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發現118處文物點 現全國最大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發現118處文物點 現全國最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發現118處文物點 現全國最大

這尊石獅是一整塊岩石雕刻而成的(圖片由省考古院提供)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發現118處文物點 現全國最大 第2張

破舊的劉存厚祖宅局部

■天府早報記者鄭其

隨着成都新機場選址簡陽,四川省文物考古院對工程建設紅線範圍以內的區域進行了考古調查。昨日,四川文物考古院舉辦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考古調查勘探成果發佈會。本次調查發現了文物點118處,包括古代墓葬106處、古代寺廟遺址3處、古建築5處和石窟寺及石刻4處。其中,摩崖石刻造像處,一隻高達6.5米的石獅爲一塊岩石整體雕刻而成,是目前爲止,我省乃至於全國發現的最大“獅子王”。

“獅子王”

整塊岩石雕刻出6.5米高坐獅

此次考古勘探共發現古代墓葬106處、古代寺廟遺址3處、古建築5處和石窟寺及石刻4處。在所有文物點中,汪家山摩崖造像最爲吸引衆人眼球。該處摩崖造像位於三魚村一社汪家山的一崖壁上,龕內共5位尊像,呈前後兩排分佈。前排3位尊像爲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像,後排爲佛像和太清道德天尊,是佛道合一的造像組合。這種造像組合對於研究我省、簡陽市區域宗教、民俗文化提供了實物材料。

在這處摩崖造像右前方還有坐獅一尊,石獅高6.5米、長4.7米、寬3.37米,頸上繫有鈴鐺,胸前撫一幼獅。據考古人員介紹,這尊石獅所採用的石材是天然耗巖,是利用一整塊岩石雕刻而成,如此大的體量,是目前爲止我省乃至於全國發現的最大石獅雕刻。不僅如此,這尊坐獅雕刻採用圓雕、浮雕和線刻等多種雕民技法,整體形像也一反莊重威亞的官式模式化,具有典型的民間風格。考古人員表示,與我省其他地區同時代的工藝相比,汪家山摩崖的雕刻工藝是清代摩崖造像面較爲精美的。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發現118處文物點 現全國最大 第3張

軍閥劉存厚祖宅

門前有條小溪被稱爲“護城河”

此次調查中,對四川軍閥劉存厚的祖宅也進行了考古勘探。劉存厚出生於鹽商家庭,家境豐厚,曾任四川督軍、國民政府第23軍軍長等職。上世紀30年代之後,便長期在原籍簡陽。省考古院古建石窟保護研究所所長姚軍介紹,劉存厚宅始建於道光年間,他1936年回簡陽後進行過維修。根據調查,劉存厚原宅規模較大,背面面水,門前有一條小溪爲天然屏障,佈局防禦性極強,被當地人稱爲“護城河”,門前以西跨小溪原修建有一座石橋。不過,在時代的變遷中,這座始建於道光年間的宅子,現僅存佔地面積2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

通過現存的四合院可以看到,建築均爲穿鬥式樑架,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疊瓦脊,是典型的四川地區民居建築。不過,通過現存的建築,也讓考古人員感受到其當時原貌的些許風彩。整座房屋木材料均採用柏木,雕刻更是工藝精美。廂房柱礎有四邊形、方邊形和八邊形,其上刻有花卉等圖案並施金繪彩,尤其門房後檐額枋等處的瀝粉彩繪,原本通常用於祠堂、寺廟等建築,這還是首次看到出現在四川的民居中。

■預測

崖墓未來還將有驚人發現

此次考古勘探分爲地面和地下,在發佈的106處古墓葬中共包括22處崖墓和84處宋、明、清墓地。負責地下文物調查的省考古隊副隊長陳葦透露,在已經發現的蠻洞山崖墓羣、毛溝灣崖墓羣中,有的墓室已發現有精美的雕刻;在清代晚期六品官員劉千總墓的兩邊,還保留了精美石桅杆,而簡陽石板鎮英壇寺遺址上,也發現了須彌座、柱礎等遺蹟;草池鎮的嶽王廟遺址,還發現了無頭佛像和近萬平方米的遺址。

省考古院副院長周科華說,“根據經驗,22處崖墓未來在發掘中,也許還有驚人發現。”據介紹,簡陽上世紀80年代就曾出土過畫像石棺,上面刻有“天門”二字,當時在國內考古界引起過轟動。未來的發掘,極可能還有類似發現。

■影響

新機場建設不會受此影響

此次配合成成都新機場場址項目建設工程開展的文物調查、勘探工作,共發現108處地下文物點,遺存年代上至漢代,下及清朝晚期,乃至民國初年。大部分遺存與古代普通大衆有關,但調查也發現了少數文物點與歷史名人有關。那麼,如此多文物點的發現,是否會使新機場建設受到影響?文物保護工作又交採取哪些方案?

對此,省考古院院長高大倫表示,新機場的建設不會因此而受影響,後期文物搶救的保護工作也會取得成功。他說,目前所有發現的文物點中,僅有汪家山摩崖造像一處文物點是縣級文保。此前,省考古院已組織專家論證,專家成員一致贊同將造像異地搬遷保護,目前該保護方案已上報省文物局。而其它文物點,具有重要文保價值的進行搬遷,另外還可採取三維掃描、測繪等方式進行資料保存。

石獅名片

高 6.5米長 4.7米寬 3.37米頸上繫有鈴鐺胸前撫一幼獅