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孫權奪取荊州之地後,究竟是什麼原因非要殺關羽不可?

孫權奪取荊州之地後,究竟是什麼原因非要殺關羽不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在江陵之戰中,孫權已經奪取荊州,爲何還非要對關羽趕盡殺絕不可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孫權奪取荊州,是三國時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關羽出兵襄樊的時候,孫權利用關羽後方空虛的機會,派呂蒙白衣渡江,奪取了荊州。當關羽回師的時候,由於江陵被奪,將士的家眷落入呂蒙之手。關羽的手下都失去了鬥志,大軍離散。關羽勢窮,只得退保麥城,在突圍前往西川的路上,於臨沮被東吳的伏兵俘獲,隨即被殺。

孫權奪取荊州之地後,究竟是什麼原因非要殺關羽不可?

有一個說法,說是當時東吳抓住了關羽後,孫權還考慮是不是把他留下,說服關羽投降。孫權的臣子說,關羽這個人忠於劉備,是不會投降的。他當年投降曹操,結果到今天和曹操作戰,把曹操打得要遷都來躲避他。留下關羽,必生後患。孫權接受部下的諫言,殺了關羽。

這一情節後來被史學家裴松之駁斥,他說,當時孫權派潘璋斷絕關羽的退路,抓住了關羽就斬首了。何況臨沮距離江陵二三百里,哪裏還有時間不立即去殺了關羽,還容許孫權去商議關羽的死活呢?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孫權根本就沒有給關羽留活路的意思,他是殺關羽而後快。

我們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孫權留下關羽似乎會好一些。因爲孫權殺了關羽,就等於和蜀漢結下了不解的仇怨。孫權奪取荊州之地,因爲荊州之地原本就是孫權的土地,只是借給劉備使用的。過去劉備也有話,說得到涼州之後就把荊州所有的土地歸還孫權。從這裏來看,孫權佔領荊州,劉備還可能容忍。但是,殺了關羽就是另外一個性質的問題了。

關羽是劉備的老部下,和劉備恩同兄弟。他對劉備忠心耿耿,當年在曹操那裏,曹操對他百般籠絡,可是關羽依然毫不動心。這樣的將領被孫權所殺,劉備肯定要起兵報復。在後來夷陵之戰前,曹魏君臣討論劉備是否會出兵東吳的時候,劉燁就判斷說,關羽和劉備“義爲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爲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矣。”果然劉備出兵東吳,爲關羽報仇。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孫權如果能夠留下關羽一條命,還有可能在將來和劉備達成和議,不至於兵戎相見。可是,孫權還是殺了關羽,而且是毫不猶豫地立刻殺死。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迫使孫權一定要殺關羽呢?

一、殺關羽以泄憤。

有人說,孫權殺關羽主要是因爲關羽過於高傲,看不起孫權造成的。關羽對東吳的君臣是始終看不起的。和曹軍久經征戰的他,看到孫權率領十萬大軍居然打不過合肥張遼的八千人馬,對東吳軍隊的戰鬥力是十分鄙夷的。他稱呼東吳君臣就是江東鼠輩。當孫權派人來爲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的時候,關羽居然當着使者的面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孫權奪取荊州之地後,究竟是什麼原因非要殺關羽不可? 第2張

由於關羽的飛揚跋扈,使得東吳君臣上下對他恨之入骨。所以孫權抓住了關羽,爲了泄恨,就殺了關羽。如果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也有幾分道理。不過,我們不要忘了,曹操、劉備、孫權都是當世的梟雄,他們考慮問題一般會把感情排除在外的。如果以感情用事,那麼他們就不會成爲三國鼎立的君主。所以,孫權殺關羽有泄憤的一面,但是,這不是主要原因。

二、殺關羽免除後患。

在當時的人評價蜀漢的時候,說“蜀小國,名將唯羽”。這是對關羽的軍事才能的高度評價。關羽的軍事才能很高,他既能衝鋒陷陣,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又可以運籌帷幄,調度兵馬,決勝千里。最重要的,他是當時少有的全能型將領。

關羽不但精通陸地的戰鬥,他還精通水戰。在劉備來到荊州後,就將建立水軍的責任交給了關羽。在關羽的精心打造下,一支精銳的水軍得以建成。在曹操南下攻打荊州的時候,關羽率領幾百艘船隻,護送在當陽長阪戰敗的劉備等人到達江夏。而關羽的水軍,也成爲劉備手中唯一有戰鬥力的部隊,在赤壁之戰中發揮了作用。

由於關羽擁有這樣一支水軍,他纔在襄樊之戰中能夠利用兵種的優勢,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這樣一支水軍,加上他的將領關羽,處於長江上游的形勢,也是東吳的心腹之患。在魯肅擔任都督的時候,呂蒙就提出關羽熊虎之將,要有所防備。而孫權也時刻考慮到關羽的威脅,感覺關羽有兼併之心,寢食難安。而關羽還不知收斂,經常藐視東吳君臣。甚至說出時刻可以處置東吳的話語,就更增加了東吳君臣的疑慮。

