後來應劉璋之邀來到益州,卻行雀佔鳩巢之舉,可謂是令諸侯膽寒。

從這個角度來講,身爲諸侯的張魯,對劉備自然是厭惡無比。

第二,劉璋在劉備陣營,而張魯與劉璋有不共戴天之仇

前面說過,劉璋殺死過張魯的母親以及全家,兩人之仇不共戴天,在當時,血性是一種美德,《公羊傳》曰“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張魯與劉璋之仇不可化解,然而劉備本來佔領了劉璋的益州,當屬不義,更不可能讓張魯報仇,這讓張魯在劉備麾下,有仇不能報,得多憋屈?

在劉備與曹操之間,張魯爲什麼選擇曹操? 第8張

第三,正如閻圃所言,劉備成不了大事

此時天下三分的形勢已經形成,曹操挾天子,有正統之名,又雄踞中原,長遠來看,最終的勝利者應該是屬於曹操。

無論是爲了最終的勝利,還是投降之後的封賞,跟隨曹操都遠比跟隨劉備有前途,正常人都不會選擇劉備。

第四,爲討好曹操

既然已經決定了要投靠曹操,不如做得徹底一點,一句“寧爲曹公作奴,不爲劉備上客”,想必能讓曹操高興不已,自己投降之後的待遇也可以再提上三分。

當然,也有可能是投降之後,曹操的人杜撰的,或者說好事者根據當初的情形臆測而來的。

畢竟這句話出自《華陽國志》,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而且,以張魯的性格,不太像是會說出這種話的人。

總結:在曹操與劉備中選擇,張魯選擇了正常人都會選擇的曹操,而且事實證明,他的選擇並沒有錯誤,至於爲何會罵劉備、捧曹操,也只是爲了投降以後有更好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