孫權奪取荊州之地後,究竟是什麼原因非要殺關羽不可? 第3張

如果放關羽逃走,那就等於放虎歸山。以關羽的脾氣,一定要說服劉備,興兵報復,收回荊州。如果那樣,關羽率領的水軍將是東吳最大的威脅。在夷陵之戰後,陸遜曾經說過,自己最初害怕的是劉備水陸俱進,後來劉備舍水上岸,處處紮營才放下心來。這是因爲劉備手下沒有精通水戰的將領而不得已爲之。如果關羽在的話,戰場的形勢就會是不同了。東吳將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

與關羽的軍事能力相關聯的另一個原因是,呂蒙的身體狀況不佳。當時的呂蒙已經是身體多病,在偷襲荊州前,呂蒙以身體生病的理由請假。關羽不但毫不懷疑,還打消了顧慮,說明呂蒙身體多病是衆所周知的事情。

如果呂蒙一旦病死,東吳就沒有可以匹敵關羽的將領,這纔是孫權君臣最擔心的事情。趁着呂蒙尚在,趕緊收回荊州也就成爲東吳的目標。果然,在荊州收回後不久,呂蒙就病死了。如果呂蒙死,關羽尚在,那麼對東吳更是不利。從這一點來說,關羽也不得不死。

三、殺關羽以表忠心。

孫權在奪取荊州之前,也做了完全的考慮。他敢於出兵奪取荊州,不怕破壞孫劉聯盟,是因爲他得到了曹魏的支持。在濡須口之戰後,孫權就祕密派人出使曹操,向曹操投降了。

所以,在關羽取得襄樊之戰的水淹七軍的勝利後,孫權就向曹操寫信,要以討伐關羽向曹操效勞。曹操當然求之不得,立刻答應了孫權的要求。

但是,曹操對孫權的態度並不是十分信任的。雖然孫權請求曹操不要泄露自己的密信,曹操還是命令把孫權的密信一式兩份,分別用箭射入曹仁和關羽的軍營,故意把消息泄露給關羽。而且在關羽撤軍的時候,曹操專門下令,前線的曹軍一律不得追擊。從曹操想要看到關羽和孫權兩敗俱傷的態度,可以看到曹操是不信任孫權的。

孫權奪取荊州之地後,究竟是什麼原因非要殺關羽不可? 第4張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孫權留下關羽,想要和劉備和好,就更加會引起曹操的懷疑。而且,奪取劉備的荊州,破壞了劉備的《隆中對》戰略,使得劉備失去了一路北伐的基地和軍隊。這對於劉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劉備是否能夠嚥下這枚苦果,和自己重新和好,是個未知數。如果和劉備沒能和好,而又引起曹操的懷疑,東吳的戰略形勢將是極爲危險的。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出兵荊州,曹操在旁邊予以配合,東吳必然陷入滅頂之災。所以孫權是不敢冒這個險的。經過考慮,孫權決定還是一不做二不休,殺了關羽了事。爲了嫁禍給曹操,孫權還專門派人將關羽的首級送到曹操那裏。曹操沒有上孫權的當,厚葬了關羽,擺脫了孫權的嫁禍之計。

由於孫權用關羽的首級當作投名狀送交了曹操,得到了曹操的認可。正是關羽首級的投名狀,才使得曹操父子對孫權信任有加。這打消了他們對孫權的疑心,認爲孫權和劉備徹底決裂,除了投靠自己別無出路。

在曹丕篡漢後,孫權馬上稱臣,使得曹丕和孫權的關係更加緩和。這樣,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孫權的東吳得到了寶貴的緩衝時間。在孫權和劉備交手的時候,曹丕拒絕了手下攻打東吳的要求,放了孫權一馬。這使得孫權能夠集中力量,抵抗劉備,最終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

結語:

爲了達到自己的“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保證東吳的戰略安全,孫權必須要佔有位居長江上游的荊州。而劉備派出鎮守荊州的將領關羽是孫權的最大的障礙。在孫權後來評價三個都督的時候,還批評魯肅說關羽不足忌是說大話安慰自己。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孫權對關羽的忌憚。

因此,在奪取荊州後,如何處置關羽就成爲孫權的一個問題。雖然留下關羽,對將來與劉備和談有利,但是,在當時的形勢下,是不允許的。如果和談不成,孫權面對曹操和劉備的雙重夾擊,就有亡國的可能。所以,爲了自身的安全,也爲了與曹操的外交需要,孫權只有下決心殺了關羽。這也是當時的形勢所迫,孫權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